APP下载

世界海事大学问世

2017-03-30沈肇圻

中国船检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交通部海运奖学金

沈肇圻

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有条件的往往把发展海运作为发展经济的首选之一。因为全世界的货物,百分之九十通过海运。而建设海运,与其他行业一样,除了海员以外,合格的管理人员,必不可少。海员的培训也需要有老师。新中国建立后,也是走的这条路,我们有切身体会。因此,在“海协”的一些会议上,尤其是技术合作委员会会议,经常听到这种呼声,希望“海协”在这方面提供帮助。中国代表不仅自己讲,只要有发展中国家代表讲,我们就附议。但是某些海运发达国家,遇到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发言,不仅不同情,还常常唱反调。说什么要发展海运并不难,只要有钱,有钱就可以买船。驾船的船员,管理海运的专业人员可以外雇,何必要自己费劲去培养。碰到这类说法,我们常常不客气地反问,这样做,能够建成本国独立自主的海运吗?这类辩论多了,也引起了“海协”秘书长斯里瓦斯塔瓦的注意。他是印度人,也来自发展中国家,并曾在国内担任过交通或者说水运方面的高官。我们在谈话中,涉及到这方面话题时,我常指出,作为“海协”日常工作的执行人,应该关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需要,希望他做出努力。

在发达国家中,北欧国家有经济和技术优势,在援助方面比较热心和友好。经秘书长联系,瑞典政府愿意提供帮助。于是1981年11月第12届全体大会通过决议【海大501号(Ⅻ届)】“在瑞典马尔默建立一所高级世界海事大学”。决议指出:“发展中国家中许多现有海运学院和正在建设的新院校严重缺乏合格教师,以及得不到必需数量的海运管理人员、验船师和检验人员,通过培训这些人员在安全和有效地运营船队,以及港口管理方面显得尤为重要。迫切需要为发展中国家的海事技术和其他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培训设施和机会。瑞典马尔默可提供为发展中国家建立高级海事培训院校的主动行为,表示诚挚的感谢。要求秘书长为建立世界海事大学进一步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呼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行政长官对这一特别重要的项目给予最优先的考虑,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在讨论这个决议时,我作了发言,衷心支持这项决议。

“海协”秘书长在介绍这个决议时说,瑞典政府决定在马尔默提供一所职业培训学校作为世界海事大学的校舍,一所专科学校的宿舍作为教师和学生宿舍,还提供一定数量的年度经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决定在年度预算中列专门经费。西德、挪威和加拿大等国允诺提供学生奖学金。世界海事大学于1983年7月1日正式开学。学制1-2年,毕业后取得硕士学位。设有海事安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事师资培训(驾驶和轮机)、海运管理和港口管理六个专业。学生总人数不超过200人。学校管理机构小巧玲珑。校长、副校长兼教务长,专职老师五六人,再加10个左右教辅人员和总务人员,大多一身兼数职。专业课程,由海运发达会员国按照学校教学计划指派专家,作为赞助,前去义务讲授,世界海事大学聘他们为客座教授。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也接受世界海事大学的奖学金,每年少则3~ 4名, 多则10名左右。由交通部选派,去学习都很努力,各方面反映良好。学成回国后在海事、船检、教学和航运部门工作,积极作贡献。

瑞典国家不大,电子技术等轻工业极为发达,经济很富裕,国民福利待遇也很高。在这里办学校,费用自然很高。学生奖学金一年2万美元。那是1983年~1984年的标准。那时我国政府提供给留学生的奖学金只有5000美元左右。

一次与秘书长谈话。他说,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除了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外,还收自费生。中国对这所学校很支持,又是大国,能否派自费学生去学习。为此,曾经亲自去财政部,希望能拨点经费,用来派学生到世界海事大学学习。得到的答复是:国家经费有限,派一个学生去世界海事大学,其所需费用就占了四个留学生名额,这显然不是最佳方案。怎么办?想到利用我国一流的大连海运学院(现已改名为大连海事大学)的教师和设施资源,办个世界海事大学的亚太地区分校,也是实际支持世界海事大学。按照世界海事大学的教学要求,在分校办短训班,接纳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学员,我们也可派学员,免得长途跋涉去瑞典,也算是到世界海事大学学习了。经报交通部批准,商外交部、财政部和教育部同意。财政部还拨专款5万美元,作为办班费用。秘书长也觉得是个好主意。1984年10月7日,在大连海运学院举行了开学典礼,成立世界海事大学第一个分校。取名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交通部拨专款在学校内建了一个能接待外国学员的宾馆。开学典礼相当隆重。出席的有:“海协”秘书长斯里瓦斯塔瓦、世界海事大学校长肯尼退伍海军少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办事处首席代表库里沙、交通部副部长林祖乙、大连市副市长。图1为会场全景,图2为主席台,图3为“海协”秘书长致辞,图4为库里沙首席代表发言,图5世界海事大学肯尼校长向大连海运学院陈祖慰院长赠礼。

结合开学典礼,举办了第一次短训班——“航运安全讲习班”。由世界海事大学派来专家,大连海运学院教师辅助,利用大连海运学院的驾驶和轮机模拟器为亚太地区学员进行了培训。图6部分学员摄于校门口。

1988年1月,国际航行学会联合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年会,邀请时任中国航海学会会长、原交通部部长彭德清与会,我是学会外事委员会主任,陪同出席会议。图7与彭德清会长摄于伦敦白金汉宫前。

在会上遇到以往出席“海协”会议的西德代表乍德,他已去世界海事大学任副校长兼教务长。热情邀请我去该校讲课。他讲了三条理由:一是世界海事大学的创办,在“海协”讨论时,曾多次发言支持。二是得到国际海事奖的人尚无去讲课的,应该带个头,作出榜样,也是对学生和学校的鼓励。三是学生都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海事,无论是建设和管理非常适合他们学习。

他讲的理由,都很实在。但是我不是学英语的,也不是造船专业出身。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用英语讲课,讲稿可以预先准备,还要即席回答提问,是新的挑战。考虑到这样一所面向世界的学校,没有中国教师,讲解中国的情况和经验,是个缺憾。考虑再三,决心迎上前去。回国报经批准后,答复乍德,应聘为该校客座教授。要感谢同事吴始泰,图8中右起第二人,第三人为他夫人盛丽华。我是专业干部,没有接受过英语专门培训,在他的帮助下,提高了英语水平,才勇于接受和顺利完成这项使命。

1989年8月28日至9月1日,第一次前去讲课,受到热烈欢迎。讲课题目是“中国的海事主管机关”。没有深奥理论,介绍我国历史和自然地理环境、国家政府体制、海事主管机关设置和职责分工、主要管理制度、海事教学培训概况和相关民间组织。图9与学校老师合影。图10与拉丁美洲部分学生合影。

四个专业合班听课,约80余人。学生对所讲内容,很感兴趣,很新鲜,因为没有人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来讲这类课,校长介绍我多年参与国际海事组织活动,并得过国际海事大奖。学生纷纷提问,要我讲讲这个组织,它的历史演变、日常活动情况、近期工作、特别是对这个组织的评价。根据十多年参与活动的情况和了解,一一作答,并实事求是地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出发,对它作了评价。学生以往听到的都是正面介绍,来自发达国家的看法。我不仅讲了它的作用和成绩,并且指出了不足,值得改进的方方面面。有的学生,还在课余来到我的住处,详细询问一些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所提问题,备课时没有想到,在后来的讲课中作了适当补充。图11为1990年去讲课时与爱人沈福妹摄于学校楼前。

世界海事大学是为了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海事人才。我国交通部每年按分配到的奖学金名额,甄选人员前去学习,专业涉及该校各个专业。加拿大、德国和挪威还接受个别申请,资助奖学金,如孙爱国、沈宙和熊剑锋等,中国远洋运输集团还派过自费留学生,自1983年学校成立,1985年有毕业生,至2002年,中国毕业生总计90人,占全校的百分之五强。回国后勤奋工作,有的还担任领导,如刘福生(天津海事局局长)、刘正江(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张仁平(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沈国华(河北省远洋运输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杰(交通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国际海事组织119届理事会主席)。

世界海事大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还有最新的杂志,并与世界各地相关图书馆连网。课余时间,我常去那里,收集相关资料。偶然发现,图书馆内没有中文书籍。虽然中国学生不多,但这里也是宣传介绍中国的阵地。何况有些越南、朝鲜和韩国学生能看懂中文。后来每次去讲课,都带一些新版的中文书去,送给图书馆。图12为校长拉勃斯泰茵(加拿大人)翻看赠书。

世界海事大学客座教授,无报酬,是国际海事组织会员国的义务,还承担派出人员的旅费,该校只负担讲课期间的食宿。由于多年不间断的讲课,世界海事大学不定期校刊“WMU NEVVS”曾发表专文“在航运世界的半个世纪”,介绍我的情况见图13。在世界海事大学讲课,前后达十年时间。后因年龄原因终止。

猜你喜欢

交通部海运奖学金
交通部公布2022年立法计划海商法和港口法的修订在列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天价海运为哪般?
加拿大交通部将开展737MAX试飞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备战”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