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卓越能力的实践研究

2017-03-29李志辉张玲王健东马俊关岩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

李志辉 张玲 王健东 马俊 关岩

【摘要】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材料类本科生和研究生,并加强一线导师权重和长效性管理,从而提高材料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卓越实践能力和综合知识能力,达到校、企、生三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230-01

一、培养背景

教育部于2010年6月开始对部分高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辽宁科技大学位列其中。学校整体要求是“一个灵魂、两个体系、三个标准、四个转变”:一个灵魂是结合实际校企协同做企业真实需要项目;两个体系是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按照培养标准有机整合;三个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学校的专业标准;四个转变是人才培养机制的轉变、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评价的转变、教学侧重点的转变。

二、培养实施

(一)企业导师

实践初期,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校选择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作为实习实践就业基地,同时聘请其负责人、总工程师、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等作为学生的“企业工程实践指导教师”。随着实践的进行,重点增加有经验的生产、研发一线人员的比例,弱化“企业导师”的年龄、学历、技术职称,只要是熟悉生产工艺、产品研发,有责任心,能够热心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企业人员都可以受聘,甚至是工人技师、普通工人。企业导师都是生产研发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有丰富的专业经验,通过指导学生,其从业经历得到丰富,有利于其做事严谨、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创新创业精神的锻炼,有助于其科研论文撰写、技术职称评定,从而更激发了其工作热情。同时对企业导师制进行长效运行和管理,校企共同合作有效培养卓越工程师。

(二)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导师和学生形成良好教学互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照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和想法,自主的接触设备、工序、工艺,掌握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原理,所生产制品的主要品种及应用。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深入了解,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成功就业和人生规划的制定。

(三)本科生培养

本科学生实践情况整体令人满意,早期企业导师将学生安排给下属人员进行具体指导,分组和考核情况不一定十分严格。本研究将学生的工程实践内容更加细化,每名学生一个侧重点,任务明确,将实践过程真正做到实处,学习校内学不到的知识,所在企业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专业生产经验、与人交流的阅历等。给企业留下良好印象,有利于学生就业,使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模式得以良性循环。

(四)研究生培养

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95%是从事生产实施、设计开发、经营销售、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即专业学位人才。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践科研题目为基础,以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主要培养对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注重引领学生进行科研意识的培养,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新性,进行多方位探索。关注工艺或产品是否存在缺陷,有没有改进的必要,成本是多少,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为所在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这将有助于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同时进行多知识点的交叉融合训练。就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的重点环节及其质量进行控制,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知识能力。

三、培养效果

在校企、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到实践基地进行工程能力学习,深入了解和掌握专业生产工艺流程及所用机械、热工设备。实践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受到科学研究、产品设计等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卓越材料工程师的组织、演讲、自主学习、材料分析、课件制作、实践动手、科学研究和创新思维等能力,学习为人处事的原则与方法,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受益匪浅。

四、结论

学校导师、企业导师、高校学生三者在实践过程中及时交流,互通有无,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导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给予一些帮助,在实践过程中达到三者的共赢。

参考文献:

[1]李志辉.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69-171.

[2]孙也刚.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教育探索,2011,6:16-17.

[3]李志辉.实习基地建设与卓越工程师培养//中国教育改革论丛.北京:西苑出版社,2013:510.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校企合作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