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活动与小学体育教学

2017-03-29胡志文

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体育课竞争小学生

胡志文

在趣味中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体育教师能根据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在可行的前提下将游戏适当融入体育教学,用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将使课堂互动氛围更为活跃,教学效果更好。因为有规则的体育游戏规定了游戏的方式方法,对于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有利于强化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规则观念,有利于他们在游戏中手脑并用,快乐地创造发挥各种技能和智慧。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品质,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目的,游戏教学是实现这个目的有效途径。

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在小学体育课设计体育游戏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充实教学内容,活泼教学形式,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因此,要明确体育游戏的定位——游戏只是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为完成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服务的。首先,要避免将体育游戏盲目地作为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不管实施什么教学方法,都是为了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体育和游戏切勿本末倒置。其次,在游戏中不能单纯追求娱乐性,要充分体现体育锻炼的特征,要有机衔接教学内容,落实体育课的核心素养,完成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不可只重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而忽视了体育教学本身的目的。最后,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游戏种类与方案。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设计开导式的体育游戏,以激发他们学习体育的欲望和提高对体育课的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可以适当增加竞技性的游戏项目,使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掌握更多体育技能,锻炼养成健康的体魄。

增强游戏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活泼的体育游戏活动,无疑可以提高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但其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成效。

一方面,教师要把学生真正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形成师生平等交流的教学氛围,才能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教师不要把自己作为指导者而置身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应该融入到学生中去。以自己的热情激励、信任期待、团结协作的态度和行动参与活动,使师生在相互活动中产生教学共鸣。比如:在进行球类游戏活动时,教师在讲完游戏规则、技术要领后,即可与学生一起游戏,这样教师就成为了学生的平等对手。在这样师生互动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显现主体性,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陶冶了人格和发挥了创造性,达到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身健康的目的。

另一方面,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活动项目,创造机会实现生生互动来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效果。小组活动是体育游戏常见的组织策略。比如互助互帮小组,按学生身体素质、动作技能掌握的差异程度,合理搭配小组成员,让组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自由组合小组,把兴趣相同的同学编排在一起,会使游戏活动在凝聚力强、和谐互助的气氛中顺利进行体育游戏竞赛。

培养合作与竞争精神

合作与竞争是体现体育精神的基本形式。体育游戏活动大多是集体活动,以获得成功、优胜为目的,如果没有团队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是很难共同完成任务,实现上述目的的。竞争既有团队的竞争,也有身体方面和心理方面的竞争。体育游戏竞争性的特点,对增强学生心理的承受能力和调节能力有积极的意义。比如:在“抢帽子”游戏活动中,每一个承担一定的责任同学要在协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在游戏过程中,既享受了与同伴竞争获得的成功,也收获了克服自身的弱点与自身竞争获得的成功。

团结协作、公平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所以合作精神与竞争精神需要从小培养。游戏活动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模式,因为分组竞争可以让学生形成利益共同体,产生团队合作意识。小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与荣誉感,会为追求集体荣誉而全身心投入,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团队获胜,即使失败也会一起承担结果。在游戏体育活动中,学生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的意识得以增强,这对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默契配合、情感交流、纠正自私的观念、锻炼意志品质的良好契机。

在生活情境中创新游戏活动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开拓视野,融入学生的生活经验,收集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形式,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情境中来,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操作中积极主动地去想象、探索,并在情境活动中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改编创新体育游戏教学活动,这是体育游戏教学的新境界。比如:在低年级体育游戏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素养发展的需要,把电视娱乐节目中流行的“墙来了”“打地鼠”等趣味游戏引用到体育课中来。这些简单易行的趣味游戲,不但源于生活,而且有强烈的时代节拍和现代气息,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可从低年级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废旧材料,自行设计、自行制造活动器材,将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发展性有机整合,以达到体育教学活动效果的最大化。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学科素养的培养成了课改的新要求。由于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形成体育运动的技能,培养品德和意志,从而实现体育素养的目标,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空间广阔,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并根据学科素养的要求,灵活而有效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使小学的体育课堂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靖轩小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竞争小学生
体育课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