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线作业逐步成为学习新常态

2017-03-29张红

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布置微信班级

张红

近年来,随着微信等在线学习方式的普及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让学生在班级微信群里“打卡”交作业。这种作业形式有哪些利弊?实际效果如何?学生、家长、教师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微信作业”方便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有的却感觉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无限地延伸了学习时间,学生压力巨大。

据“春城晚报乐学派”微信公众号微调查,参与投票的102名昆明家长中,有58%的家长选择了学校老师布置过微信作业,另外42%选择了没有布置过。对于微信作业对孩子好不好的问题,有68%的家长选择“好”。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教育局统计,在南海区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学生已达5500多人,智慧课室近150个。每天有100多所学校教师在线推送电子作业,在线作业正逐步成为学习新常态。

天津市的唐女士女儿刚升入小学一年级,学校就成立了“微信作业群”。唐女士说,微信群里布置的所谓“作业”,基本都属于课后练习和复习巩固,并没有强制要求每个孩子必须提交。老师也很少点评,最多在群里提醒一下孩子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比如介绍拼读的要领和方法等。

对于用微信语音来完成拼读作业,唐女士说:女儿的性格有点“完美主义”,每次发语音作业之前,都要反复练习多次。如果读的不满意,马上撤销重新发,很耽误时间。有的学生一项作业要发几条微信,三科作业陆续交完都刷屏了。此外,有家长在晚上9点半至10点还在提交孩子的语音作业。

和一年级小学生情况类似,初中学生也感觉“微信作业”延长了学习时间。周三的一个晚上,天津的一位初一学生乔帅正忙着在微信上做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晚上7点,他妈妈在手机上收到了一张照片——一份手写试卷,上面写有三道關于平行线的几何题。不过在此之后,乔帅就再没有收到别的作业了,这才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三天。

乔帅说:微信意味着家庭作业的加重,以及老师有更多机会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说白了就是微信群几乎把整个班级的动向都掌控了。

除此之外,“微信作业”还为一些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带来了难题。一天,石家庄市李老先生和老伴正在家里吃晚饭,老师突然家访,说他的孙子嘉豪已经两周没有完成作业了。这让李老先生和老伴十分惊讶,孙子每天都按时去上学,放学回家也乖乖地写作业,怎么会两周没写作业?

原来,嘉豪所在的班级,这学期开始老师都是通过微信布置作业和通知一些活动事项,很多作业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在手机上完成。而嘉豪家里情况特殊,他父母离异,跟着7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不会用这些网络工具。而老师可能按照原来的联系方式,将作业和通知事项发到嘉豪爸爸的微信上,但嘉豪的爸爸没有和孩子一起生活,由此造成嘉豪没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猜你喜欢

布置微信班级
班级“四小怪”
微信
不称心的新班级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微信
微信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班级被扣分后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