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2017-03-28宋艳语

船舶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承受能力挫折心理

宋艳语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途径探究

宋艳语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学习、社交、友谊、爱情等各方面的问题,因此难免会产生挫折心理。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很多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很低。高校应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提高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growing up,every college student faces the problems such as learning,social interaction,friendship,love and so on.Therefore,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frustration psychology.When facing setbacks and difficulties,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very low withstanding ability to frustration psycholo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nalyze the main reasons of students'low ability to bear frustration,explore the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ability of withstanding frustration,and cultivate their psychological ability of withstanding frustration to help them grow up healthily.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frustration;withstanding ability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难免会遇到挫折。有的学生面对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强,矛盾解决得好,顺利地走向了成熟和健康,而有的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难免会产生挫折心理。基于此,本文将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低的原因以及培养提高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1 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涵义

所谓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在遇到挫折时,经受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是维护其心理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线,是其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2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现状

在成长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现如今,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和就业等压力越来越大,但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适应能力还比较差,情绪也不够稳定,这都会导致他们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很多大学生会手足无措,甚至会在心理上产生失衡现象,出现挫折感。

2.2 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现状成因分析

2.2.1 高期望值的失落

很多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低,缘于其内心高期望值的失落。首先,新生入学之初,部分学生会觉得高校的现实并非如自己所想象,会有一种希望落空的感觉;其次,有部分学生对就读的专业不满意,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心中的失落感;最后,部分学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会突然间发现自己成绩平平,失去了原来在中学时的尖子生地位,于是失落感更为严重。另外,由于种种客观原因,有些学生在很多方面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比如入党、评优或奖学金、报考研究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都会加重学生的挫折感。

2.2.2 角色转换的不适应

角色转换不适应的情况主要发生在新生身上。很多刚刚踏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面临全新的大学生活时会显得手足无措:有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因独自在外求学,思乡心切;有的学生面对大学生活里的“自由时间”,不懂得如何支配,既不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更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不能主动找老师倾诉,内心的情绪无处宣泄,久而久之,遇到困难便会不知所措,产生挫折心理。

2.2.3 独生子女现象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如何与同学相处,不懂关心他人,缺乏一些必备的生活技能,难以和同学形成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个别大学生任性、自私,缺乏最起码的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缺少集体合作精神。独生子女的这些弱点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挫折心理的出现。

2.2.4 择业就业的压力

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就业市场的不景气,大学生择业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无论是一般的学生还是品学兼优的学生,都深切感到择业就业的困难,于是出现难以摆脱的心理矛盾,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的情绪,甚至失去安全感。慢慢地,便会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引起心理失衡,出现心理挫折,产生惧怕、厌学甚至退学等思想及行为。

2.2.5 经济负担的压力

据调查,高校20%左右的大学生是贫困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给他们带来很大压力。有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极度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自我封闭,不和同学交往,也有一些贫困生不甘于贫困,羡慕“高消费”的生活,但是家里的经济状况又无法满足自己的消费。这种种矛盾心理必然会演变成挫折心理。

3 提高大学生挫折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学生的挫折认知水平

要帮助学生增强对挫折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挫折、战胜挫折,并把挫折作为成功的阶梯。首先,要辩证地看待挫折,人生路途漫漫,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种种意外的打击、挫折和困难;其次,高校应为在校学生创造一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为学生创造磨炼意志的机会,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面对挫折的勇气。

3.2 帮助学生调整生活目标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他们确立的生活目标往往会不切合实际,因此应正确引导学生,帮助他们设定正确合理的生活目标,并且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如果发现设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就要及时进行调整,以便继续前进。对那些远大的目标,应分解成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比如考研,在给自己设定目标时,就应该由易到难,一旦遇到挫折,就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遭遇失败和挫折以后,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战胜挫折,取得最后的成功,并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和满足,逐步增强自信。

3.3 培养敢于担当的责任感

为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学生应有意识地通过参加各类活动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责任感最足以展示人的力量,没有责任感的人,很难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与困境。应付各种变化的力量,只有在重大的责任之下才能锻炼和培养出来。所以要引导学生多做事,多承担任务,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

3.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当遇到挫折时,难免会产生心理上的压力。如果有朋友与自己一起分担,可以适当降低消极情绪体验。因此应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当自己面对挫折时,在积极改变自我心态的同时,还可以与朋友分担自己心理上的压力,这对压力的缓解很有帮助。

3.5 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

所谓心理防卫机制,是学生在遭遇挫折时的自我保护机制,是为摆脱心理压力、减少精神痛苦、维护正常情绪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应帮助学生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正确面对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心理防卫机制有很多种,但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积极的心理机制主要有3种,即升华、补偿和宣泄。升华是指在遭遇挫折后,能够正确面对,将内心的痛苦化为动力,并能够很快投入到生活学习中;补偿是能够获得平衡心理,保持自尊,减轻内心痛苦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宣泄主要是指通过合理的情绪宣泄,能够缓解心理焦虑,保持身心健康。构建成熟的心理防卫机制,既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此外,当面临挫折时,大学生还应该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心态积极,就能潇洒自如,就会特别自信,就能经得起逆境和艰苦的磨练,就能冷静对待挫折。

总之,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就会逐步增强大学生生活的信心、勇气与智慧。大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下,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

[1]顾玲玲.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在大学生挫折教育中的实践与应用[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90-93.

[2]张平.独立学院“90后”大学生挫折感的调查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33-134.

[3]郭晓晶.浅谈逆商教育对改善大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6):349.

[4]杨丽华,吴家荣,刘剑宇.浅谈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J].教育探索,2011(8):134-135.

[责任编辑:秦锦文]

Research on Training Ways of Withstanding Ability to College Students'Frustration Psychology

SONG Yanyu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Xingcheng 125105,China)

G641

A

2095-5928(2017)04-45-03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4.012

2017-03-20

宋艳语(1981-),女,辽宁盘锦人,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承受能力挫折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感受
挫折
棚户区改造项目前期阶段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法探讨
生活需要挫折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