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对策思考

2017-03-28徐维东

船舶职业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治校依法办学

徐维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

职业教育理论探索

关于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对策思考

徐维东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辽宁沈阳110122)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依法治校,是高职院校不断提升管理和内涵建设水平、保证高职教育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应加强章程和制度建设、完善领导决策和运行机制、建立“管办分离、政校分开”的办学模式、建立社会支持和监督办学的长效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大学特质的现代大学制度,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治理结构

Abstract:Perfecting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and promoting administering the school by law are the ways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ensure the continu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and system construction,improve the leadership decision-making and operation mechanism,establish the school-running mode of"the separation of management from operation,and the sepa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school",build the long-term mechanism of social support and supervision of school running,set up a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universities,promote the work of administering the school by law and administering teaching by law,and promote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modern university system;administering the school by law;governance structure

0 引言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那么,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管理水平和内涵建设水平,既是高职教育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科研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办学和对外交流合作等越来越繁杂,牵涉的面也越来越广,但是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没有及时跟进,管理运行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既是高职院校不断增强办学核心竞争力、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亟需探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1 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

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是同步发展的,已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了较为规范完善的院校治理结构。相比而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校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1.1 制度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执行不到位

2011年全国启动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来,各高职院校进行了规章制度“废、改、立”工作,建立了初步的规章制度体系。但是,在观念认识层面,无论是社会还是高职院校自身,对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认识仍不到位。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管理层面把更多的经费、精力放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硬件建设上,在实际工作中更注重提高学校办学影响力和社会声誉,这就导致制度建设缺乏内生动力和现实基础。其次,在制度制订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很多制度既不能紧跟国家政策形势发展需要,也不能与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紧密结合,导致很多制度专业性不强,在管理运行中存在诸多不适应实际工作之处。再次,制度执行不到位。很多高职院校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中,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缺乏对制度的敬畏感和遵从感,诸多制度形同虚设。

1.2 制度建设系统性不够,考核激励不到位

首先,制度建设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办学之初很多规章制度、机构设置、运行管理等都是借鉴本科院校进行设置,教学管理、学生实训、学分制转换、科研技术服务、校企合作办学等诸多制度建设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实际脱节。其次,诸多制度之间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在制度起草、论证和实施过程中,职能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调,导致制度之间衔接不够紧密,在实际运行中相互交叉较多,不同部门之间、人员之间相互推诿,工作效率不高,执行力不够。再次,制度执行过程中考核激励不到位、跟踪落实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各项制度比较健全,但是缺少的是考核评价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影响了部门和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紧迫性和创新性。

1.3 制度构建以行政权力为核心,学术权力过于弱化

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是高校实施内部管理的两种基本手段,而且由于教育的固有属性决定了高校在管理运行中更多应该是学术权力发挥作用。学术委员会是学校最高学术机构,对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科研、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岗位聘任等具有审议、评定、咨询、辅助决策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影响,我国高职院校仍然以行政管理模式运行为主,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学术权力。首先,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以行政权力为主。学校的人、财、物,甚至一些教学学术问题都由党委会、校长办公会、领导班子会议决定,而以教授、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学术委员会,在学校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基本建设、发展规划等方面没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高职院校无处不在的行政权力和行政化管理强化了官本位,忽视了高校作为教育和培养人的固有属性和教育职能,弱化了教师、专业骨干的学术地位,影响了学校教学和科研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对策

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优化高职院校内部机构设置和治理结构,是高职院校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内涵建设水平,实现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民主化,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1 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

《章程》既是衔接国家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的纽带,也是高职院校内部规章制度体系的统领。因此,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工作是《章程》核准,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不断完善,保证《章程》贯彻落实。首先,高职院校依据国家上位法,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校内外发展环境以及专业建设、教学活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制订特色鲜明、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的《章程》。同时,学校要制订严格、规范、动态的章程修订完善机制,保证章程适应学校不断发展的需要,持续推进学校内部治理改革。其次,做好学校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职能部门在制度制订前要深入教学和管理一线调查研究,结合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和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规章制度的清理、完善和更新,形成管理体系顺畅、制度体系清晰、责任体系明确、规范高效的工作状态。再次,建立操作性强的具体考核制度体系。按照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并重、分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行政人员、党员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把考核结果运用于职称评定、职级聘任、干部任用、分配调整等方面。

2.2 健全完善领导决策机制和管理运行机制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核心是理顺党委、行政和学术三者权力关系,建立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对分离、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着力提高学校的自治、自律和自强能力。首先,高职院校应依据《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 《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国家上位法,不断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作为学校领导核心,履行党章等规定的各项职责,把握学校发展方向,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监督重大决议执行,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行使职权,保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完成。其次,党委支持校长全面独立开展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方面工作。校长应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组织实施学校党委有关决议,行使《高等教育法》等规定的各项职权,全面负责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再次,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专业建设与调整、机构设置、中外合作办学、重大基建项目、职称评审、技术岗位聘任等方面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作用。

2.3 建立“管办分离、政校分开”的办学模式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应适应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实行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明确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责,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权利和责任。首先,国家层面应该明确落实政府职责和学校的权利与义务,不能把学校作为政府的附属机关,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理清行政权力事项,编制行政权力目录,进一步简政放权,把人才引进、职称评聘、校企合作办学、对外交流合作等权力下放到高职院校,加强政府内部和外部监督,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其次,高职院校在法律框架内承担起自主办学责任。主要是增强学校发展的自我约束力,扩大社会参与度,履行好学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探索适应高职办学特色和人才成长需要的学校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健全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措施,倡导教育家办学,克服教学管理行政化倾向。

2.4 建立社会支持和监督办学的长效机制

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理事会或董事会是学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的咨询议事机构,由政府、学校、企业、校友、社会知名人士等各方代表组成。首先,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尽快建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对学校发展目标、战略规划、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年度预决算报告、重大改革举措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或者参与审议;参与审议学校开展社会合作、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整体方案及对重要协议等方面提出咨询和建议,支持学校开展社会服务,逐步探索打破传统的行政管理观念和封闭的办学体制。其次,发挥董事会在筹措资金、整合资源、监督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作用,参与评议学校办学质量,就学校办学特色与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意见。再次,推进专业评价,形成高职院校特色评价模式。建立校内质量保障体系,实行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邀请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管理等进行质量评价,提高评估标准和促进制度科学化、规范化,保证高职教育质量持续稳定提升。

3 结束语

完善高职院校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职院校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诸多方面,决不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在管理和发展中认真研究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依法治校工作,还需要高职院校管理者在管理中认真思考、深入研究,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践行,把制度作为学校的一种精神和文化,形成共同的思想认同、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这样才能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大学特质的现代大学制度,才能不断推进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工作,推动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徐显明.确立依法治校理念,提升依法治校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5):12-14.

[2]罗丽华.高校依法治校的现状与展望[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21-125.

[3]包家新,刘磊.高校依法治校需要处理好的几层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73-75.

[4]李华.现代大学学术权力的权利性回归: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路径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1(6):46-49.

[5]周雄文,吴四江.论高等学校的依法治校[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26-129.

[责任编辑:陆丽娜]

Reflection on the Countermeasures of Perfecting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XU Weidong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gyang 110122,China)

G710

A

2095-5928(2017)04-01-04

10.16850/j.cnki.21-1590/g4.2017.04.001

2017-03-15

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16-2018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601-28)

徐维东(1971-),男,辽宁朝阳人,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治校依法办学
依法保护生态环境要坚持“抓小打早”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为常委会依法履职当好参谋助手
牢记使命担当 依法履职尽责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依法履职尽责 献计振兴发展
浅论“教授治校”及其相关问题
培育法治文化是依法治校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