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音乐表演专业舞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2017-03-28么敬伯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舞台音乐

文/么敬伯

目前,在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中,音乐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舞台实践教学相对而言却比较薄弱。在舞台实践教学课程的设置上,更多的院校更加强调专业教学方面,而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实践内容单一、匮乏,学生参与热情不高,较差学生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成长,也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有效掌握,更无法满足社会就业需求,因此,探索新的舞台实践教学模式,使其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是普通高校表演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结构改革与教学内容更新

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要切合自身实际,不能纸上谈兵。首先要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要明确被培养人,也就是学生的整体专业水平和对音乐表演专业的认知度,并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培养方案。其次通过该方案配置主修课程与辅修课程的比例,并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具体措施如下:

(一)整合教学资源,科学课时配比

音乐表演专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通常把理论知识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称为“第一课堂”,把舞台实践课程和排练课程称为“第二课堂”。学生在第一课堂中学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必须在第二课堂中检验其实际演奏(演唱)水平,同时还有与其他专业同学的合作协作能力。这样第二课堂也就成为了检验第一课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关键手段。第一课堂的课程必须符合第二课堂的需要,第二课堂要直接反应第一课堂的教学成果,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就能促进专业教学持续发展,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表演实践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方式

在音乐表演专业这个学科的专业教学领域中,与其他学科关联性不清,但学科内部联系相对紧密。各个专业之间可以把理论课程联合整合在一起,各个专业小课分开。这样不仅节约教学资源,而且能够在各个专业间横向比较理论知识课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程度。在教学方式上,不要只教授课本内的知识内容,应该积极加入周边学科和关联学科内容,并且使用先进教学器材和手段。

二、加强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熟识舞台表演的过程。舞台表演实践过程并非一般人所认知的单纯只是一场演出,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巨大“工程”。它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排练期、准备期、走台期、演出期、撤台期五个工作过程。而且各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处理的事情纷繁复杂,包括:理论、常识、知识、技巧、礼仪,比如如何上台、走台、下台、谢幕,怎样和伴音伴奏伴唱、主持、灯光协调配合等。通过舞台实践教学能够是学生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接触不到的舞台表演常识,提高了专业认知水平,增强了个体能力。在舞台实践后,教师要认真总结,要针对学生在演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意见,帮助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快速提高。

其次,要把专业小课与舞台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在排练和走台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作出总结,结合学生的特点安排排练节目。要加强学生对所选作品的理解,懂得依据作品的风格、调式和特点等因素来调整表演时所需要运用的各类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演出时的正常发挥。

再次,在舞台实践教学中加入心理辅导。由于各个年级学生对专业的掌握和舞台经验的差异,大一学生和大四毕业生在舞台演出实践教学中,呈现的教学效果也多有不同。对于低年级来说,尤其是初次上台演出,学生心理压力大,很难有好的表现,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多鼓励,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让他们对演出作品大胆修改,认清自身不足勇敢创新。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老师要对其专业、表演进行专业客观的评价,使其对自身有其正确认知,总结成败得失。

最后,通过舞台实践来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任何一个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舞台就像战场,就像赛场,必须要对舞台有敬畏之心,但是也不能一味的畏惧,要鼓励启发学生们的表演欲望,使其爱上舞台爱上表演。上台次数多了,成功的经验多了就会更从容,心理就更稳定,发挥才能更出色。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新时期,音乐表演专业必须更新教学理念,随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也要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而更新。从而建立起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表演专业教学体系。

第一,舞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组织课外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多多参与校内实践演出活动。多给学生创造各种演出机会,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演出过程中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舞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重。在声乐、钢琴、舞蹈、合奏、合唱、表演等技能课教学中,必须加入理论知识体系教学。在理论教学中必须包含各个专业实践教学的示范。舞台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并重才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融入理论知识,丰富其演奏(演唱)的内涵,提高演奏(演唱)水平。

第三,建立“讲台+舞台”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在舞台上进行专业教学活动更能使学生理解课堂中老师讲授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亲自示范,学生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先模仿教师的表演风格和处理作品的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表演水平,领悟出自己特有的表演方式,与自身专业融为一体。

四、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当前,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评价往往是通过一次理论笔试或技能考核来确定学生最终的成绩。这种以学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的终极性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素质差异和个人努力,易导致一些出勤率、勤奋度、思维活跃度不高的学生反而获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也不利于专业的长期发展。因此,在音乐表演专业的课程评价上,要大胆改变现有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这样才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衡量,得出的评价结论才具有科学性。评价过程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提高情况,教学评价中既要有考试科目的具体成绩,又要有专业老师的客观评价,还要有舞台实践过程中的考核评价,甚至要加入社会评价,这样才能客观科学的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在普通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融入舞台教学内容,舞台教学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这样才能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模式。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舞台音乐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音乐
音乐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舞台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