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背景下的采访技巧及报道策略

2017-03-28文/王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工作者对象

文/王 滨

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传播时事新闻的渠道也日渐增多,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使得时事新闻良莠不齐。要想保障新闻质量,全面深刻的报道一件事实,让观众从中有所顿悟,这无形之中要求着新闻工作者需要提高自身采访技能、创新采访报道策略、学习采访新技术等等。下文则对新闻采访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几点相应采访策略和报道技巧。

一、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采访对象了解不充分

有很多新闻工作者未对自己将要采访的人物或者事件提前进行充分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让双方至于尴尬境地,甚至有些新闻工作者采访的问题涉及到了被采访人的隐私引起争执,使得采访过程受到阻碍。

(二)提问的问题肤浅

在采访过程中,对被采访对象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没有深度。例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怎么想的”等等,这些肤浅毫无价值的问题得到的也只能是敷衍的回答。没有抓住实质就提问写皮毛,这是很多新闻工作者都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新媒体背景下的采访技巧

(一)掌握新闻时效性

新闻具有时效性是众所周知的,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第一时间到达新闻现场采访相关人员,无疑是最快获得最新的新闻素材,创造更具影响力的新闻的途径,引发人们广泛地阅读;而对于一些特殊的新闻资料像火灾地震事故而言,只能通过其他途径,如周围商家、热心市民现场相关人员等等,也可以采集到相关的新闻素材,但这样的新闻远不如自己去现场感受的效果好。

(二)全面了解采访对象

全面了解采访对象是对上文所提的问题二的解决方法。在采访之前,新闻工作者应对采访对想进行全面了解,例如是全面报道一则事件,新闻工作者则应对这件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详细了解,确保新闻真实性,不受社会舆论的影响,站在客观的角度全面反映真实事件;若是采访人时,则应注意了解其职业、家庭、经历等方面,避免触及到采访对象本身忌讳的事情,而引起不必要的不满。

(三)学会倾听,注意观察,灵活采访

采访过程中,学会倾听很重要。在新闻工作者提出问题后,不应该催采访对象回答问题,而应给其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是对新闻工作者的耐心和灵活应变能力的考察。新闻工作者除了传统的提问式采访还可以对采访模式进行创新突破,例如,通过微笑、拥抱、握手等肢体语言让采访对象放松,时刻注意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若某些问题让采访对象难以回答,则新闻工作者应灵活改变采访内容,化解尴尬,这样才能采集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四)讲究提问技巧

在采访不同的人和事时需要采用不同的提问技巧,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对采访对象性格、经历方面有所了解。提问不仅仅只有开门见山这一种方法,还可以从侧面进行提问,尊重采访对象,时刻注意自己的记者身份,确保新闻真实性。

(五)客观采访,提问适度

对某些问题提问时应注意适度,站在客观的角度,不带入个人感情,不要一直追问采访对象并不想深入阐述的问题或者看法,时间上注意控制,抓住问题关键去找答案,提出的问题既要适度也要有深度。大部分新闻工作者都会对热门事件进行报道,但都大相径庭,想要在所有报道中脱颖而出,则需要有与众不同的角度,例如采访角度,报道角度,整体客观的向群众、向社会传达事件。公平、公正的报道自然会引发人们关注阅读。

三、新媒体背景下的报道策略

(一)运用新媒体创新技术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新媒体在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与创新,例如微信、微博、web的产生使得公众号平台、贴吧等交流传播平台应运而生,而人们也渐渐适应了这些模式的存在,新闻工作者则应利用这些平台向社会传播时事新闻。这些传播方式的创新发展既保证了新闻时效性,又扩大了人们交流的平台,使得人们可以实时的发表自己对新闻的见解,也能让各机关单位及时了解民意。

(二)注重新闻语言

有些新闻工作者为了搏人眼球,虚拟新闻标题,完全扭曲了事实真相,也引发了一些群众偏激的看法,对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新闻报道时应注意的是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在新闻标题中运用适当的新闻语言,从群众角度出发,顺应群众需求,耐心的筛选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对事件进行全面真实的报道,达到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四、小结

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采访及报道打破了传统的模式,上文中所提到的三大方面的采访技巧及策略远远不够,新闻工作者不仅应该通过多渠道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还应对采访策略进行摸索适应,试图找到适合于时代发展,适合于自身的采访方式,最终形成自己的采访特色,从而更自然的、客观的、全面的向群众、社会报道。

[1]郭晶.新闻采访中的倾听与提问技巧分析[J].科技传播,2014(4):27-27,36.

[2]杨丽华.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有效性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127.

[3]赵蓓.浅谈新形势下新闻采访的技巧运用问题 [J].视听,2015(10):113-113,114.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工作者对象
关爱工作者之歌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