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主流媒体城市形象的塑造
——以《吉林日报》一版新闻图片为例

2017-03-28文/石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日报吉林

文/石 雷

本文选取《吉林日报》2016年一版图片新闻为对象探讨地方主流媒体建构了一个怎样的城市形象。在这些所刊发图片中,有一部分是本报记者拍摄的图片,还有一部分是本报通讯员提供的图片,此外《新华社》为吉林日报供稿。由于《吉林日报》的一版图片有一部分是省委书记、省长接待、调研等活动的相关内容,图片多为吉林日报驻省委省政府随行记者所拍摄,因此出现了近87.71%的图片来自吉林日报社记者。作为党的“喉舌”的《吉林日报》的新闻图片大部分出自本报记者,这反映出《吉林日报》作为省级党报的实力。笔者在观察图片时感受到正面情绪特别是人物在“笑”的图片占到了六成以上,有领导人、工人、军人、农民的微笑,有老人、年轻人、儿童的大笑。

工业项目建设,三农和城镇化建设以及生态环境改善为主题的图片占了较大比重,三农与工业项目建设相比采取的报道角度有所差异,工业项目建设突出宏大,以远景镜头为主,而三农报道聚焦农民,多为中景或特写的图片,表现农民收获粮食、生活改善的兴奋和喜悦。农民的生活富裕了,农村的文艺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起来,文艺演出、电影、图书等文化资源源源不断地送到农民家门口,百姓有了更多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展现军人以及整个社会科教文卫体事业蓬勃发展的比例也大幅度提高,

一、图片新闻建构的吉林形象分析

(一)“开放”的吉林形象

笔者对《吉林日报》一版图片新闻表现主题进行了统计,其中领导人活动相关图片占了四分之一多的比例,具体包括外出调研、接见外宾、访问其他国家友好城市等,还包括外国地区领导人和各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对吉林的访问。“出访”和“访问”基本能看出吉林省与各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和外国其他城市的友好关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包容、开放的吉林形象。

(二)“和谐”的吉林形象

提到和谐,我们想到的是社会公平、正义、文明、法制、诚信、友善、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内容。吉林省党政领导人慰问普通家庭与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是《吉林日报》经常报道的新闻内容。且样本中设置议题最多的是驻吉部队官兵与群众互帮互助动人画面。

(三)”发展”的吉林形象

本文样本显示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奋发有为地开展工作;始终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区域发展相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始终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群众,打造祖国东北亮丽风景线的合力。

(四)“人民有更多幸福感”的吉林形象

《吉林日报》为大众编织了一幅幅幸福生活的画面,我们能看到无论是老人、年轻人、小孩,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还是领导人和驻吉军人都有着自己满意、幸福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在人物的表情中,“笑”这一表情特征贯穿在人们整个社会工作生活中。

二、结论

由于大众媒介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互联网、移动阅读成为常态,传统媒体由以前的”1对多”,只管宣传不注重传播效果反馈的工作方式正逐渐改变。《吉林日报》作为“吉林第一报”,对其一版图片的表现形式、呈现内容、视觉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统计、细致分析,发现《吉林日报》在经过一系列的改版后,一版用图数量多、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报道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体等各方面,并且有意识地向百姓身边的社会新闻倾斜。视觉效果整体上较好,采用的给人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大图片,基本上满足了读者对报纸越来越高的视觉要求。《吉林日报》一版用图存在着与时俱进的特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图片使用存在“模式化”,主要节点会议活动刊登的图片都是人物不同,场景和景别类似的图片。在吉林日报报道中有“重文轻图”现象,特别是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有时整个版面都是文字,好的新闻图片不只是美化点缀版面而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吉林日报》的一版图片进行归纳、统计、分析与研究,对于改进、完善新闻图片的使用,满足和吸引读者更多的关注是非常有意义的。

[1]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振兴.感悟“读图时代”— —浅谈报纸新闻图片的运用[J].兰州学刊,2001(5).

[3]宋志标.报纸头版的图片编辑[J].当代传媒,2003(2).

猜你喜欢

日报吉林
热烈祝贺《平顶山日报》复刊40周年(1982-2022)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吉林卷
9.到那边哭去
三峡日报 七十正风华
吉林卷
解读“吉林大米现象”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