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

2017-03-27左兴孟天李学东

西部资源 2017年1期
关键词:锡石黄铁矿岩浆

左兴 孟天 李学东

摘 要: 金矿资源的勘探及开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金矿在形成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金矿的形成原因,矿体分布,地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矿体及矿石特征等方面对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金矿成矿的规律进行了探究,最后深入研究了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以后金矿的勘探与开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分析

金矿大致上可以分为岩金矿和砂金矿两种,不同类型的金矿其地质成因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且在地质特征方面体现出多样性及复杂性。针对不同地质特征的金矿进行开采,在勘探调查、设备技术方面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加强对金矿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金矿勘探及开发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1. 金矿的形成

砂金矿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一般认为,金矿是在火山喷发时,由岩浆从下地幔处带上来或者是以岩浆侵入式的带入地壳浅出的物质形成。在金矿矿脉中,含有与其他成分物质混合形成的不同比例的天然金,矿脉主要由石英石、金属硫化物等物质组成;在长年累月的冲刷磨砺过程中,矿脉中除金以外的杂质逐渐被氧化、风化,天然金在水流等条件的影响形成金块颗粒,从而形成砂金矿。

2. 金矿地质特征分析

2.1 金矿矿体分布特征

金矿的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的,地域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般来说,矿脉的形成会受到地层岩性方面比较大的影响,并且方向上与NE断裂层是统一的,在平面上往往呈现上沿串珠型连续分布形状。在长时间的地质作用下,矿脉的形成就出现了较大的地域性差异,矿脉结构往往错综复杂,且穿插于各个地层之间,通常硅化带所形成的矿体在分布上多呈喇叭形状。

2.2 金矿地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从矿石的特性上看,金矿分为热液石英岩、硅化粉砂岩、硅化泥岩及硅化角砾岩等种类,对于各个种类中的充分岩石,一般都是随机分布的,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在区域分界线方面也是模糊的,这些因素使得金矿在地质方面体现出更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相对的金矿地质构造较为简单化,通常均是呈现为轴斜方向分布且具备向东延伸性分布特性,和轴线接近的位置通常存在低角度逆断层。断裂型和层控型是矿产形成的两种常见形态,断裂型一般在接近矿产轴线逆断层中出现,在形态特性及断层上大多以透镜和似板两种形态。其对应的层控型矿体具备碳酸盐和强硅化的形态,对应产出部位通常处于轴线地段和淋漓破碎地方,这也是层间性质矿脉分布,所对应矿体形状均是层片形状或者是透镜形状和鞍形状。层控型矿体具备极为丰富的资源可供开发且为关键的采掘矿层。

2.3 金矿矿体特征

受地层特点、构造及岩浆活动的影响,金矿矿体呈现出一定的特征。金矿矿体在构造破碎带中的分布比较集中,并且与矿体周围岩石是逐渐过渡的。一般来说,矿体平面多呈弧形分布,剖面较为规则;同时,矿体平面为分支复合脉状,矿体局部就呈透镜状,剖面为复合脉状;而矿体总体为透镜状,平面则为分支复合脉状,剖面呈“S”型,且矿体中部延伸较大,矿体厚度较大。

2.4 金矿矿石特征

金矿矿石是有多种类型的,常见的主要有石英—白云母—锡石、褐铁矿—锡石、黄铁矿—黄玉—锡石及萤石—石英—锡石四种。其中,石英—白云母—锡石在内接触带的云英岩化花岗岩中的分布较多,呈灰白色,风化后呈褐黄色,是较为罕见矿石类型;褐铁矿—锡石是由褐铁矿、黄铁矿、锡石、云英以及其它矿物组成的氧化带型矿石,分布地域主要为在地表以及矿床浅部;黄铁矿—黄玉—锡石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矿石类型,一般是黄铁矿、锡石、黄玉以及石英等成分的混合物,主要分布在构造角砾岩中,一般位于分布带或外带;萤石—石英—锡石是仅次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的矿石类型,一般呈短柱状,主要成分包括石英、白云母、黄铁矿以及锡石,多处于黄铁矿—黄玉—锡石矿石的裂隙晶洞中。矿石形成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矿石在结构、构造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大致可以将矿石分为原生矿石和氧化矿石两类。其中,原生矿石多形成于热液成矿期,主要矿物包括黄铁矿、白铁矿、磁铁矿以及辉锑矿等,矿石中金矿呈微细粒浸染状分布,显微镜观察难以察觉,可用电子探针的方式确定是否含有金矿。

3. 金矿成矿规律分析

3.1 地质流体作用下的成矿规律

在金矿的形成过程中,地质流体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不同形体的流体对金矿形成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受到地质及复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金矿的各种元素在分布上是分散不均匀的,而地质的土层构造与流体结构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金矿在形成的演变中地质土层构造掌控着地域中地质土层的耦合,是土层间的主导环节。土层间的流动构造是地质流体转移流通有力动力,而经过环境的影响以及地质结构的挤压,大部分流体矿质会在土层一定的位置积聚沉降从而形成金矿的初始地位。

3.2 成矿地质构造影响下的成矿规律

地表变化及层级结构是影响金矿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从地层结构间的变化形态方面看,地幔历史阶段处于部分隆起的特征变化阶段,促成在部分地域处于塌陷、断接的地层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地层活动变化频繁而增加了地质影响条件的复杂性,导致在地域断层处出现相应的沉积物。另外,该地层的沉积物在地表岩浆以及火山活动等外因影响下会出现沉降压实的现象。因此,金矿的形成离不开地质结构的变化的影响,地质结构变化为金矿的积累以及元素活动提供了更好的前提和条件。

3.3 控矿层位影响下的成矿规律

首先,褶皱—断裂带对矿带的分布进行了相应的控制使金矿带分布和构造格局之间体现出较大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其次,金矿的成矿源往往是多源性的,早古生代浅变质的浊积岩及片岩,晚古生代的火山岩和侵入岩等,不同程度富含金源,特别是金矿化体和矿体,为砂金形成提供了矿源。而且当岩体、金矿化体、矿体等含金物质在长期的剥蚀风化下,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黄金在不同的物理和化学作用下,以各种状态从岩石中分离出来,进一步丰富了砂金形成的矿源。此外,各种影响金矿成矿在促使金矿形成的过程中,往往是多种成矿作用的相互叠加的,這就使得成矿多期性、矿化多样性现象的出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构成相当规模的金矿床营造了条件;最后,由于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出现,致使构造控矿呈现出了抽象化和复杂化,对成矿而言,可以是较为单一的断裂构造控矿,同样也可以是断裂和褶皱相互结合的控矿,与此同时,多期次的成矿作用受到了多期性构造活动的直接性影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矿化的再富集与叠加营造了基本条件。

3.4 岩浆活动与成矿规律

在金矿的成矿过程中,岩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区域范围内的核心金矿矿床往往分布在该区域中的岩浆活动区域内。同时,金矿矿床和岩浆活动之间是存在着较为紧密的时空成因关系的,例如,如果在一个地带的地质构造活动地带上,集中分布着加里东期的构造岩浆,那么矿化出现在这个地带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并且多以金矿化为主要特征;此外,构造活动的拓展方面也会对金矿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印支—燕山期的构造活动主要朝南侧和北侧方向拓展,致使矿化多向南侧迁移,同时以多金属矿化为主要特征。另外,地区构造—岩浆和成矿的一种发展规律中同样可表现出分带性。

4. 结束语

总之,金矿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是多种成矿条件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不同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由于影响因素上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因此,金矿勘探及开采人员应该注重金矿地质特征的多面性与成矿规律的复杂性,加强对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研究,以不断提高金矿勘查和开采水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建权,曲为贵,孙培周,等.河北省承德市通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西部资源,2016(2).

[2] 赵振中.内蒙古达茂旗比鲁特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J].西部资源,2013(3).

[3] 刘君.内蒙古幸福村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研究[J].黄金科学技术,2012(12):551—552.

[4] 陈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探究[J].低碳世界.2014(17).

[5] 施旭浩,马壮,刘春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J].技术探讨,2016.01(6).

[6] 任治禨,罗荣生,李连举,赵重顺,李志群.云南北衙红土型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中国地质.2013(8).

[7] 施旭浩,马壮,刘春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6(2).

猜你喜欢

锡石黄铁矿岩浆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广西环江县九逢锡矿床锡石碎裂特征及剪切作用分析
草酸对锡石可浮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火山冬天——岩浆带来的寒冷
柠檬酸对锡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分析
个旧锡矿锡石的矿物学研究
综合物探在找黄铁矿中的应用
九顶山铜钼多金属矿区岩浆侵入期次和成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