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社会科学哲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2017-03-25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博士生方法论社会科学

万 丹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试论社会科学哲学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作用

万 丹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社会科学哲学是近现代西方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思潮。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哲学既有时代的同源,又有理论的扬弃。在研究生公共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讲授社会科学哲学,将促进他们更为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

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要求,高校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分析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动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根据时代特征和基本国情而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因而首先要使研究生从更为深入广泛的理论和实践层面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批判性,而不应是那种封闭性地讲授马克思主义。

湖南师范大学文科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承担了教育部2010年“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专项任务,笔者作为课题组的成员承担了博士生课程《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当代社会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部分(以下简称“社会科学哲学”)。在教学中深刻地发现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入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容,有利于博士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利于博士生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解,有利于博士生对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特别是对于以文科博士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高校,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容尤其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博士生——特别是文科博士生——在自己的学习与研究中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一 什么是社会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是现代新兴的哲学学科之一,英文为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从字面可以看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哲学研究。从广义说,社会科学哲学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已经开始对人类自身的组织形式、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进行思考,虽然主要是伦理学上的。中世纪以后,维柯在《新科学》中提出,人们应该可以认识自己用双手所创造的历史,从而将人类的研究兴趣从自然界和神人关系上拉到世俗生活中。之后的伏尔泰、赫尔德、卢梭、孟德斯鸠、霍布斯等人都将哲学研究的目光专注于人类社会的政治、道德、法律等方面,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其中关于社会制度的构成、关于认识社会的方法论、关于社会实在的性质等方面的成果都可以视作社会科学哲学的先声。

当然对于人类社会的研究并不等于社会科学。成建制的社会科学的建立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法国的孔德等学者看到,自然科学能够帮助人类发现自然界的规律,并以此来解释和预测自然界的事件,从而指导人类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由此,这些学者联想到是否可以在社会研究中引入自然科学的预设及方法,将人类对于社会的研究变为“社会科学”。社会学可以说就是社会研究科学化的第一个成果。后来的斯宾塞、迪尔凯姆用他们的社会学研究使得“社会科学”概念站立起来。

在哲学界,与自然科学相对应的哲学研究被称为“科学哲学”,而与社会科学相对应的哲学研究就是“社会科学哲学”。由于社会科学的建立与自然科学有天然的联系,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哲学的联系同样十分紧密。当社会科学力图用自然科学的术语和学科规范树立起自己的“科学”形象时,以科学本质(the nature of science)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哲学也就成为社会科学哲学的模仿对象。

早期科学哲学的经典问题成为了社会科学哲学的经典问题,如科学的本质是什么?存在统一的科学吗?科学的合理性来自哪里?科学应该区分发现与辩诉的范围吗?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是什么?等等。当科学哲学从实证主义走向历史主义之后,即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科学理论与科学实践过程中社会因素的作用被揭示出来并成为研究焦点,社会科学哲学才逐渐获得自身的相对独立性。正如一些学者指出,社会科学哲学经历了从实证主义、解释主义、批判主义之后,进入后经验主义阶段,该学科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状况[1]。

社会科学及社会科学哲学发端的19世纪中后期正是马克思与恩格斯从事革命活动的时代。社会科学哲学中所涉及的社会科学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其实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论述中并不少见;而社会科学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也为社会科学哲学进入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天然的资源。

近十年来,对于社会科学哲学的翻译与研究也为社会科学哲学进入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国内对于社会科学哲学的引进和研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特别要注意欧阳康、邓正来、殷杰、吴畏等学者的工作。

二 如何设置社会科学哲学的教学内容

社会科学哲学是否应该进入高校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哪些内容可以进入高校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来做出回答。

《意见》提出了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和调整的三条原则,即导向性、层次性与实效性。这三条原则的提出无疑是正确和及时的。笔者认为社会科学哲学教学内容设置应该围绕这三条原则展开,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原则:

(一)必须符合教学目标要求

《意见》指出,博士生开设的必修课为《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热点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和科技社会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帮助博士生进一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当代重大社会思潮的社会科学哲学,作为与马克思主义有时代联系并且长期开展理论互动的社会科学哲学,是完全符合教学目标要求的。

(二)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合理衔接

《意见》中有层次性原则,“形成本科、硕士、博士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相衔接、层次要求有区别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体系”。“社会科学哲学”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两个方面的知识衔接,达到层次性的要求:

其一,有利于硕士生与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衔接。《意见》要求在硕士生阶段开设一门必修课和两门选修课。其中一门选修课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内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指导社会科学研究。该课程应归于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科学的方法论研究。而博士生阶段的“社会科学哲学”内容则可以巩固学生已有的社会科学哲学知识,同时进一步开扩学生视野,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哲学。

其二,有利于理工科研究生与文科研究生的知识衔接。以前的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划分为理工科和文科两大块进行,课程设置也作了相应划分。在《意见》中,则将理工科和文科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合并。而“社会科学哲学”与科学哲学有血肉联系,如其实证主义方法论和基本问题来自于科学哲学,其本身又要研究社会科学问题。科学哲学正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社会科学哲学成为理工科研究生与文科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划分走向合并的桥梁。

(三)必须点面结合,有说服力和震撼力

《意见》规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的课时为36课时。根据教育部“思想政治课程建设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课题的要求,“社会科学哲学”占4课时。在有限的课时中,笔者认为应点面结合,一方面讲述社会科学哲学的概况;另一方面,抓住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较深入的剖析。之所以做点面结合,是因为作为教学对象的博士生已经有了较深的专业基础,也有了较广的知识储备,他们的学习能力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对该学科的整体印象;同时他们已经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多年,必须用有影响力和冲击力的观点和论证来打动学生,引导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批判性做进一步的理性思考。

笔者选择了英国哲学家波普尔作为社会科学哲学的代表人物进行讲授。波普尔本身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首先他是科学哲学家,他的科学哲学思想对于社会科学哲学的影响很大,甚至对于社会科学实践(如经济学实践)有直接影响。其代表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对于马克思主义有直接的和尖锐的批评。这些从方法论层面进行的批评并不是简单的政治攻击,而是具有启发性的。后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家、逻辑学家、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波普尔思想也进行了同样具有启发性的反驳。波普尔社会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交锋,特别是交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哲学的理论推进,无疑是一道吸引博士生的风景线。

“社会科学哲学”教学提纲如下:

一、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社会科学的兴起

2、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

3、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二、波普尔社会科学哲学方法论及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

1、波普尔社会科学哲学方法论

2、社会科学的划界问题

3、理性的社会科学

三、波普尔社会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1、方法论的启示与批判

2、社会科学观的启示与批判

四、结论:社会科学哲学集中思考了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合理性、方法论等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提供了反思的素材和角度,客观上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的可能。

三 文科博士生学习“社会科学哲学”会有哪些收获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听讲的文科博士生们主动与笔者进行了交流,积极评价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容。笔者认为学生所获得主要的收获有三点。

(一)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观

马克思与恩格斯所生活的年代正是社会科学兴起的年代。共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共同的社会科学观,即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整体科学观。

马克思认为,“科学,只有从自然科学出发,才是现实的科学。历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部分。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统一的科学。”[2]而奥地利著名科学哲学家,同时也是重要的社会科学哲学家纽拉特也认为:“我们可以把所有科学都看作非常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整体,因而可以把它们视为是研究星辰、银河系、地球、植物、动物、人类、森林、自然区域、部落和民族的同一门科学的各个组成部分——简言之,这样一种集合将会形成一门包罗万象的宇宙史学。”[3]

这说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统一性,同时又说明社会科学完全可以获得与自然科学一样的合法性。从统一性来说,作为马克思主义统一科学观的补充,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提供了统一性的一种思路:所有的科学都要用命题的形式加以表达,对于真命题的追求是所有科学统一的基础。这一观念导致了后来科学哲学界的“统一科学”运动,虽然并未达成最后目标,但也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源。而从合法性来说,社会科学是否是“科学”,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哲学的重要基本问题。它以科学划界问题的形式出现,值得下功夫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论上坚持可知论,在人类社会领域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这一矛盾推动着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指导着社会科学研究的大方向。

但我们又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与自然科学定律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不同。在自然科学中,规律与实践的一种关系可以被称为预测。比如波义耳定律指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力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确定的反比关系一定可以预测出特定条件下的气体性质。而在社会科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规律进行预测,比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却不能让我们具体地预测出被某种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一定呈现什么样的形式或状态。

学习社会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一指导关系。社会科学哲学家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所指出的规律称为“引导性的叙述”(orienting statements),“马克思‘法则’唯一可运用而且成功的贡献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将引导性的叙述误认为是科学的实际经验和理论推理的成果。一个成功而有效的叙述就是告诉我们研究些什么?如何去研究?……套一句摩顿的话:‘叙述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接近研究的对象,而不是研究的结果’。”[4]

学生们通过学习“社会科学哲学’,从另一角度懂得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是结论而是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这一方法从事社会科学的具体研究工作。

(三)更好地批判性地接受和运用社会科学哲学成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趋势是面向现实问题,特别是面向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但是理论问题并不能被忽视。换言之,理论问题具有特殊的现实性。一方面,一般来说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只有在理论上解决了,才能在解决现实问题上真正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就文科博士生来说,特别要重视理论问题,尤其是全面了解当代理论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使得他们在自己的社会科学研究中能掌握和运用正确的方法论。

在社会科学哲学中有一些问题是带有普遍性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也很大。比如应该用个体主义的方式还是整体主义的方式来看待社会事件与结构?比如应该用辩证法还是形式逻辑来判断社会科学命题的真值?比如社会科学的任务是否与自然科学一样,既有解释的任务又有预测的任务?再比如从波普尔的立场来看,马克思主义不具有可证伪性,那么它就不是科学,这一论断是否有效?

事实上,从实证主义社会科学哲学之后的发展来看,这些冲击非但不构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威胁,反而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补充。如辩证逻辑已经作为形式逻辑之外的一种认识论工具发展起来;社会科学的任务是发现和解释,而不解释与预测(乔治·荷曼斯);并不存在中立的经验可以在两种相竞争的理论间充当最终判决的角色,相反,经验都具有理论负载;整体主义方法在解释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方面有其优势之在;等等。

文科博士生在专业学习时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一些当代其它思潮在方法论上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冲击。他们普遍反映,通过“社会科学哲学”的学习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到社会科学其它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互动关系,对于二者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社会科学哲学”教学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不仅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比如对于理工科博士生来说,他们本来就有自然科学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方法论知识,他们对于作为自然科学方法论应用于社会科学中的这种社会科学哲学更容易理解,从而更易鉴别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而对于硕士生来说,已经设置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中融入一些社会科学哲学的内容,也是顺理成章的。

总之,社会科学哲学内容进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做到让研究生对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的发展概况及代表性人物思想、对当代社会科学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补充与修正的情况有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生可以从当代思潮的洪流中把握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地位,可以更清晰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在研究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时打开新思路和新视野。

[1]殷杰.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6,(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42)[M].1979.

[3][奥]纽拉特.社会科学基础[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美]乔治·荷曼斯.社会科学的本质[M].杨念祖,译,台北:桂冠出版社,1987.

(责任编校:余中华)

On the Role of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n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AN Da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China)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s a new emerging social science thinking trend in the modern West.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and the Marxism are mutual criticism and complement each other. So, it is a good way for postgraduates to understand the Marxist views and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and accept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y teaching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in postgradu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Marxism; 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postgraduate;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2016-11-07

万丹(1973— ),男,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科学哲学、分析哲学、社会科学哲学。

G643.1

A

1008-4681(2017)01-0130-05

猜你喜欢

博士生方法论社会科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UAF的方法论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