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方法探析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2017-03-25贺锋烨

长沙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真人秀变形

贺锋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 100024)

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方法探析
——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

贺锋烨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北京 100024)

在娱乐化背景下,各大电视台都沉迷于“娱乐至死”的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推出了人文情怀深刻的“另类”真人秀《变形计》。节目告别炫目的包装、热烈的宣传,主题也并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是贴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标签,体现了电视的社会功能。以湖南卫视《变形计》为例,对真人秀电视节目的制作方法进行分析,引发关于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制作方法上的探究思考,给出了提高真人秀电视节目市场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变形计;真人秀;节目制作

《变形计》迄今为止已播出12季,历时十载,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节目,这在当下真人秀类电视节目中,可谓是绝无仅有。节目题材以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主,摆脱了棚内拍摄的局限性,告别了访谈、娱乐类节目的单一传播。它意义深远,贴合普罗大众的平凡生活,具有强烈的纪实感以及非人工雕琢的原生态。如:城市富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青少年沉迷网络问题、家庭教育中的代沟问题等,围绕两位少年生活场景的互换,生发出许多问题令观众思考。节目结合了电视纪实与真人秀两者的优势,在艺术表现手法中采取平行的两个线索交错,两个主要人物生活成长的镜头平行叠加,编导的评论亲切活泼,充满智慧,突出了节目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以《变形计》节目为研究对象,对其编辑制作的现状进行观察,并对制作的特点及其编辑技术进行理性分析,旨在对提高我国真人秀类电视节目的市场影响力起到一定作用。

一 《变形计》的制作特点

(一)节目的前期策划

据节目导演回忆,湖南广电2005年曾派出50人团队前往英国学习研究了1个多月,但精英团队回国后,却只制定了一个“变形”的节目模式,可见当时“变形”的真人秀模式在国外有多火[1]。节目以当前的社会热点话题为主,既有电视节目内容的作用,又运用电视手段来设置议程,社会热点问题通过节目的深化和放大。《变形计》的制片人在叙述节目策划时说:这个构想,有感于中国近些年来社会阶层的分化。对观众来说,在节目中,媒体是策划者,是记录者,也是编辑者。而节目组的策划方案是:编剧先行,策划好开篇,选出极具代表性的互换人生的两名主角。据导演梁书源说,“选人”是最痛苦的过程,曾经3个多月,90人的节目团队连1个合适的孩子也找不到。但这些并没有阻碍节目前进的步伐,梁书源导演表示,一定要拍到城里的孩子内心有了变化,才会收工。“变形的过程真的只拍7天?太天真,最长的拍了32天。”

(二)节目的特色及定位

《变形计》层面丰富,关乎青春、成长、家庭、理想,以及国家的未来,它可以切得很深,很痛,也很准[2]。基于这样的认识,这个节目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读本。《变形计》十年坚守,不改初衷,一直坚持不说教,不走娱乐化的路线,一如既往坚守纪实性特色。节目中没有任何故事是造假的,节目组每期都会安排回访,每个故事也都会有关于后续主人公生活成长情况的交代。可以说,参加“变形”的孩子们不存在“变形”失败的说法,因为孩子们在成长中或多或少都有了一些转变。此外,节目效果的有力保证来源于城市与农村主人公之间身份互换的差异极端性,处于现如今社会生活强势与弱势群体的双方,通过七天的身份互换,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两者之间有了交集,有了共同对话的空间[3]。当双方都渗透对方生活时,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开始能站在对方的位置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使得两者在一定程度达到和解。因此,从这一层面看,《变形计》的定位就是成功的。

(三)节目素材的取景及拍摄

《变形计》的取景地区遍布全国,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受到了节目组的更多关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生活着的主人公被放在了同一视野,城市与农村主人公的差异在此碰撞。节目拍摄镜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主人公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安装固定摄像头进行拍摄,如主人公家中的客厅、卧室以及学校的教室等地。另一种是摄像人员对主人公的随时跟拍。例如在第五季中,几乎每一季都有这样一个情节:农村娃进城在城里的新家不适应,第一天晚上通常都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安装在卧室里的镜头将这一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再例如在《美丽加减法》这一期中,城市主人公李耐阅叛逆乖张,但是在摄像人员的跟拍下却伪装得很好。然而,客厅里摄像头拍摄到父亲喊其吃饭时她大吵大闹的场景,向观众展现了她身上所具有代表性的都市子女“现代病”。摄像人员跟拍时摇摇晃晃的镜头,相比平稳镜头有条不紊的叙述故事而言,其展现出来的真实性也是很强的。

(四)节目后期编辑制作的技巧

《变形计》是一档户外纪录形态真人秀节目,大部分外景场地拍摄条件艰苦,拍摄时间长、强度大,但节目制作团队不怕苦和累,做到全程跟拍,将两位主角交换前后的日常生活真实记录下来;在拍摄周围大环境时,一般采用俯拍全景,使城市的喧嚣嘈杂与山里的安静恬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侧面反映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成长环境的不同;在画面播放方面,采用多机位拍摄、多角度剪辑,精彩镜头慢回放重复放,多画面播出等手段,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印象。节目各季内容不同,没有重复感,就像看一本小说,赏一部电影,给人看下去的欲望。《变形计》里几乎每个镜头都有它存在的必要,每段字幕都可以和画面连接在一起,营造一种“很真实、不做作,每个人都表现自然”的感觉。节目通过全景、中景、近景、远景、特写等镜头的灵活运用,合理缩短、延长镜头的存续时间,以此增强视觉观赏效果;为避免冗长的人物言语同期声,用朴实自然平和的解说代替人物内心独白,再配以恰当的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提升听觉效果;根据观众的观赏心理,设置恰当的音乐背景,配合人物的动作、表情来设置音效,制作节目主题曲帮助受众理解。

在后期制作方面,《变形计》从“屏幕文字、声画结合、解说语言、细节捕捉、悬念设置、节奏感把握”六个方面对节目进行合理编排,进一步提升节目品质。

1.屏幕文字

电视屏幕文字,具有比画面更加明晰的表意作用。如在《他乡有爱》一期中,城市主人公张寓涵的父亲焦急地在网吧里找寻儿子,随即电视画面上出现了一行文字:“这一夜,他们依然没有找到他们的儿子张寓涵”。屏幕文字将张父的无奈和辛酸一一道出,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情感深度,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此外,节目中也有一些字幕轻松明快,颇具玩味之意,为节目增添了些许娱乐效果。如《网瘾少年》一期中,城市主人公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爱好打球,屏幕上随即出现“喜欢打网络游戏《街头篮球》吧,哼哼,幽他一默”。

2.声画结合

节目中的声画结合,主要是通过声画合一、声画对位两种方式呈现。声画合一,指电视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形式。它的特点是令声音与画面具备最高的保真性,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如《草样年华》中,双腿残疾的卓玛妈妈为了照顾好三个来自城市的儿子,给孩子们又是做饭,又是洗衣、刷鞋,逐渐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曾经厌学的孩子们开始怀念起校园时光,得知第二天可以去学校上课都很兴奋,但一想到独自在家的卓玛妈妈又很不放心,担心妈妈的身体,觉得应该留一人照顾妈妈。“妈妈不希望我成为你们的压力,如果你们其中一个留在屋里头照顾我,妈妈心里头不舒服,你们三个都是我的娃娃,手心手背都是肉,我一分一秒都不想耽误你们读书。”卓玛妈妈声泪俱下。“妈妈,你不哭了,你哭我都想哭了,我留下来照顾你嘛,没有事的,妈妈我无所谓的。”杨桐哭着安慰妈妈。一边是泪流满面的卓玛妈妈心疼孩子,一边是哭红双眼的孩子们担心妈妈,这动人的画面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

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着同一内容。如《网瘾少年》中,城市主人公魏程到工地打工,筋疲力尽后终于领到了得之不易的20元工资。他想到自己的父母,开始理解他们,于是面对镜头失声痛哭起来,表示要悔过自新求得父母原谅。伴随着轻扬的背景音乐,画面中呈现的却是那个曾经抽烟、辍学、离家出走的叛逆少年形象。往昔的不懂事与镜头前悔恨的泪水形成鲜明的对比。

3.解说语言

解说词往往是指引节目画面深度走向的“灵魂”。《变形计》因为是跟踪拍摄,就会有很多画面是无声的,而这些画面又不可能达到如电视剧画面那般精彩,如果不配上解说,观众就会觉得单调乏味,解说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解说还能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变形过程中两位主角的即时、细微的心理变化,增强观赏效果。在《草样年华》中,前期城市主人公陈子韵在与另外两位城市主人公杨桐、林宗德的相处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经常争吵不断,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向。朝夕相处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慢慢都卸下各自的盔甲,三人一同来到河边玩耍,在水中畅游。“阳光和煦,温暖了少年;河水清澈,融化了心田。孩子们的小烦恼,就这样在大山深处渐渐消散。”伴随着解说,我们似乎看到了少年们柔软的内心。

4.细节捕捉

细节刻画能够塑造形象,使人物形象丰满。在《草样年华》中,有三位城市主人公同住农村一起生活。因农村妈妈双腿残疾要去医院检查,所以刚开始只有三位城市主人公在家中,两天都没怎么吃饭的三人被村里的老乡请到家中做客。第二天三人决定帮老乡搬玉米,在搬玉米的过程中城市主人公林宗德看到老乡家中上了年纪的奶奶还背着满满一筐玉米上上下下来回忙碌着,内心受到了触动,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还坚持帮老乡多背几趟玉米,和老奶奶擦肩而过的瞬间,小声对奶奶说:“我帮你再搬一点”,奶奶轻轻拍了下林宗德的肩膀。这个瞬间被镜头捕捉到,后期为了突出细节,特别放慢了镜头并配上温情的背景音乐,让观众看到林宗德体贴温暖的一面。

5.悬念设置

节目悬念设置的关键在于抓住观众的好奇心理。《变形计》的奇观在于“家庭交换”。在“交换人生”的故事设定中,两个家庭巨大的经济物质条件上的落差,陌生的环境,刻意的挑战,都会直接刺激到故事中的主角,激发他们做出不同的反应。观众是好奇的,观众也明知7天后主人公们还是要回归他们原来的生活,但城市主人公与农村主人公在对方家庭的成长故事却是不可知的,身份互换7天对于主人公们究竟会有怎样的改变和影响?这些都是一个谜,观众被吸引着想要一探究竟。《变形计》通常会在节目开头就向观众设置悬念:城市主人公在大山深处能否找回他遗失的美好,农村主人公将会给五光十色的城市带来怎样的感动。同时,由于节目采用了新闻连续剧的形式,每一个故事分为4集,在每集节目的片头,节目组用近1分钟的时间,把这些悬念进行强化,又或者在单集节目的末尾留下一个悬念,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如《草木年华》第二集结尾就为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一边是期待已久的校园生活,一边是患病需要照顾的残疾妈妈,谁去学校?谁留在家里?这成了三位城市少年变形以来最艰难的选择。而在《草木年华》第三集开头就以少年的选择设下悬念并以此展开,将上集留下的悬念进行回顾强化,深深地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6.节奏感的把握

《变形计》在节目节奏感的把握上,除了基础叙事,还增强了故事悬念以及戏剧冲突。每一期的预告片中,都会把一些具有悬念性和冲击力的事实提炼出来,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升追看欲望。如《阳光的背后》的预告片中,变形主人公李鑫对着镜头摆出了一副城里孩子一贯的任性模样:“合约终止,不拍了!”这样类似的镜头几乎在每一期的预告片中都会出现,悬念的设置营造出一种紧张感。在遥控器时代,观众平均每5秒钟换一次台,《变形计》跌宕起伏的预告片很巧妙地锁定了观众的眼球。同时,节目节奏感还体现在避免了平铺直叙的解说词上。在片中,一般解说词每隔5分钟就会出现小小的悬念或者冲突,吸引观众不断地看下去。在用镜头语言交待生活环境时,节奏感也尤为重要。例如,在描述城市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时,不断加快更换画面的速度,运用快切手法等,配以动感十足的现代流行音乐,一幅繁华缭乱的都市生活展现在观众眼前。而在交待农村生活时,则是放慢了节奏,缓慢地对镜头进行推拉摇移,嘹亮悠长的山歌做背景音乐,给观众展示了一幅艰苦却朴实的乡村生活。两个风格迥异的社会环境,通过一快一慢的节奏对比诠释得淋漓尽致。

二 提高真人秀电视节目市场影响力的应对策略

(一)发挥互联网新媒体对真人秀节目市场的有效调节

如今互联网新媒体已深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受众的收视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传统电视的收视受到来自新媒体的挑战。互联网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共生共享共赢的格局为大势所趋。电视真人秀节目可以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平台优势,发挥市场的有效调节手段。节目组可以在互联网新媒体平台对节目进行宣传造势,吸引受众关注,节目播出后及时获悉受众的反馈。受众可通过新媒体平台来了解节目动态,表达自己喜好,观看节目后对节目进行评论。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新媒体成为网民了解节目的窗口,平台不仅可以实现节目与受众的实时双向互动,提高观众收看节目的兴趣,而且节目组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收集观众的反馈建议与意见,有助于之后节目的完善与改进。同时节目组还可以对节目在网络平台的点击率与播放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衡量节目的影响力。

(二)倡导制作方对真人秀节目创新求变的行业风尚

除了引进国外优秀电视节目和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对节目进行及时的反馈调节之外,节目主创团队自身也要不断探索,创新求变,优化节目模式,改进节目内容,提升节目品质。

1.创新节目形式,挖掘新的文化和娱乐元素

如今的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形式上要想避免低俗化与同质化,必须要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这就需要真人秀电视节目制作者们紧抓节目内容,研究新的节目形式,不断探索挖掘出新的节目元素。层出不穷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也使得观众们对节目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如何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对于节目“忠诚度”的影响?关键还是在于节目形式的创新上,节目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挖掘新的文化和娱乐元素。

2.丰富节目内涵,弘扬社会新风貌

电视真人秀节目要贴近群众,以群众为中心;要贴近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实现积极的教育作用与社会意义。

“如果说,没有传播的文化是死文化的话,那么,没有文化的传播就是死传播。”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到现在,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获得观众的长期支持与认可,一定要增强节目的文化内涵,避免过度娱乐化。“通俗而不庸俗,用情而不滥情、娱乐而不愚乐,平凡但不平庸”,提升节目的文化品味。电视真人秀节目除了专注于节目本身,还要承担起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坚守正确的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社会新风貌。

3.提高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内核,来源于节目制作团队对于节目主题、意义与品质的把握与塑造。电视真人秀节目制作者以及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参差不齐,使节目的内核与整体品质难以保障,难以实现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精品化。在商品经济与利益至上等因素的影响驱动下,个别粗制滥造的“三俗”电视真人秀节目竟也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视屏幕。这种情况也从侧面体现了节目制作单位的人才缺失,尤其是那些有内涵、有文化素养和良好的道德修养的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有鉴于此,要想提高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整体质量和文化底蕴,让真人秀节目给观众带来真正的美的享受和体验,就必须切实落实节目本身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节目的品质,建立规范且高效的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底蕴内涵建设,离不开策划者与制作者对于节目品质的把握。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夺得一席之地,必须进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的良性互动。只有具备专业、责任、担当的电视媒体,才能发挥好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有大部分真人秀节目是引进国外模式,但经历了从最初简单的照搬模式到如今可以融合本国国情不断突破创新,告别了真人秀节目“水土不服”的情况。《变形计》外借形式,却立足本土化的创新制作,不仅具有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涵,而且满足国人的情感诉求。节目的热播使得它在行业内树立起新的标杆,为同类型节目提供成功的依据。

[1]《变形计》制作全程大起底,导演详解制作内幕[EB/OL]. http://ent.qq.com/zt2014/crazyshow/bianxingji.htm.

[2]湖南卫视.变形计[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李悦悦.变形中的换位与思考——浅析湖南卫视“变形计”[J].新闻爱好者,2008,(6).

(责任编校:余中华)

Discussion on Methods of Making TV Reality Show Programs

HE Fengye

(School of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24, China)

Currentl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tertainment, TV reality shows emerge endlessly. When big television stations are addicted to TV reality shows which advocate“entertainment to death”, Hunan satellite television station chooses a different way to make “alternative” reality showDeformationMeterdisplaying deep humanity. This show farewells glaring packaging and animated propaganda, and the theme is not to please the audience; on the contrary, it is attached with the label of “humanistic care” and reflect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TV. Taking Hunan satellite TV programDeformationMeter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V reality show production methods, which leads to the thinking on the production method of TV reality show,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influence of TV reality show market.

DeformationMeter; reality show; programming

2016-11-28

贺锋烨(1995— ),男,湖南长沙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学生。研究方向:电视节目制作和编导。

J952

A

1008-4681(2017)01-0125-05

猜你喜欢

真人秀变形
谈诗的变形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不会变形的云
“我”的变形计
变形巧算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会变形的饼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