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概率统计教学

2017-03-25吴艳华

教育 2017年4期
关键词:极差平均数方差

吴艳华

《统计与概率》是初中数学四个学习领域之一,但由于这部分内容较少,在中考中所占的比分较少,要求也不高,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让学生背公式,熟记计算,却没有真正理解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教材。事实上,对概率统计的接受需要经历收集数据,检验并调整自己的直觉等过程,这需要延续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概率统计意识。那么,教师如何讲好统计与概率呢?笔者以一节《方差》为例,谈一谈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认识。

教材、学情分析和教学目标

方差是苏科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数据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主要统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仅仅是数据分布的一个特征,反映的是一组数据向其中心值聚集的程度。本节课就是要研究数据之间的差异,考查数据的波动情况,即数据的离散程度,这是对数据分析的另一重要指标。这是对前面八年级所学有关统计内容的延续。

知识与技能:掌握极差、方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了解极差、方差是刻画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并在具体情境中加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层层深入的问题,经历对数据的分析,能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勇气,体会教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案例解析

教学设计 10月中旬,我校将要举行校运动会了,同学们都踊跃报名。但由于每个项目都有人数限制。为了我们班级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在要从报名参加100米跑步比赛的两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比赛。老师特意要来了他们两个人平时的训练成绩,请看下表(单位:秒)。你会选谁?(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探究活动 课堂上,有学生说:分别计算两个人的平均成绩,谁的平均成绩好,就选谁。教师肯定地说:好主意!分小组计算两位选手的百米赛跑平均成绩,通过计算发现两位选手的百米赛跑平均成绩均为10.9秒。平均成绩相同,两位选手的水平就一模一样吗?观察这些数据,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考量这两位选手的成绩,比如成绩的稳定性、最好成绩等。最后,学生小组讨论,得出两组数据特点:小爽的成绩波动幅度大,小兵的波动幅度小。

教师问:波动幅度大小是怎么看的?有学生回答:小爽的最好成绩是10.7秒,最慢的成绩是11.1秒,相差0.4秒。小兵的最好成绩是10.8秒,最慢成绩是11.1秒,相差0.3秒。

教师总结:我们把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叫做极差。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的变化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板书)在有些情况下,我们只需要知道极差就够了,如天气预报只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因为对于一般人来说,只需要知道这两个极端值,气温的变化范围就可以了。但是极差只是利用了一组数据两端的信息,不能反映出中间数据的分散情况,那么怎样才能衡量整个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呢?老师提供一种方案供大家参考:将两位选手的成績以点的形状标注在平面直角坐标系里,然后用折线连接,确定平均数为中心线,从而观察波动情况。散点(如下图)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到有多少数据在波动,数据偏离中心的幅度有多少。但这种绘制图像的方法仍然是定性的综合印象。怎样才能定量的计算整个数据的波动大小呢?(设计意图:为了直观地看出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情况),绘制了两个“散点图”使学生对数据偏离平均数的情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引入“方差”的概念做好铺垫。)

学生:计算偏差,每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

老师:如何累计偏差?

学生1:计算偏差的和。(学生先想到求代数和,但很快能自己发现问题)

学生2:不能求和,正负偏差会相互抵消的。小爽的偏差和就为0,而小兵为-0.1,和刚才的观察结果不符合。

老师:那如何使正负偏差不相互抵消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两种方法:①给每个偏差加上绝对值后再相加;②给每个偏差平方后再相加。

老师:我们以一组数据(下图)为例来分析一下该选用哪种方案更好些。

(设计意图:由学生提出方案后,学生会积极运算,想快速得出结果,验证自己的方案)

学生分组计算,第一种方案各数据与平均数的偏差的绝对值的和均为20,但按照第二种方案求各组数据的偏差平方和,甲组为164,乙组为104.所以我们应该选用第二种方案,给每个偏差平方后再相加。在很多问题里,含有绝对值的式子不便于运算,而且在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波动大小)的“功能”上,将各偏差平方更强些。

老师:数据的偏差的平方和与什么还有关系?请分别计算下列两组数据偏差的平方和。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求平均数时激发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找一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老师:观察与计算为什么有矛盾?

学生:因为两组数据的个数不一样。

老师:那么在数据个数不一样的情况下,如何合理计算偏差呢?

学生:计算偏差平方的平均数。

老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上述两组数据偏差平方的平均数。

学生:计算两组数据偏差平方的平均数。

老师:现在观察与计算还矛盾吗?我们把一组数据偏差平方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板书方差定义)

教师总结: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也就是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方差越小,说明这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越稳定。请同学们总结计算方差的步骤。

学生小组讨论后给出下列步骤:①计算数据的平均数;②计算偏差;③计算偏差的平方和;④除以数据的个数。

老师:学完方差的概念后,请同学们帮助老师一起来选拔一位同学参加校运动会的百米赛跑。

学生:通过计算,小爽的方差为0.018,小兵的为0.007。小兵的方差小,成绩稳定,选小兵。

(设计意图: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不仅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利用本课知识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方面?你还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总结,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探索问题,进而体会数学应用的科学价值。)

课后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改变常规的教学法,采用实践教学活动来引领学生学习,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探究,在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实践中领悟、在概念讲解中要多举例子,让抽象的概念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倡合作、探究、实践、创新的学习精神,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猜你喜欢

极差平均数方差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方差怎么算
概率与统计(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计算方差用哪个公式
二次函数极差的规律与应用
方差生活秀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在分位数回归中结构突变的经验极差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