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关系研究

2017-03-25乔倩潘焕学

时代金融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

乔倩 潘焕学

【摘要】在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不应只局限于研究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作用,更应看到农业产业化对农村金融的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供给方金融机构提供资金需求方的乡镇企业、农户所需资金支持,但是随着资金需求扩大、农业产业化所涉及的主体不断发展,农村金融的发展同样受到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本文由资金需求方农业产业化主体(乡镇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出发研究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系:首先对2014年山东省17市的横向数据分析,得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对农村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从资金需求方农业产业化主体角度分析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对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并指出农业产业化及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最后得出如何在需求方(农户、龙头企业)进行相关的改善,并得出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金融 农业产业化经营 金融资源配置 担保物品

一、引言

山东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2015年山东省第一产业增加值4979.1亿元,增长4.1%。山东省作为我国最早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省份,近十年来,农业总产值一直保持10%的年均增长率,2015年农业增加值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30元,增长8.8%,为剩余资金投资到产业以及金融市场提供前提。而且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模式不断完善,2014年山东省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发展到9109家,其销售收入达到14057亿元,带动基地农户发展到1140万户,带动农民增收314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35万个,年人均工资2.3万元,进而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为高效配置农业资源提供保证,不仅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反映,拓展了原有农业的有效边界,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但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短缺1,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本文从需求方面出发,通过实证分析,研究2014年山东省各市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金融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在需求角度提出如何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等)所面临的资金瓶颈,探讨如何建立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共同发展的纽带。

二、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来源

1.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的选取。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高低可以通过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程度来衡量。文章所选取四个指标来反映农业生产化水平,主要包括:第一,农业生产效率,由人均农业产值、人均粮食产量两个指标衡量;第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由人均农作物耕地面积衡量;第三,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由林木渔业增加值占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来衡量;第四,农业现代化水平,由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机播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重、机收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比率、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四个指标衡量。

2.对农村金融指标的选取。由于获取的数据有限以及近几年对农业贷款衡量方式的变化,本文选取2014年各市农村居民财产性纯收入进行反向衡量,财产性纯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通过资本等所得到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所获得的利息收入,在农村,农民存款性收入所占财产性纯收入较大,因此,农民财产性纯收入与农民所进行的金融性投资呈反向关系,由此出发研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对农民财产性纯收入的作用,然后得出农业产业化对农村金融的影响。

3.数据来源。选取山东省所辖17个市区2014年的上述指标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具体数据根据《山东省统计年鉴2015》、《山东省农业统计年鉴》整理而得。

(二)实证研究及结论分析

1.实证研究。

(1)对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指标进行降维

农业产业化水平包含八个指标,而这八个指标存在着相关性,因此增加了问题分析的复杂性,为分析带来了一定的不变,假设分别分析这些指标,又可能是孤立的,而非综合,盲目的减少指标有可能导致信息的缺失,引起结果的不真实性。因此,采用本文利用SPSS软件的因子分析,把搜集的指标进行降维,从而减少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综合得分后,与农业金融的衡量指标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

(2)因子分析

通过对八个指标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和Bartlett 球形检验,得到KMO度量值为0.770,Bartlett球形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0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球形检验的零假设,可进行因子分析。因子提取结果,是未经旋转的因子载荷的平方和,给出每个因子的特征值说明的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虽然提取原则应是特征值大1,第三个特征值接近于1,所以取前三个因子,在碎石图能清晰的反应,特征根为4.952、1.290、0.708,而且可以看到前三个因子已经对大多数数据做出了充分的概括,前三个成分所解释的方差占总方差的86.884%。因此提取三个主成分A1、A2、A3,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少了原始数据的复杂性,能对原始变量做出足够的概括。第一主成分与X1、X2、X3的相关较高,第二成分与X4、X5的相关较高,第三成分与X6、X7、X8的相关较高。因此,通过建立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运用方差极大化对此进行因子旋转。

由因子得分矩阵得到因子得分函数:

A1=-0.154*X1+0.100*X2+……+0.365*X8

A2=0.463*X1+0.192*X2+……-0.118*X8

A3=0.039*X1-0.020*X2+……-0.106*X8

然后根據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贡献率的比值得出相应的系数:

AI=0.48*A1+0.323*A2+0.192*A3

(其中AI表示农业产业化的综合得分)

(3)对各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得分AI与财产性纯收入NIP进行相关性(双侧)以及回归分析

通过SPSS对AI与财产性纯收入NIP进行相关性(双侧)检验得出,显著性水平小于0.05,则通过显著性检验,即变量趋势有一致性而且显著。

在回归分析之后所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LN(NIP)=-245.3*LN(AI)+2639.528

t-Statistic(-3.382) (7.876)

通过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出AI与NIP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其中Sig的值为0.004,小于0.05,说明系数和零的差别较为显著。系数为-245.3,说明随着农村产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把闲散资金用于投资,而不是更多的存放银行,进而说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能够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扩大农村投资且发展农村金融市场。

2.结论分析。

(1)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农村金融能够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而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带动农村金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入,一方面带动农业市场的不断发展,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使农产品市场的资金需求不断扩大;另一方面为金融机构提供发展农村金融的信心,为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增加对农业产业的贷款力度,更需从双方出发解决问题。

(2)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资金问题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在农村金融方面(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找突破点,而且要通过农业产业经营中参与的主体本身找解决办法,包括龙头企业、乡镇属企业、农村个体经营等。

(3)通过学者研究成果及上述实证研究可知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互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之间的联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是缺乏连接二者的有效渠道,如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金融提供牢固的纽带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结论与相关对策

(一)结论

从需求角度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化能有效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除了在金融机构上寻找突破点,也应从农业产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首先,受农业弱质性(生产周期性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等)特征的影响,农业贷款风险较大,保障性较差。截至2015年年末,山东省不良贷款率超过2%,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余额达到1219.8亿元,比年初增加223.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06%,比年初上升0.21%。为规避银行信贷风险,而且缺乏有效的银行贷款抵押物,滞后的担保体系制约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如何解决担保难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从风险、收益的角度考虑,不愿贷款给农业,当金融供求在数量、结构方面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时,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以及配置形式上将出现偏差,并形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低下。这种配置的低效率较为突出,更为显著的表现为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和“逆向流动”。正如上面实证分析中金融机构把农户的存款转移到其他城市、产业,形成所谓的“金融城市偏好”,越来越多的资金从基础性设施领域撤出,在实质上影响着农业发展的设施环境。其次,农业与金融机构缺乏连接的纽带,乡镇企业所需资金有部分是从非正规金融机构中借贷而来,缺乏有效的安全运营机制,不利于农村金融的良性循环。最后,农民普遍缺乏金融方面的知识,不能有效的利用金融工具。

(二)相关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从需求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主要包括农户、龙头企业等方面。

1.建立有效的担保,完善农村地区抵押担保机制。担保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个是有效担保机制建立,制定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二是能够分担风险的担保者或担保机构的确立。建立适合农村现状的邻里间担保、农村一体担保的互助担保模式,建立企业间的商业担保和信用担保模式,建立由政府补贴、多方筹资、鼓励村民出资组建符合支农需要的农业贷款担保中心,成立商业化或会员制的担保公司。

2.大力发展应对风险要求的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过建立农村市场的中介组织,能够代表农民的利益,带动和规划农民接受并且参与农产品市场的期货交易,提高农民的收入。

3.学习金融知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金融知识进行普及,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做业务的同时向农民传播金融知识,提高农民的现代金融意识以及使用金融工具,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村民学习使用POS机以及ATM机等自助设备,做到“全方位”。

4.促进非正规金融合理化。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有属性,决定了单纯的商业性金融模式难以满足农村发展需要。从农村的金融需求特征出发,农村应当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混合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即正规和非正规、商业性和政策性并存的垂直合作金融体系。济落后地区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提高农业生产力,增加农户基本劳动收入;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培育农村金融有效需求。

参考文献

[1]江春,周宁东.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反思与实证检验——基于企业家精神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01:64-70.

[2]黄延信,李伟毅.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重庆市的实践与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12,05:10-15+110.

[3]洪正.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可行吗?——基于监督效率视角的分析[J].经济研究,2011,02:44-58.

[4]王曙光,王东宾.双重二元金融结构、农户信贷需求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11省14县市的田野调查[J].财贸经济,2011,05:38-44+136.

[5]金运.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历程及改革思路[D].吉林大学,2015.

[6]庄岁林.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7]王曙光,王丹莉.边际改革、制度创新与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构建(1978-2008)[J].财贸经济,2008,12:5-10+140.

[8]周孟亮,李俊.“适应性”农村金融改革与民间资本突围[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87-92.

[9]查斌仪.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提升服务“三农”能力——江苏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金融纵横,2014,02:4-12.

[10]高晓燕.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59-63.

作者简介:乔倩(1991-),女,汉族,山东泰安人,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制度与金融创新;潘焕学(1964-),男,汉族,安徽無为人,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金融理论。

资金项目: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农业生产规划、农业科技的创新、信息化体系的建设、市场的探寻等。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福建省农村金融减贫的路径研究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健康养老·农村金融 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农村金融深化在山西省的实证分析
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农村金融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