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箭靶”上的挣扎与解脱

2017-03-24栾亦雯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

栾亦雯

摘要:《万箭穿心》是一部由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女扁担"平凡又起伏不断的一生。影片在2012年11月全国上映后获得了第15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项。一部小成本制作的非商业性影片,之所以能得到观众的簇拥,这其中不能忽略女主演颜丙燕的精湛演技。主人公李宝莉虽然只是普通妇女,但是颜丙燕对于这一形象的理解塑造却是复杂而饱满的。

关键词:人物形象 女性电影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162-03

笔者一直认为一部好的电影就是观众能在观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映照,哪怕只有几分钟被触动了内心,那就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了。就像《万箭穿心》这部电影,这是导演王竟根据方方小说改编的电影。对于这个导演起初没有太多了解,影片的宣传也并不多。因为这部电影的女主演颜丙燕一直是笔者认为很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所以去看了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她真的成功的塑造了这个角色。李宝莉这个女人离我们的生活太近了,她可能就是你的邻居,或者是你走在路上遇到会打个招呼的熟悉的陌生人,还可能是街边做早点的年轻阿姨。总之,这个人物那么真实可感,似乎影片中的一切就在观众的身边发生着。

这个故事发生在武汉,是小说作者方方在原著里的设定,影片中那些紧密排列的小房子给人一种透不过气的压迫感,还有一直阴沉着的天色,这种低沉压抑的气氛一直贯穿影片始终。小贩们的喧闹声不绝于耳,市井气息那样浓厚,这就是李宝莉从小开始就感受到的环境。没有文化也并不富裕的生活似乎注定了这个女人无法摆脱泼辣尖酸的世俗气。电影开头的时候有一场准备搬家的戏,李宝莉面对搬家工人的态度简直就是飞扬跋扈,哪怕工人好言好语也是斤斤计较。丈夫想要给工人师傅点个烟还要被李宝莉大声训斥。看到这儿真是觉得这个女人完全是一个泼妇形象,同情的立场彻底站在了丈夫马学武这一边。俗话说“祸从口出”,一个在国企里还是个干部的丈夫每次一回到家面对的就是妻子的咄咄逼人,连关心都透着一股儿狠劲儿,那这个丈夫的心情可想而知。或许离婚这个念头已经在心里藏了很久,搬家工人的一句话成了马学武勇敢提出离婚的导火索。是啊,连个在外做苦力的普通工人回家都能过着舒坦的小日子,那自己又凭什么生活得如此压抑。但作为妻子的李宝莉却是完全相反的想法,她觉得自己当年虽然也只是卖菜人家的女儿,但她漂亮勤快,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嫁给马学武那算是下嫁了。可是現在竟然是马学武提出了离婚,她无法容忍,却也找不到能挽回丈夫心的办法。看到这里电影也只才进行了十几分钟,但却让人觉得这样的女人,丈夫提出了离婚也是不值得同情的吧。作为最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维持一个家庭的完整对李宝莉来说太重要了。即使行为做派再泼辣,面对会失去婚姻这件事情她仍然充满恐惧。所以当她发现了丈夫的出轨,她选择了报警这样令人讶异的方式去把自己的丈夫带回家。这个只有小学文凭的女人,在面对这样的家庭危机时做出这样的决定,不知道是太聪明还是太愚笨。如果说报警只是一时气急之下的冲动行为,那么这之后她的所作所为就是彻底把丈夫逼上了绝路。作为妻子即使丈夫回了家她还是无法原谅他的,冷嘲热讽没有半分温暖。尖酸刻薄的一张嘴让人无力反驳。面对婆婆她也是一样,没有一点作为儿媳妇该有的孝顺和尊重。“李宝莉这样典型的武汉女人,刀子嘴豆腐心,性格倔强,在家内与家外都显示出极其强硬的个性,充分展示了出生在市井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武汉下的底层劳动女性的性格特点,这种言语粗俗、性格暴躁、缺少女性的细腻与温柔的为人处世风格直接影响着她的命运发展,也是导致她人生悲剧的根源。”①终于,这个妻子李宝莉逼死了那个本来就脆弱的马学武,至少她周围所有的人都是这么认为的。对丈夫马学武来说,家庭的不如意,被发现偷情的尴尬处境,又被告知下岗的噩耗,这一切已经超出了他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他一跃入江索性结束自己悲剧的生命。最为决绝的是,在遗书中他甚至没有留给李宝莉一个字。让人去想他是带着对自己妻子怎样的恨离开了这个世界。所以,作为妻子,李宝莉可恨又可怜。

一个女人在步入中年之后,倘若不是一个对于职场有着非凡要求的职业女性,那么对于她来说,妻子和母亲应该就是最为重要的两个身份了。作为妻子,李宝莉已经彻底失败了,因此她更不能放弃自己作为母亲的存在感。但悲剧的人生就是这样的,不给李宝莉任何喘息的机会,接连击碎她人生最后的希望。

影片中更多的时间就是在刻画李宝莉作为母亲的形象。就在李宝莉跟踪丈夫发现他偷情的时候,拿着灭火器准备砸门的她也是因为听见了一个小孩子和母亲说话的声音才没有砸开那个门。家庭观念在李宝莉这样的女性心中太重要了,几乎是唯一的支撑。所以为了儿子她也得保全这个家。虽然这个家还是因为自己而失去了马学武,本来就不圆满的家庭更是快要散架了。可是李宝莉却在闺蜜的安慰面前说了这样一段话:“马学武往江里一跳,奶奶小宝都得我罩着。我越是要说,这是光芒万丈。我不会叫我的家散了的。”如果说之前的李宝莉是一个消极又爱惹事的妻子,那么现在的她则是强迫自己乐观坚强的母亲。从这一刻起,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子。“挑扁担”这样的活儿对男人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可是李宝莉却挑起来了。她甚至拒绝了好友的帮助,一心认为自己干的活儿一定能养活一家人,把小宝养大成人。可是她似乎那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儿子对自己的疏远和冷漠。一门心思的赚钱,为了让儿子吃得好一点,每天只会重复那一句话“作业写完了没”。这一切已经让儿子开始感到厌烦和嫌恶。父亲的慈爱形象本就在儿子心中根深蒂固,她这个“尖酸刻薄”的母亲已经离儿子越来越远了。这之后的片段开始让观众为她揪心难过,作为一个女性,她似乎自己都开始淡化了自己的“女性特质”。“‘女性柔美一直被用来当作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而出于对男性的迎合,追求外表之美早已内化为古往今来所有女性内心的梦想。但无论从外在容貌和内在气质上,李宝莉都不符合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要求标准。颜丙燕所饰演的李宝莉经过十年风吹日晒雨淋的扁担女生涯,曾经的风韵消失殆尽,活脱脱变成一个皮肤黝黑粗糙,蓬头垢面,土里土气的劳动妇女,但她仿佛对自己的红颜丧尽浑然不觉一般。”②李宝莉几乎是完全放弃了自己来为这个家庭付出,她依然是强势的,在外面她不顾一切的抢活儿干,女人的形象早已不用顾及,被人骂也无所谓。可是回到家她却不再是之前那个在丈夫面前颐指气使的李宝莉了,她并不多话,面对儿子几乎是小心翼翼。突然之间为这个母亲感到心酸。这个儿子也许真的太不懂事不知感恩,但是这一切却又是早就埋下了的悲剧的种子。在马学武葬礼的那天,那么小的一个孩子竟然拍打着自己的母亲让她赔自己爸爸!儿子早已认定,李宝莉就是那个害死自己父亲的人。当儿子真的确认了当年报警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时,这种恨只会越来越深刻。儿子不想去原谅自己的母亲,也拒绝接受母亲的靠近。李宝莉十多年的含辛茹苦的付出在儿子眼里其实一文不值。这才是一个女人作为母亲最大的悲哀吧。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人,李宝莉没什么文化,但是她一直坚守着一个信念,就是“家”。她永远无法摆脱这个观念对她的束缚,所以一开始她不愿意放过自己的丈夫,后来她更不愿意放弃儿子这个她唯一的希望。最让笔者觉得震撼的一段戏是在儿子小宝将要高考的前一天,李宝莉想在家陪陪儿子,给儿子做点儿好吃的,却被婆婆劝说离开。因为她在家里会让小宝觉得心烦碍眼,会打扰到小宝的情绪。李宝莉默默地拿着扁担离开家的那一瞬间,那一根扁担似乎就要压垮她了。是的,这个女人的背影越来越无力了,就像能看到那些支撑她的力量一点一点的流走一般。那么无奈和悲伤。但是一切的坍塌应该是在自己的儿子考中高中状元的那一天,李宝莉以为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得了,但也就在这一天,儿子亲口否决了她十年的含辛茹苦,十年的牺牲付出,甚至否认了她这个母亲!她终于爆发了,连丈夫死的时候都没有掉过一滴泪的她,挑扁担那样辛苦劳累也没有哭过的她,这一次嚎啕大哭。曾经她以为的“万丈光芒”原来竟然真的是一场“万箭穿心”。那天晚上,绚烂的烟花之下映着李宝莉苍老憔悴的脸,她竟然是微微笑着的,可能在那一刻,半生的纠结辛苦也想就此放下了。就像这烟花一样,落入江河。她挑着扁担离开家的那个画面让人难过,可怜又可叹。却又让人为她庆幸,因为她对自己的婆婆说:“自从搬进这个房子,每一天的日子过得都还是揪心。要是当年马学武跟我提离婚的时候,我跟他离了,说不定没这么多的事儿,大家都过的蛮好的。”庆幸的就是她终于释然了,离开了这个被好友说是风水即是“万箭穿心”的房子,她没有带着怨恨,甚至原谅了儿子把她赶出这个家的举动,也终于明白了那个跳江的男人。也许作为妻子,她曾是可恨的。但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应该被宽容和尊重。

这应该是一部十分典型的女性电影,李宝莉是这个社会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女人,生活中的悲剧远比我们在电影中看到的多。因此导演塑造了这样一个女人,她不完美,甚至有些糟糕,但是她却坚韧无比,以一个女人的身躯承担了所有的责任并完成了她的坚守。雖然这个家还是散了,至少她终于把自己的儿子送进了大学,这是她一直以来的心愿。一切都很生活化,没有巨大的夸张,这是真实的世界里正在发生的故事。“每个人有他自己相信的世界,你拍一个东西,你得相信它”,这是导演王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如果这部电影能让人们去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哪怕只是引起人们对自己身边人的一点关心,我想这已经是很有意义的作品了。

注释:

①李静:《世俗环境中的痛楚阴影与美丽光芒——影片万箭穿心的女性主义阐释》,《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第85页。

②张瑶:《社会的文化转型与人物的“万箭穿心”——电影《万箭穿心》的文化考量》,《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88页。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浅析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中的人性之美
不懈的坚守,孤独的“上坟”
论沈从文笔下女性悲剧产生的因素
浅析芥川龙之介“鼻子”的人物形象
共时性与历时性视点对小说人物塑造的意义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