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节奏探索音乐世界 让核心素养落根课堂

2017-03-24肖文瑾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实践创新主动参与节奏

肖文瑾

摘要:自主音乐需要和音乐实践能力是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快乐并能主动参与。而节奏是音乐与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因素,通过节奏去感受、体验音乐也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本文从节奏入手,融汇多种元素、调动身体多种感官,在趣味練习中建立稳定、敏感的节奏感,进而完整感受、理解、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让核心素养落根课堂。

关键词:节奏 核心素养 主动参与 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135-03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表现要素,是塑造音乐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节奏被视为构成音乐的骨架。[1]儿童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说:“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而不是旋律。节奏是音乐的生命与动力”,可见节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节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接触到音乐的灵魂。生活中、音乐中,处处都有节奏,它那么奇妙而有意思。针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节奏训练,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音乐感受和表现力,让音乐核心素养落根课堂。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寻找身边的节奏

节奏对于音乐形象的塑造至关重要,自然界、日常生活和人的生命系统普遍存在节奏现象。[2]而音乐创作都是来自生活或大自然的灵感。音乐课标强调:“音乐教育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空洞地灌输音乐”。根据儿童特点、挖掘生活资源,通过节奏去感受、体验音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一)生活中的节奏

教学中应多启发孩子去感受、发现生活中的声音都有节奏。如拍球有节奏X 0 X 0 X 0 X 0;敲击键盘有节奏XX X XX X XX X XX X ;大自然中,鸟叫有节奏XXXX XXXX XXXX XXXX ,流水有节奏X - - -,打雷有节奏X X.X X.引导孩子去找一找、学一学、拍一拍。也可以由节奏联想声音:听节奏“X- - -,X 0 X 0 X 0 X 0,X X X X”猜救护车、消防车和警车的声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做节奏接龙、节奏填空等节奏创作游戏。

学生会发现节奏存在于有任何声响的地方,他们被神奇的音响世界和奇妙的节奏所吸引,在生活中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操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

(二)语言中的节奏

让孩子去发现,说话有节奏,正因为有了节奏,语言表达才更加清晰准确。在解决节奏难点,如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合、附点音符等节奏时,可用朗读的来方式进行教学。

如在解决前十六后八或者前八后十六节奏的时候采用

X X X X X X X X X X;

中 国 队 加 油 小 兔 子 乖 乖

在解决附点节奏时,用X. X X X , X X. X

向 前 看 齐 齐 步 走

在这些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节奏中,轻松突破节奏难点。

从语言着手进行节奏教学,就要从歌词中提取最简单的“节奏单元”,作为节奏基石开始练习。所以,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很重要,从而感受节奏与歌词相辅相成,理解歌曲表情达意。

二、多形式体验节奏

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绝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具备学习兴趣,才会有一个愉快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爱音乐。

(一)用身体探寻节奏

美国的卡·科恩教学法认为应让孩子用身体来感受节奏。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多方式的有效结合,能创造出很多有趣的节奏。当节奏和身体融为一体,在动作中增强了内心节奏感,这是一种有趣的体验,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学生可围成圈,在音乐伴奏下,按固定节奏型用拍身体各部分或跺脚等方式创造动作,在一次次交换伙伴趣味练习中,掌握固定节奏型。又如在欣赏舒曼的《士兵进行曲》时,通过拍腿、跺脚、打枪等动作表现音乐,学生在兴致勃勃中感受并熟悉了乐曲。

通过练习,训练了学生准确的听觉、敏捷的反映、瞬间的记忆力和节奏的乐句感。每个孩子都可以毫无困难地参加进来,全身心投入到音乐中,从而充分自由地展现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

(二)用人声感受节奏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所以还可以用人声感受节奏。如可用“M BA BA | M BA BA ”的人声为三拍子歌曲《大树桩你有几岁》伴奏,在稳定节奏感的同时,也为二声部学习奠定基础。在学习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时,用弹舌头高低声的方式模仿双响筒音色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用嘴巴发出咚、呛的音色模仿鼓声,为《我的小鼓响咚咚》伴奏。这些都是简单易行,同时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方式。人声伴奏一加进来,歌曲就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了,人声是感受节奏有效的方式之一。

(三)用打击乐表现节奏

打击乐器因有趣、特别的声音能唤醒学生节奏感。运用碰铃、沙锤、铃鼓等节奏性很强的打击乐器能活跃学习氛围,为课堂学习增色。

除此之外,还可自制打击乐器:如矿泉水瓶装豆子制作的沙锤、杯子蒙牛皮纸制成的鼓、筷子刮矿泉水瓶制成的蛙鸣器;利用周围物品,运用筷子敲击杯子、碗、锅盖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打击乐器。自制乐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操作能力。用这样的方式表现节奏,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通过身体配合、乐器打击感受节奏、发现节奏,还可以经常变换速度和力度来练习,增强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表现力,提高了学生反应力。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实践创造的动力,从中引导他们探索活动内在的音乐性。

三、用节奏进行多声部配合

节奏卡农和节奏合奏完全可以从低年级开始抓起,由节奏开始发展儿童多声意识和感觉是培养音乐审美的方式之一,也是训练合唱最容易进入的突破口。

(一)节奏卡农练习

卡农是唱好合唱的基础,而节奏卡农每个年段都可以进行练习,用不同的难度给不同年段学生进行练习,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

最开始可以是两小节节奏的二声部练习,再渐渐发展到一个乐句的二声部,到三声部,再到整首乐曲,不断重复练习,变换多种方式表现,学生就在不知不觉、兴趣盎然中掌握了。平时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教材中的素材,如三年级《嘹亮歌声》《白鸽》都是很好的卡农练习小品,先卡农节奏练习再演唱,还有《劳爷爷赶鹅》等,通过多种练习,合唱基础在浑然不觉中奠定。

(二)用节奏为歌曲或乐曲伴奏

教学中,用多声部抓住学生潜在的节奏意识加以挖掘,有效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如在教学《口哨与小狗》时,感受B乐段,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一条节奏:X —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請学生为自己小组创编声响(可以拍凳子、可以弹舌……)来伴奏乐曲。又如为《我的小鼓响咚咚》伴奏时,学生可以分为小鼓、嚓、大鼓三组,看老师指挥,每组按固定节奏型进入,完成三声部的口头合奏。还可以用打击乐器进行分声部、多层次的节奏练习,如锅碗瓢盆变奏曲,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二声部、多声部的美妙,感受音乐世界无穷的乐趣。

总之,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感受音乐美感和创造音乐的能力,这也是音乐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因此,节奏训练应该围绕审美教育这个中心进行,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以及与其相配合的节奏游戏、节奏模仿等,都是节奏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了良好基础。[3]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融汇多种元素,将节奏教学有机融合。逐渐在生动、灵动、互动的课堂训练中,把握音乐节奏,建立稳定、敏感的节奏感,从而完整理解、创作音乐。为学生反应力、领悟力、身体和心脑的协调能力、记忆力、创造力、交流沟通能力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核心素养落根课堂,让孩子由节奏去感受、探索、发现美妙的音乐世界。

参考文献:

[1]繆裴言,章连启,汪洋等.中小学音乐教育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212.

[2]繆裴言,章连启,汪洋等.中小学音乐教育词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212.

[3]中华人民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3.

猜你喜欢

实践创新主动参与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节奏
轻快漫舞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引机械创新设计项目入机械原理教学
面向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嵌入式系统教学研究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