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执教平行班易疲劳现状的策略研究

2017-03-24邵雪芳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邵雪芳

摘 要:在当前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常态中,一位美术专职教师所执教的同年级平行班少则四个班,多则十个班以上。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所以出现执教疲劳的教师非常多。为了努力改变因平行班多而产生执教疲劳的现状,笔者对此进行了原因剖析,并提出了三个策略:因班施教、合理安排、同课异构。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美术专职教师只有尽心尽力才能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乐园。

关键词:美术教学 平行班 策略研究

在当前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常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位美术专职教师一般任教一到两个年级,一周课时量在12—20节课之间.这也就意味着,一位教师所执教的同年级平行班少则四个班,多则十个班。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在一些教研活动中,时常会听到同行们这样抱怨:“所上的平行班太多了,上到后面都麻木了。”“反复执教相同的内容,上到后面几个班级,如果纪律好点、基础好点,还有好心情上,否则常常会有无名之火!”……由此可见,出现执教疲劳的教师非常多。

一、原因剖析

1、社会层面: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不少地区出现了撤并薄弱学校,扩大名校、走集团化办学之路。于是出现许多学校一个年级平行班少则五、六个,多则十来个。

2、学校层面:各校的美术专职教师配备率没有随学校的扩展而水涨船高,各校之间差异也较大。由于一些学校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给美术专职教师安排课务时,往往不会考虑到老师们因执教多个平行班而导致疲劳的问题。

3、教师层面:一项工作干久了,就会产生工作疲劳症(工作倦怠症)。表现在,很多美术教师常抱怨;同时不少美术教师缺少静下心来潜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精神,遇到困难时找客观原因多、发牢骚多。

美术教育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位教师都要尽心尽职,改变因平行班多而产生执教疲劳的现状。让学生沐浴在美的海洋!

二、策略探索

策略一:激发原动力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出于多种考虑或学校的实际困难,难免会出现美术专职教师任教平行班多的现象。当我们无力改变环境、改变现状的时候,必须先改变自己,从自己做起,激发起自己教学的原动力,努力改变执教疲劳的现状,让每个班级的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充满新意。

1、 研究学生,实施因班施教

每个班级在班级文化或者班级特色的形成过程中,受到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各不相同。作为一名专职的美术教师,在每接收一个新的班级之前,应先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该班级的班级特色、学生特点、学习习惯等。只有了解自己的学生,才能在教学中真正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班施教,体现新教材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

如笔者执教的七年级的12个班级,因各班情况不同,每一单元在每个班级的执教侧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如三班参与意识差但绘画基础较好,笔者就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小游戏,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六班因基础薄弱,在上课时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基础能力上,结合教学内容从最简单的线描、素描补起,逐步提高他们的绘画功底。九班各方面都很优秀,于是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学习要求。五班与十一班都很好动,所以时常从课外找一些新的教材,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研究教材,实施教学内容先后错落式行进

所谓教学内容先后错落式行进,通俗地说就是相同的教学单元按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班级先后错落式地教学。美术教材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它一个学期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每个单元之间没有严密的逻辑性或连贯性。这为实行错落式教学提供了第一个保障。随着网络的完善和集体备课活动的跟进,各年级、各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成果已在相关的教学网站链接,资源可以提前共享。这为老师们实行错落式教学提供了第二个保障。老师们在拿到教材之后,要潜心研究分析本册教材的特点,再结合各个班级的特点,然后选择先后不同的顺序,错落式地进行教学。为避免出现遗忘或混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撰写教后感,在备课笔记中做好记号(附表):哪个教学内容哪个班级已经上过了;在上课过程中有哪些教学方法比较好,在另外班级教学的时候可以借鉴;哪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根据不同的班情适当调整一下等等。这样错落式的教学不仅能有效克服执教疲劳的困惑,还有利于教师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笔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实施这一策略,效果非常好。平行班学生之间也会经常互相询问各自的上课内容,当得知是不同的内容后,相互之间就有好奇心,于是大家在一起交流,還互相进行了学习。这为他们接下来在课堂上的学习做了一些铺垫。这也是一种比课堂内学习更主动更难得的学习力。

3、 有机整合班级、教材特点,构建个性化的课堂

针对不同的班级文化、不同的学习习惯,教师更要做好教材的有机整合,包括从课外引入一些好的、适合学生的素材或优秀作品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绘画功底较好的班级,可以在一节课里临摹或创作一幅画;而好动且绘画功底不够好的班级,多上一些造型·设计课,让学生充沛的精力有发挥的场所;上课气氛比较沉闷的班级,可把一些游戏穿插到教材中,或从课外找一些活动形式多样的教材来上,也可采用竞赛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笔者在执教七年级14册《诗情画意》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对画国画的兴趣不浓,对要带很多学习工具很不满。于是根据所执教的平行班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删减、增补、重组。各班的教学流程如下:

九班绘画功底好的学生比较多,而且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创作能力强。所以在上《诗情画意》第二课时时,先请一位比较突出的学生给大家画范画——《虾》,因为此人擅长画虾,笔者就把学画“石头”的内容改为学“画虾”。这节课就由这位学生担当教师的角色,教师在一旁引导、提示。这样激起了全部学生的兴趣。于是我就趁热打铁,给学生欣赏了一些优秀的画虾作品如图1—4,让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探究出画虾的一些技巧和了解一些国画的构图、创作步骤等。让学生发现,其实国画并不枯燥,同时也达到了学习本课的学习目的。

三班上课很沉闷,学生不喜欢参与老师的互动,对一般的问题他们都是用沉默来应付,只有一些新奇的、幽默的事情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总的来说就是有才也很有个性。如何理解“意境”是《诗情画意》第一课的教学目标,但就其班的特点来说,这课很难开展,上不上最后结果肯定是一样的——不懂。针对这一特點和问题,笔者把《诗情画意》改成《诗情“漫”意》,运用漫画的形式表现,且在课中设置了很多活动,如连连看(给一句诗,找出画);讲一讲(给一句诗,组合一幅画);画一画(选一句诗,画一幅漫画)……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热情高涨,课堂作业也画得非常好(如图5-8),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下课后,还有很多学生跑过来,让我欣赏他们的作品。

策略二:学校相关部门合理安排课

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许多是上级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之行为,大势所趋,作为学校主管部门无力阻挡,但作为负责安排教学工作的相关部门,也要充分研究教师的教学心理,尽量在给美术专职教师安排课务时,避免执教一个年级,就达到一周课时量的现象。一些美术专职教师配备较为充足的学校,完全可以安排两个甚至是三个老师来共同分担一个年级的美术课任务,一位美术专职教师可执教两到三个年级的美术课。这不仅能帮助美术专职教师解决因平行班多而导致执教疲劳的问题,还能加强教师之间对相同教材的交流沟通,共同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如果配备的美术专职教师较少的学校,更应该让专职教师执教两三个年级,专业的美术教师对其他兼职的美术教师还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更加有利于学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扎实推进。

策略三:多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是目前各教研活动中非常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是指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这“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就好比是教师执教相同的内容时因班施教而采取的不同策略,这不就是一次解决执教疲劳问题的一种方法吗?

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通过对比观摩别人的课堂,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同课异构”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引发老师们智慧的碰撞,还可以取长补短,为解决执教疲劳衍生出更多的策略。

美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位老师都应尽心尽职为此而努力,努力改变因平行班多而产生执教疲劳的现状,让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乐园。

参考文献:

[1]沈建琴 《克服执教平行班易疲劳的策略与研究》

[2]袁晓鸣 《高中平行班美术鉴赏课教学尝试》

[3]彭德昭 《中小学素质教育新探》

(衢州市龙游县华茂外国语学校 浙江衢州)

猜你喜欢

美术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