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感运用的美声演唱教学模式探究

2017-03-24孙一迪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研究分析教学模式

孙一迪

摘要:音樂艺术演绎的过程中,情感运用的合理与精准能有效提升音乐艺术的艺术性,增强音乐艺术的感染力。因此,在现代音乐教学中,情感思维的渗透与培养成为音乐教学开展的关注重点。对此,本文以优化音乐教学为基本目标,着眼于美声演唱艺术教学的科学开展,以构建情感运用为研究对象,探究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培养的意义与作用,并明确情感运用的基础方法,构建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美声演唱教学开展的高效性,科学培育出善于运用情感,合理诠释与演绎美声乐曲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美声演唱 情感运用 教学模式 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87-03

音乐艺术的诞生融合了音乐创作者无限的情感,因此,在音乐艺术诠释与演绎中,运用情感元素,丰盈音乐内涵,将提升音乐的感染力,增大音乐的表现力,确保音乐艺术真正的感染人心,陶冶灵魂。在众多音乐艺术表现形式中,美声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是音乐艺术感染大众的方法之一。故此,为保证在美声演唱艺术中巧妙的融合情感,在诠释乐曲时更加震撼人心,感动灵魂,本文从情感诠释的意义与作用解读入手,探究情感运用于美声演唱中的方法,以及构建情感运用的美声演唱教学模式,以此来保证美声演唱教学运用情感思维,培育美声演唱人才情感演绎能力。

一、美声演唱中运用情感的意义解读

在音乐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情感的诠释是音乐艺术诞生的根源。基于对情感意念的表达欲望,基于对现实境遇的感叹需求,音乐艺术在声的基础上,构建起以声画景、以音传情的音色世界,打造出聆听者感官世界中的想象蓝图。可以说,音乐艺术的诞生,与情感思维的外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将情感化为音符,因音色敲击聆听者的灵魂,是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欣赏者心的交流。这种交流超脱了语言,跨越了种族,以灵魂的撞击来传达心的感悟。因此,在音乐艺术的诠释之中,情感的融合至关重要,其是将无生命的音调激活为有生命的艺术的必要手段,是增添音乐艺术感染力与思念传达作用的重要构成。对此,作为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声演唱在诠释音乐乐曲之时,不仅要融合乐曲本身的思想情感,更应因演唱者的个体差异,对音乐诠释情感的理解不同,而进行独特的艺术演绎,因此美声乐曲诞生之时,便融汇演唱者与创作者的双重感情,进而引导聆听者去感悟全然不同的情感世界,并在其中寻得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

二、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能力培养作用

美声演唱艺术运用情感来增加本身的感染力与吸引力,对美声演唱艺术受人关注、陶冶人心来说价值巨大。因此,在现代美声演唱教学中,注重情感的有效运用,构架情感的培育体系,是美声演唱艺术教学科学开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打造美声演唱艺术教学情感运用培养体系之前,认清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的作用,能更有效的贯彻情感运用的价值,保证情感培育体系的科学构建。对此,分析美声演唱教学中培育情感运用能力的作用,其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其一,促进受教者掌握并把握美声音乐情感诠释的方法。在人类借由音乐诠释情感的过程中,掌握情感的诠释技巧,确保情感的表现科学化,能提升音乐情感的外显性,并加强聆听者捕捉情感,感受情感的效果。因此,在美声演唱教学中,融入情感诠释方法,确保受教者情感诠释的得心应手,可保证美声演唱艺术的感染力提升。其二,提升美声演唱受教者音乐的领悟能力与感受能力。在情感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情感诠释方法的培养仅是美声演唱教学要达到的基础目标。在此之上,培养美声演唱者感受音乐情感的能力,增强其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以便其在未来的音乐诠释与艺术创作中能发挥感受思维,提升领悟能力,从而成为创作与诠释德才兼备的优秀声乐演绎者。由此可见,培育学生领悟能力与感受能力,是美声演唱教学情感运用能力培养的又一作用。

三、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能力的培养方法

在认清美声演唱中运用情感的意义基础上,结合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能力培养作用来构建美声演唱教学情感运用培养方法,从心理因素培育与演唱技巧培养两点出发,应做到以下内容:

(一)情感诠释的心理思维培养

在美声演唱教学方法构建的过程中,心理思维培养是不容或缺的关键所在。作为心理思维的外显表现,情感宣泄与情感运用是美声演唱艺术情感诠释不容或缺的重点。因此,在情感诠释能力培养过程中,应培育学生心理思维的表现与抒发能力,激活学生对乐曲的独特理解,才能增进其心理意识的培养,促进其音乐情感的诠释能力。具体来说,在心理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贯彻: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分析与认知音乐的内涵与特性。在美声演唱教学中,最先应教导学生的并非是美声演唱技巧,而是分析与认知音乐内涵的能力。所以,增加音乐欣赏课的教育力度,引导学生欣赏与分析音乐创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意蕴表达,并通过聆听不同演绎者的声乐诠释特点,分析创作者的情感表现,不同演绎者的情感表现,从而逐步养成属于自己的情感诠释能力。其次,科学培育受教者的发散性思维。情感诠释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在情感表达中会有不同的方式,在情感领悟中也拥有不同的视角。然而,单独执着于同一视角去领略艺术,很可能因过分固执而无法良好的诠释情感。对此,构架科学的讨论空间,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让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上开展情感认知的讨论,以此构架多元视角下的音乐思维欣赏体系,便于学生接触不同的情感诠释视角,从而领略艺术欣赏的多样化与丰富化。

(二)情感诠释的演唱技巧培养

心理思维的培养是情感诠释的基础和关键,在此之上,演唱技巧培养是巩固情感诠释科学的基石。对此,为保证情感演绎的科学化与精准化,在培养演唱技巧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贯彻:其一,技巧培育环境的构建。在培育情感演绎技巧环境的过程中,应结合心理思维培训的成果,由学生亲身参与到美声演唱的实际体会之中,借助录音设备进行学生演唱歌曲的录制,并由教师、同学及学生本身组成情感分析小组,分析美声音乐中的情感诠释情况,具体优点及尚存不足,以及自认为可改进的方法等,借由教师、学生、自身三方面的点评、互评与自评,逐步提升学生的情感诠释技巧,增加学生的情感诠释能力。其二,技巧展示舞台的构建。在培育环境构建的过程中,学生接触的点评团体仅为课业内部人员,其虽然拥有极高的专业性,但却无法代表大众发言,无法测试学生情感技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对此,利用公共展示平台的打造,为声乐学生接触社会,向社会展示自身能力构建渠道,以便学生站在公众的舞台上,将自己的能力有效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并接受大众的指点与评价,从而认清自身技巧的优势,自身能力尚存的不足,以便其不断精进自我,不断完善情感诠释的技巧。

四、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能力培养模式

综合而论,在美声演唱教学中,情感运用方法应注重心理思维的培育,演唱技巧的培养两方面。然而,若想保证以上情感运用能力培养方法的科学践行,打造情感运用能力培养教学模式至关重要。对此,结合情感运用意义及运用能力的培养作用,在当代美声演唱教学中构建情感运用能力培养方法,应注重以下内容的落实:

(一)美声演唱情感运用能力培养团队打造

在美声演唱情感运用能力培养的过中,良好的师资队伍构建是保证情感运用能力培养的关键,无论是心理思维的构建,亦或是演唱技巧的培养,只有在良好的教师团队的引导下,才能实现美声演唱情感运用能力的培育。对此,培养学生情感运用能力之前,美声演唱教育者的情感培育意识与能力的养成至关重要。科学构建教师团队培养策略,从再教育、情感培育及教法交流的角度出发,引导教师团队形成良好的情感培育意识,保证其基于情感培养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诠释与情感应用氛围,才能使受教者美声演唱情感诠释的精准到位。目前,借助再教育思维打造教师自我充电体系,利用互联网络及现代科技实现教师的在线交流,已经确保了教法交流与情感引导体系的构建,引导美声演唱艺术教育师资团队向情感培育科学化方向转变。

(二)美聲演唱情感运用能力培养内容优化

在师资队伍能力优化的基础上,着眼于情感运用能力培养内容优化这一视角,在现代美声演唱教学中融入声乐心理学课程,以便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培育受教者体验心理,调整心理,适应心理及控制心理的能力,可以行之有效的提升其情感掌控与情感运用能力,确保其在正确的情感思维引导下科学精准的诠释情感思维,并借助声乐心理学课程教育的情感调解方式,将心理情感融入音乐情感之中,使其杂糅融合,并以美声音乐的形式加以抒发。可以说,利用声乐心理学的教育与引导,受教者将更科学的认知自身情感走向,分析声乐音乐的情感脉络,并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创造出适于自身情感驾驭,又能深刻感染人心的优秀作品。

(三)美声演唱情感运用能力培养环境构建

在师资队伍的有效培养,教育内容的科学优化基础上,为保证情感运用能力培养方法的实效落实,打造良好的培养环境至关重要。不仅要注重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学内容,还要注重校园环境与校内外关系的有效构建。例如,美声演唱教学专业在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自信的同时,应结合社会企业、公众媒体,组织与打造美声表演舞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与自我认知的平台,便于其在参与相应比赛与活动时,正确定位自身,认知自身音乐情感诠释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自我审视与自我评价体系,能在自己的声乐演唱中巧妙融入情感,科学应用演唱技巧,为聆听者打造绕梁三日的音乐精品。

参考文献:

[1]上官瑞婷.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走出“美声唱法”的误区——高职美声唱法初级教学点滴谈[J].中国民族博览,2016,(03):162-164.

[2]李婷.放大艺术视野培养美声新人——谈新时期高等艺术院校的美声教学[J].艺术教育,2015,(02):128-129.

[3]马雯.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核心[J].大众文艺,2015,(18):208-209.

[4]王丽.“美声大众化发展”背景下高校美声声乐教学创新研究[J].艺术教育,2016,(06):161-162.

[5]刘栋梁.对新文化视阈下“唱法”跨界现象的思考——谈通俗唱法美声化及其在教学中的实践[J].大众文艺,2015,(04):235-236.

猜你喜欢

研究分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