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塑造的有效思考

2017-03-24吕萌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舞蹈表演思考

吕萌

摘要:随着舞蹈表演艺术的快速发展,可以为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享受。舞蹈是集动作、造型、表演技巧、音乐艺术为一体的艺术,通过对不同舞蹈形象的演绎,能够向受众传递更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在舞蹈表演中,表情是艺术塑造的重要环节,成功的表情艺术运用,可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和提高舞蹈表演的艺术美感,赋予受众以更多遐想的空间。因此,有关人员有必要加强对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塑造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笔者在本文研究中,主要对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的特点和塑造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表情艺术塑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舞蹈表演 表情艺术塑造 思考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73-03

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能够通过表情进行艺术塑造,进而表达其内心想法和情感,对增强舞蹈表演效果发挥重要作用。表情艺术塑造成功,不仅能够将丰富的舞蹈作品内容和情感传递给受众,而且也能影射出舞蹈创编者的内心世界。而表情艺术塑造中,面部表情最具特殊性。所以,在对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塑造进行思考时,应充分考虑面部表情艺术的特点和其塑造的意义,进而提出有效塑造的策略,为舞蹈表演者提供借鉴,以期在舞台上有更好的表现。

一、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的特点

(一)具有感性的特征

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应对舞蹈作品有充分体会,进而将丰富的情感利用表情艺术而传递,对增强舞蹈表演效果发挥重要作用。可见,表情艺术具有感性的特征。首先,不同表演者的表情艺术有不同,因而即便通过同一舞蹈动作,其艺术效果具有差异性,这是表情艺术感性特征的重要表现。其次,表情艺术的表现形式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可依,但真情流露的表情艺术塑造,最能打动人的内心,因而表演者应提出自身修养,并对表情艺术加以灵活运用,以认真揣摩不同舞蹈表演环节中的情感,塑造良好的舞蹈形象,激发受众的共鸣感。由此,感性化特征是表情艺术的一大特点[1]。

(二)类型多样化

表情艺术具有类型多样化的特点,以面部表情为例,其类型主要有:一是表现情绪的表情,如悲伤、欢喜等;二是基于舞蹈形象的表情,能够衬托舞蹈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舞蹈集动作、造型、表演技巧、音乐于一体,在不同类型的表情艺术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如,《十面埋伏》这部舞蹈作品对表演者的表情艺术修养水平有较高要求,因其表情变化多样,能够反映出不同主角人物的性格、情绪等,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如若表演者的表情到位,则能够使观众有历史再现之感。可见,类型多样化是表情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2]。

(三)具有虚拟性的特征

肢体动作、表情是舞蹈作品演绎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增强观众视觉效果的基础上,还能作用于其内心世界,激发其情感共鸣。在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也具有虚拟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表演者在舞蹈作品表演中,随着人物情感变化而不断变更表情动作,在虚拟环境中为观众呈现复杂的情感世界,而并非舞蹈表演者自身的真正情感。在表演者的眼中,他们的表情能够赋予世间万物,诸如花草树木,但其不具备人类的情感,为增强舞蹈表演效果,表演者必须赋予其以虚拟化的表情,以营造良好的艺术形象。此外,表情艺术也具有物质化的艺术特征,而其也在物质和虚拟间转化[3]。

二、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塑造的意义

(一)深刻表达舞蹈传递的情感

舞蹈表演中对表情艺术的塑造,能够深刻表达舞蹈作品中所传递的情感,作用于观众的内心世界。自舞蹈艺术发展以来,以传递美的重要形式而存在,使其不仅仅是对动作的编排,更是对作品中情感的表达。而表情艺术塑造,能够实现情感传递的目的。面部表情是特殊的肢體语言,在肌肉等微小变化的基础上,实现人物形象的表现和情感的传递,这对表演者自身的要求较高。可以说,舞蹈作品是创作者向社会大众传递某种情感的重要媒介,而表演者是传递情感的主体,在表情艺术塑造的基础上,表演者能够将舞蹈作品的灵魂展现,增强舞蹈艺术的完美程度。在舞蹈表演中,表演者要成功塑造表情艺术,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修养水平,先是自身对舞蹈作品有深入理解和体验,才能揣摩表情艺术如何表达,进而达到成功塑造表情艺术和传递舞蹈作品内在情感的目标。由此可见,表情艺术塑造在舞蹈表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具有重要意义[4]。

(二)可烘托良好的舞蹈氛围

舞蹈表演者对表情艺术的塑造,能够烘托良好的舞蹈氛围,为观众展现艺术美。舞蹈创作者在创编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到场景、背景、氛围等要素,通过对其的有效营造,可烘托舞蹈氛围。所以,表演者在舞蹈表演时,对不同表情艺术的塑造,增强舞蹈氛围的烘托效果,进而激发观众的共鸣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神经,增强演绎效果。成功的表情艺术塑造,具有生动形象性,能够对舞蹈作品中的丰富主题思想内涵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加以表现,同时传递人类复杂的情感。笔者认为,舞蹈表演中,烘托良好的舞蹈氛围是重要的,而表情艺术塑造,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因而具有重要意义[5]。

(三)有助于塑造舞蹈形象

在舞蹈表演中,加强表情艺术塑造,有助于对舞蹈形象的塑造,进而使表演者更好将舞蹈演绎。对于表演者而言,塑造舞蹈形象是由外而内,再向外的过程,因而舞蹈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应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分析其心理活动和把握特点,进而成功塑造形象。在舞蹈形象塑造中,要求表演者应将表情和动作有机结合,进而清晰的为观众呈现鲜活的人物形象。例如,舞蹈剧目《秦佣魂》中,其人物是古代战士,所以表演者在舞蹈表演中,必须注重对坚定眼神、颤动嘴角、阳刚有力动作等表情艺术的塑造,不仅能够将古代战士形象展示给观众,而且可丰富艺术形象,增强舞蹈表演的效果[6]。

三、舞蹈表演中表情艺术的塑造策略

众所周知,在舞蹈表演中,如果表演者未能对表情艺术进行有效塑造,则不能增强舞蹈作品的感染力,甚至使舞蹈作品呈现呆板的感觉。所以,表情艺术塑造是重要步骤,要求表演者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而加强表情艺术的塑造。经实践,笔者认为,表演者可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一)扎实表情基本功练习

在舞蹈表演中,要成功塑造表情艺术,要求表演者必须进行扎实表情基本功练习,主要包括肢体控制能力、呼吸、软开度等。首先,肢体控制能力训练中,可加强对舞蹈元素的练习,要求表演者必须每日坚持练习,有利于增强表演者的肢体表现力。其次,呼吸训练是表情艺术塑造的重要练习内容,要求表演者将呼吸节奏调节和肢体表情能够高度协调,既能增强肢体表情的沉稳性,又能提高舞蹈表演的效果。最后,软开度练习中,要求表演者在完成表演难度较大的动作时,关注肢体感觉,进而为提高动作优美度而做呼吸节奏的调整,使面部表情放松,下身收紧。与此同时,表演者必须用心揣摩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节奏,熟悉动作和保持动作的连贯性,提高舞蹈表演的美感[7]。

(二)对表演者加强表情专项训练

表情艺术塑造中,表演者应加强专项训练,以达到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协调统一的目的。对此,在训练中,表演者应兼顾表情训练和肢体动作训练,使二者相配合练习,提高二者的协调程度。另一方面,面部表情和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也是表情专项训练的重要内容,保证在多变情感的舞蹈作品中,表演者能够自如转化表情,带给受众以不同的视觉冲击享受。通过加强表情专项训练,表演者的表演技能水平可得到有效提高。

(三)加强表情和动作的协调性练习

作为舞蹈表演者,加强表情练习是重要的,但同时,应兼顾表情和动作的协调性练习,对实现舞蹈表演的整体协调性有利。在表情和动作的完美融合下,舞蹈表演者才能将作品内涵有效呈现,并使表演者的动作保持一致,变化一致或具有层次感,彰显舞蹈作品独特的韵味。如果表演者忽视对表情艺术的塑造,则不能有效展现人物形象,更难以表达作者创作情感。如,对于哭这个表情,可能是喜极而泣,可能是痛苦的哭,因而在表情传递情感的过程中,表演者不能机械式的哭,而是应从内心深处有感知,进而将某种情感表达出来,实现表情的自然转化,有利于增强受众的视觉体验。由此可见,在表情艺术塑造中,表演者应注重加强表情和动作的协调性练习,以更好演绎舞蹈艺术[8]。

(四)表演者應增强对舞蹈演绎的理解和认识

在舞蹈表演中,塑造表情是增强舞蹈艺术的关键,但表情艺术塑造是难点,要提高表情艺术塑造的成功率,舞蹈表演者必须对舞蹈音乐风格、舞蹈意境加以深刻体会,才能增强舞蹈艺术的表达效果,促进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音乐及其舞蹈意境是表情变化的核心,对表情要求较高,而表演者必须对音乐节拍、速度、风格等方面加以有效把握,进而在创编或演绎舞蹈时,能够对舞蹈作品本身有着深刻的体会。另外,表演者还应对舞蹈音乐的歌词内容进行了解,以掌握其大意,并在舞蹈表演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由此,舞蹈表演者通过加强对舞蹈作品的深刻体会,可将舞蹈艺术更好呈现在观众面前。

四、结语

舞蹈表演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对艺术美的传递,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在舞蹈表演过程中,面部表情艺术的成功塑造,可以向受众展示舞蹈的灵魂,在人物形象塑造的同时,彰显人物的内心世界,是突出舞蹈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人类面部表情类型多样,不同变化能够反映不同的情感。所以,作为舞蹈表演者,有必要对表情艺术塑造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以期提高表情艺术的表演水平。笔者认为,在表情艺术塑造中,可通过以下策略而实现:首先,扎实表情基本功练习;其次,对表演者加强表情专项训练;再次,对表情和动作的协调性加以练习;最后,表演者应增强对舞蹈演绎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李泽华.情于衷,动其容——舞蹈表演中的动作与情感[J].文教资料,2012,(35):61-62.

[2]李荣启.人体动作美的创造——舞蹈艺术语言阐析[J].美与时代(下),2012,(04):43-48.

[3]麦瑞敏.提高小学舞蹈情感表现力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6,(05):135.

[4]李卫东.论舞蹈的基本特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06):48.

[5]史雪青.浅谈舞蹈基本功对舞蹈的重要性[J].商,2013,(21):348.

[6]顾海华.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舞蹈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考试周刊,2013,(21):17-18.

[7]林月娴.“口传身授”在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定位[J].艺海,2010,(10):71.

[8]毛荣.论音乐素养对舞蹈基本功训练课的影响[J].民族音乐,2016,(01):45-46.

[9]程灿然.谈舞蹈调度在中学生舞蹈编排中的重要性[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1,(04):137.

猜你喜欢

舞蹈表演思考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