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专业学生技术难点演奏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

2017-03-24吴超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技术难点

吴超

摘要:现如今,学生的立体化自学与分析能力不尽如人意,往往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不善于举一反三的思维模式,学习中碰到技术难点也不会去解析与寻求更有效的练习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应变能力差。传统的学习理念与表演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时代的要求,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钢琴演奏学生需要全面更新学习思路,并且有独立分析钢琴演奏中重点、难点的能力。钢琴演奏中技术难点大多都是错综复杂的,曲目数量繁多,无法做到每一首作品,每一处难点都让教师去教授。这对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开放性思维要求甚高,但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这些能力,学生们应自主的打开封闭性思维,去应对这些错综复杂的技术难点。

关键词:技术难点 快速跑动 多声部音乐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61-03

从专业角度来讲,所谓“技术难点”,应该是指在弹奏中因各种机能(如手指、手掌、手腕、手臂、肩膀等)运作的能力不足,或各机能之间协调运作动作的不够合理,或是因一些心理的紧张、恐惧因素而导致弹奏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状况。由于技术难点本身存在,再加上弹到难点时就非常的紧张,本该清晰地音乐织体、音乐表现、手指机能便会揉成一团,音乐就会不顺畅,直接导致演奏时的不断失误。在同学们平时练琴中,我们其实可以把这种失误率降到最小。当遇到技术难点时,我们应安下心来,“耐心的倾听、发现、思考、尝试与再倾听”。倾听:客观地听听自己的演奏。发现:哪里不够好?哪里有问题?思考:怎样可以更好呢?怎样可以解决问题呢?尝试:这样好呢还是那样好呢?哪种更合适呢?再倾听:再次客观听听自己的演奏。或许这样的心态与方式对技术难点的解决乃至更高效率的练习都是有好处的。总之,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即与演奏者的手有关,也与他们的头脑有关,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还是与二者同时都有关系。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因为认识到困难,就意味着克服了50%的困难。

技术难点因个体的差异、机能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出现得非常多,各种延伸问题也层出不穷,本文是基于武汉音乐学院科学研究项目《钢琴专业学生技术难点演奏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就学生们经过启发后,主动自发性地思考有关钢琴演奏中的两大类技术难点(快速跑动音型、多声部音乐处理)进行总结,从而激发学生们就所出问题更深层次进行思考,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们对技术难点演奏能力的认知高度与精益求精的实验实践能力。

一、级进型旋律音型的快速跑动(如《肖邦练习曲No.10 Op.4》)

(一)需要克服的困难

1.在手掌频繁地时而聚拢时而展开的伸张运作时,手指触键的均匀与清晰;

2.从一种位置到另一种位置的过渡音调完全平衡;

3.黑键上拇指的运用,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重音与节奏的扭曲;

4.快速连奏。

(二)容易出现的问题

各个手指不均匀,特别是四、五指声音明显不够,手腕僵紧,发力困难,造成乐句的断裂,以《肖邦练习曲Op.10 No.4》为例,同学们表示在练习的时候有同样的感受。那么针对这种级进音型的快速跑动,怎样有效的去练习呢?

1.手指跳音练习。通过手指跳音的练习,提高手指触键速度与灵敏度,避免弹快后手指粘连的现象发生,动作应准确、快速、干净,不应有多余的动作。那么,什么是所谓的多余动作?当大家弹快后手指发生粘连的现象时,大家的意愿总是好的,想弹清晰、干净。所以,从主观上,手腕、手臂会想去帮忙,出现的问题是手腕不平稳,手腕起伏过大,肩膀过高,手指发力不对等。这些问题就直接的导致弹奏的紊乱,逐渐麻痹大脑对音乐的正常审美,慢慢地就失去了对弹奏要点的掌控。其实最关键的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就是手指本身的灵敏度与触键速度问题。多余的动作越多,直接导致手指的灵敏度与触键速度的下降,应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手指本身的问题。

2.快速跑动离不开“快速”两个字,所以速度本身也是技术难点的一部分。“速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时学生们练了,但是速度跟不上,手指还是没有得到完全的训练)。首先,要使手指跑動轻快、流利,必须体会用指尖触键的感觉(末梢神经,指尖接触面小,否则,容易笨重)。其次,提高跑动速度还需要依靠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懒散的神经状态可是练不出积极的速度,脑子里先要想到出来的效果,速度在另一个方面是被“逼”出来的,有时速度上不去的原因不是技术动作上有问题,而在于精神意志的懈怠。

3.“音质”也是弹快速跑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没有音质作为基础,“快”本身就丧失了意义。玛格丽特·隆说:“最重要的技巧是吐字,是手指的清晰发音”,这里我们就称为“音质”。总的来说,快速跑动的音质应具有“颗粒性”,它如同珍珠落玉盘,颗颗晶莹剔透,清脆明亮。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快速跑动都应具有颗粒性,这个要看什么曲目,要看音乐内容,技术最终是要为表达音乐服务的。我们练习时要很好的去分辨不同的音质。想要快速跑动中有颗粒感的明亮音质就应力求减少不独立手指的粘连性,也就是提高手指的独立性。减少关节松软、塌陷和多余动作对力量的耗损及对时间的延误、滞顿。同时可以用不同的力度去练,从pp-f,学会自然,均匀的“渐强”“渐弱”;也可以用一只手弹奏p,一只手弹奏f,特别是左手用f来弹。

4.“速度与清晰度的平衡”也是在练习快速跑动的时候往往不容易处理好的。当速度提上来后,可能清晰度会出现问题,反过来,当照顾到清晰度时,速度又会受到一定限制。这完全属于正常现象,没有必要为此着急,应冷静的去感受其中的平衡点,最终得到全面的提高。清晰是快速的本质,无论如何不可以牺牲清晰度来片面追求速度,提高速度必须以清晰为前提。

二、弹奏多声部音乐的分析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问题:尽管是多声部,但是没有一个声部是多余的,每个声部都有其作用,都要听得到,且侧重点不同,而非主旋律突出,其他旋律弱下来那么简单。

(一)各声部主次要分明

首先,旋律要弹出来,它永远比任何其他声部都要突出,是最重要的声部。我们演奏时必须要有情感的去把旋律声部唱好、表达好,否则,旋律表现不好,音樂便没有了生命力。其音色特征为:透亮、纯净、集中,要有指尖勾住琴键的感觉,整个胳臂要放松,突出指尖的力量。其次,低音是和声的根基,其弹奏效果要较为饱满,起到根基的作用。其音色特征为:浓厚、深沉、有延续性,保持低音的横向线条。再次,中声部和声,一般是背景性质,起伴奏作用,较为次要,但是必须弹得有起伏,融入到旋律中,起到烘托旋律的作用,不能一味的弱,无情感,不走心,容易与旋律脱节。其音色特征为:柔和、均匀、轻。

(二)音色的重要性

用音色来区分各声部层次同样用于复调作品中。各个声部都占有不同的地位,有的声部是主题,有的声部是对题,有的声部是经过句,而另一些声部可能是和声的烘托,它们在音乐中的地位是各不相同的。同学们经常有个误区就是弹奏复调作品时认为只强调主题出来时的突出就够了,而忽略了其他声部仍然有自己的走向及歌唱,就像三四条鱼儿同时在清澈的水里游,每一条鱼儿都有着自己的颜色与游动的方向,而不是只有一条鱼在浑浊的水里游。所以,我们在突出主题的同时,一定要根据其他声部在音乐中不同的地位,在弹奏上除了有强弱差别,还要用音色进行色彩的区别。只有用音色进行区别,而不只是用力度区别,才能使声音真正有层次,音乐才有立体感。

(三)如何有效的练习

我们演奏中不仅要将各声部表现的清晰、干净,使各自具有独立性;还要将各声部组织起来,使它们之间互相衬托、互相配合,形成对比,使音乐形成一个纵横关系均衡的整体。那么,如何有效的练习呢?

首先,听觉的培养。练习时,必须注意对多声部音乐听觉的培养。许多学生只能比较清楚地听辨出一个声部的音乐,对多声部音乐缺乏良好的听觉。试问,听都听不出来多声部的进行,怎么能弹得出来?怎么能检测自己的弹奏是否正确?所以,为了在练习中对耳朵的培养,我们可以用两只手来演奏本该一只手完成的两个声部,注意去听各个独立的旋律横线条,学会听到长音的延续性且与后面音的联系,待耳朵完全熟悉了多声部的听觉后,再用一只手来模仿这种音响效果,这样才不会把旋律弹中断,把两个声部混为一个声部。如果练习中不注重听觉的培养,一味地只从演奏手段上去要求,只注意奏法及单纯模仿弹奏动作,其结果肯定是无用的,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才可能指挥,检验手在钢琴上的演奏。

其次,指法的合理性。练习一只手担任两个以上声部时,对指法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涉及到多声部的连贯性,指法就不可能用通常我们选用的最方便最好弹的指法,难度就要大的多,所以,在一开始练习时,就必须采用正确的指法尽可能的使每个声部连贯起来,同时,不可以提前放开长音的保持,否则旋律将被切断。但有时指法没有办法做到绝对的连奏,如1指或5指连续演奏两个以上的音时不可能做到弹奏上的完全连贯,这时我们可以运用手腕与手指的配合,在音乐上给人一种“连贯”的感觉,这时对手指的控制,弹奏是否均匀,手指与手腕的配合都有一定程度的挑战。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大家的耳朵去听,去检测是否真正做到了音乐上的“连”。

三、结语

有关钢琴演奏中技术难点有非常多,笔者就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与大家分享。目的就是为了同学们在练琴的时候能够尽可能有效率的去练习,并学会思考,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有办法的去解决问题。我们应具有无限的发明创造力,出现多少难点,就应该有多少种相应的练习。如何判定这些技术训练是否真正使你受益?要经常认真观察,仔细倾听内心的感受——你的演奏是否变得轻松自如了;布索尼曾经也说过:“对困难不能一味的采取反复强攻的措施,而要先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然后才能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

猜你喜欢

技术难点
试析微型飞行器的设计原则及策略
园林水景施工技术难点与合理解决方式研究
智能电网中配电自动化的构建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