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贝多芬奏鸣曲《热情》第三乐章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

2017-03-24刘梦涵

艺术评鉴 2017年1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奏鸣曲演奏技巧

刘梦涵

摘要: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热情》奏鸣曲也是其创作中期的代表性杰作。本文以《热情》奏鸣曲的第三乐章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和曲式结构进行介绍和分析,并从演奏技巧和音乐形象的角度详细论述该作品。

关键词: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 创作背景 演奏技巧 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01-0013-03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7日出生,1827年3月26日逝世。德国作曲家、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钢琴艺术史上的高峰,一直被钢琴家们奉为“圣经”,并成为每一个钢琴演奏者的必弹曲目。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波恩时期,维也纳时期,创作成熟时期,创作晚期。《热情》是他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把贝多芬鼎盛时期的典型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构思是在1804年,这一年恰巧是贝多芬心情沉重的一年。拿破仑称帝导致贝多芬大为愤怒,对拿破仑的英雄形象彻底摧毁,对热爱自由的幻想性作品表现出极大的失望,献给拿破仑的《英雄交响曲》的一页被他愤然撕毁,从此以后,他意识到自己一定要去争取自由。与此同时,不断恶化的疾病和对于音乐家来说无法忍受的耳聋,友情、爱情的苦痛折磨和内心的孤独等,所有的一切都成为了创作这部悲剧作品的前提。他从悲剧中获得了坚强的力量,从失望中再次振作站立,以顽强的意志从耳聋和失意的命运中登上他人生的最高峰。

二、作品的曲式结构

《热情奏鸣曲》第三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f小调,音乐充满力量,右手为快速流动的旋律,左手为短促有力的伴奏,烘托出乐曲热情、紧张的情绪。整个乐章分为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五个部分。

1.引子(1-9小节):1-5小节运用附点的节奏重复第二乐章尾声的和弦,力度速度的变化使听者从第二乐章中走出来,减七和弦的运用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之后为连续的下行十六分音符进行,它是主题动机因素的先现,首先出现在一个声部,后是以八度音程关系平行的两个声部进行,过渡到呈示部。

2.呈示部(20-117小节):主题(20-75小节),主题又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20-36小节)音阶为主,低声部在重要位置对高声部的旋律给予强调,完全终止结束。第二部分(36-64小节)旋律出现在低声部,有新材料的进入,第十五小节以后旋律转为高声部,这一部分为结束在完全终止上的重复句。连接部(64-75小节)f小调转为c小调,材料引用主题材料。副部主题(76-95小节)开始旋律在高声部,隐现在有辅助音的音型中,变奏旋律进行一段后运用八度在紧张的情绪中结束。结束主题(96-111小节)材料来源于第一部分主题,高声部旋律和低声部旋律相差一拍进入,最后结束在c小调上。连接部(112-117小节)材料来源于呈示部主题的部分动机材料,调性先转入f小调又转为下属调b小调,引出展开部。

3.展开部(118-211小节):同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18-158小节)材料为呈示部主题的发展,142小节开始出现新材料,节奏也发生变化,调性由f小调转为降b小调,具有结束的性质,8小节的重复句再次进入出现在后8小节主调f小调上。第二部分(158-211小节)再次运用主题动机,168小节开始发生变化,176小节开始主要音型为分解和弦,展开部最后在主调的属音上,形式为弱奏。

4.再现部(212-315小节):(212-220小节)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为新的旋律。主题第二部分是无变化的原样再现(228-255小节)。主题与副主题的连接部分(255-267小节)5小节的原样再现。结束主题(288-301小节)运用呈示部的副部主题和离调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302-307小节)进行重复演奏,表现了贝多芬在结构布局上的创新。展开部和再现部重复后,(308-315小节)依旧运用重复引出尾声。

5.尾声(316-371小节):急板,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316-334小节)新材料进入,两句重复乐句与主题性格相同。第二部分(335-350小节)依旧为两句的重复乐句。第三部分(351-371小节)是规模大,统一的和声终止,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351-362小节)6句结束终止和(363-371小节)9小节的结束和弦组成。

三、作品的演奏技巧

1.运动力学对演奏的影响:演奏钢琴的过程是全身各个器官全都调动和参与进来的训练协调性的一种运动,要求人们全身肌肉协调和大脑的灵巧度相互配合,从指尖到手指、手腕、手臂、肩膀、上身乃至腰部。手腕是连接指尖与手臂的桥梁,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是手臂向指尖运送力量的必经之路。手腕灵活才能迅速变换手的位置。手腕还要根据音型、音乐的走向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弹奏中不断的调整,手指应该一直处于五指的位置,这样我们在演奏时就能够弹奏得准确、轻松自如。

28-33小节左手的音要着重弹出,50-63小节左手的分解和弦一定要颗粒均匀,右手要坚定。64小节开始,左手的伴奏不能含糊不清,两手对齐,准确表达。318小节左手断奏要鲜明,336-351小节分解和弦要弹得准确激动,最后三个撞击般的主和弦一定要坚定有力。

2.听觉联想对演奏的作用:听觉联想对钢琴演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钢琴这门乐器,在演奏的过程中充满了复杂的心理活动,对于演奏者而言,怎样把自我情感和音乐形象结合在一起才是演奏的关键和重点,而良好的听觉能力对提高演奏者的艺术水平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帮助演奏者更准确的理解音乐的内涵,把情感和音乐完美结合。对于《热情》而言,通过对作品伴奏形态的阐述,掌握音乐体裁常用的或特有的典型的织体语汇,对作品的演奏是很有帮助的。

四、作品的音樂形象

贝多芬奏鸣曲《热情》整个第三乐章是从容的快板,音乐跟第一乐章是同一风格,在斗争中进行,并且第三乐章的斗争程度显得更为激烈。

1.呈示部引子1-19小节音响为惊恐的,有单手弹奏模进手法的乐句,也有双手演奏旋律节奏相同的乐句。好像是让困惑中的人们听到呼唤后的一种醒悟,且都想试着拿起武器和恶势力搏斗,感觉是一支庞大的队伍,有不可抵挡的势力。20-35小节的主题,好像宣告只要人民觉悟高,够团结,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36-63小节出现新材料,右手为分解和弦,伴奏是四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交替出现。贝多芬在这一小段里用这种复调的手法把战争中勇士在危急的背景下反抗、搏击、挣扎,同时又不怕困难、勇于挑战、不甘示弱、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64-75小节连接段,右手基本都是主题旋律,伴奏则是与旋律节奏相同的十六分音符,这种伴奏音型衬托出了越来越激烈的战争场面。76-95小节为副主题调性转变,左手的旋律使音乐更加信心十足,更加坚定,右手的节奏都是每拍前都有一个休止符,这种节奏型让音乐变得不会很古板。96-117小节是尾声,贝多芬在尾声运用了卡农的手法,感觉比之前的音乐更为激动,队伍不断壮大,革命队伍有了中心,有凝聚力,结尾的旋律变为单音的进行,最后两小节为渐弱,表示任何战斗不可以一直激动,也要给予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才能为下一次的崛起做好准备,从而也预示着展开部的进入。

2.展开部118-211小节,有呈示部的素材也有新的材料,不但感觉巩固了英雄们坚定地斗争信念,而且起到了鼓舞士气,让战士们充满力量和动力的作用。168-175小节,左右手节奏的交替和右手八度的奏法,更加表现出战场上的激烈争斗和寒光四射,气氛显得格外的紧张、拨动心弦。

176-211小节这种战斗的气息渐渐地平复了下来,大量的休止符表现出了战士们暂时的休息和调整。最后五个连续的属七和弦也为过渡到再现部的主和弦做了铺垫。

3.再现部是212至结尾,情绪与呈示部基本保持一致,尾声段落稍有变化,在最后的结束句这种气势更加高涨。这也是奏鸣曲《热情》最有震撼力的结尾。增加了战胜恶势力的坚定信心,也预示着伟大的胜利即将来到,激励着人民继续奋勇前进!

五、演奏作品的感悟

《热情》这部作品对于我们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讲,尤其是要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全都演奏出来,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带着情感去演奏整个乐章。通过弹奏该乐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首先要多听听大师们弹奏的版本,注意到贝多芬的风格是严谨的,又带有那么一点浪漫,了解他的作品具体出于什么时期哪个阶段,不同阶段表达的情感会大不相同。

2.贝多芬的奏鸣曲力度幅度较大,变化也较多,还经常使用重音。所以必须清楚严谨的把每一个术语都尽量表现出来,这样才会让自己的演奏水平不断进步。

3.贝多芬的作品,和其他的作曲家一样,也存在风格问题。但通过对作品的演奏,掌握如此深沉丰富的内容,才是演奏贝多芬奏鸣曲时真正的难题所在。

4.巴洛克时代常用的创作手法就是复调的手法,所以在演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要加以把握,把这种复调的感觉尽量表现出来,努力做到贴合作品的时代性,这样演奏出来才会更加生动,更加的吸引听众。

六、结语

《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大成就,是一部举世闻名的作品,也是在各大音乐会上经常被演奏的作品,具有很强的主观情感和贝多芬的性格特征。这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巨著表现出了高涨的激情,热烈紧张的内容,表现出了贝多芬深长而热情的呼喊,反映了贝多芬对这一时代的感知和认识,几百年以来,这部作品都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追捧和热爱。

参考文献:

[1]German Poet friedrich von schiller.贝多芬交响曲[J].许新译.音乐世界,1998,(10).

[2]林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英雄性”情感特征表现的初步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侯萌萌.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初探[J].大众文艺,2011,(20):10-11.

[4]冯丹.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演奏技法刍议[D].重庆:西南大学,2011年.

[5]郑霏.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与演奏风格[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刘雪莎.贝多芬对奏鸣曲式的改革与创新[J].齐鲁艺苑,2005,(03):44-48.

[7]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

[8]武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年.

[9]张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7年.

[10]把姊艳.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的痛苦与欢乐[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奏鸣曲演奏技巧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呼噜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