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富教育正当时

2017-03-23王维婷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财商财富道德

王维婷

财富教育正当时

王维婷

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道德认知方面的缺失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缺乏正确的财富观和消费观。职业学校的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财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端正人生态度,实现健康成长。

职业教育;财富教育;财商

近年来,不少中、高等学校学生屡屡陷入“裸条贷款”陷阱,学校沦为互联网金融诈骗的重灾区。2017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时评《青年人不能缺少财富观教育》,呼吁社会要重视青少年财商教育。中、高等院校的学生正是走向社会、迈向成年的关键阶段,如何正确看待财富、学会理性消费、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财富观,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有这么一道计算题:假若工薪一族的年轻人每年存下1.4万,并将每年存下的钱投资到股票、房地产,假设每年收益率为7%,那么40年以后,年轻人将拥有多少财产?答案是:1.0281亿,这个数字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象。这个神奇的公式说明:一个大学生25岁进社会,到65岁时是有可能成为亿万富翁的,长期稳定有效的投资方式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最佳选择。财商恰恰就是人生教育中的一项长期投资。财富教育实质是一种长期性的人生观教育,它不仅仅是经济学、金融学、创业学的教育,也是一种能力教育,包括创造财富及认识财富倍增规律的能力(即价值观),驾驭财富及应用财富的能力。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驾齐驱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或缺的素质。

一、财富教育的价值定位

生财的大道就是做人的大道,经济的学问就是做人的学问。案例中的在校生应以求学为重任,正确看待财富的内涵,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财富的积累,要明确个人财富和社会财富应协调统一。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理性分析发生的问题,去伪存真,增强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自觉性,提高自身公德意识。在引导学生追求个人合理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国家和集体利益,以正确的道德标准为指南,在实践中弘扬道义,“成为将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义和利、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合于一身的‘社会人’和‘文化人’”。

二、中高职学生的财富教育缺失表现

1.财富观念方面。

中、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年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包括财富观都有待逐步形成与建立。此段时间中,由于信息交流媒介的丰富,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便捷性,加之家长不在身边,老师不了解情况,导致学生潜意识中片面地夸大了财富在人生中的作用。有些学生树立的人生目标就是 “赚钱”,认为 “有钱”能够摆平一切,他们以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成功与快乐;有的女生财富价值观扭曲,崇尚“傍大款”;还有学生重个人财富轻公共财富,甚而故意拖欠学校的应缴费用。拜金主义的财富观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蔓延并扭曲。

2.道德认知方面。

长期以来,中、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是处于中(高)考分数段下端的人群,多数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对财富和金钱、财富与人生的关系认识与行为还处在时有时无、若有若无的游离状态。他们在公开场合的表现与单独行动或小范围内活动表现时常出现分离,很难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有的学生不会控制情绪,在一些场合的道德表现出现较大差异性。这种“大错不犯,小错频发”现象在当前职业学校学生道德建设方面非常明显。而职业学校道德教育往往停留在学生对行动准则的善恶认识上,没有结合道德认识开展深刻的道德体验活动。学生更是很少想过道德与财富这二者的密切关系,他们只是习惯性地一味索取,想着如何才能不劳而获,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劳动付出获取财富。

3.财富支配方面。

90后的学生成长于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开放、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多数人生活在物质丰富的家庭中,由此形成了他们对财富支配独有的认识。他们可以从家中轻易获取钱财,随性消费、挥霍无度体现了他们对于财富的不尊重。父母的溺爱、祖父辈的宠爱,财富获取的便捷加深了他们对财富错误的认识。有些学生不顾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过着远远超过自己正常消费水平的日子,给父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

三、职校生财富教育的路径思考

1.诵读经典,从“心”做人。

财富最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就是其物质属性,实质上金钱不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健康的身体、和谐的人际关系、丰盈的心灵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引导学生重拾经典,从“心”开始,重新认识和理解财富的概念,吸收和借鉴“义以为上,安贫乐道”的财富认知观,“人欲富贵,富而有道”的财富追求观,“黜奢崇俭,富而为善”的财富消费观,“富而后教,富而好礼”的财富价值观,时刻省察自己的内心,明晰追求财富的终极目标是达到个人和社会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裕,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统一。

2.明确目标,从“事”做起。

事无巨细,悉究本末。大事是由一串串小事组成的,复杂之事是由简单之事融合的,将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做大事的基础,简而言之,好习惯要由点点滴滴凝练而成。职业学校追求的是培养什么人?为什么培养?怎样培养?学校要教会学生做事,必须立德在先。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的教育类型之一,是承担这场“供给侧”改革的主体。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使人才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只有对财富的价值、谋取财富的手段、安排财富的方式正确理解,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有效避免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时用违背道德乃至法律的手段谋取财富,最终导致财富越多越缺德,给学校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3.加强管理,从“根”抓起。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财富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德国汉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迈尔思提出:“青年人应该掌握至少三大财富能力: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处理物质欲望的能力、了解匮乏与金钱极限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正是对自己负责、独立解决财富问题的关键。在当今社会能否立足、成功,或是否堕落和失败,都与金钱和财富价值观念密切相关。所以,财富教育的重点应是帮助人们建立利人利己和利于社会的财富价值观念。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将财富教育纳入职业核心能力教育体系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彰显财富教育的魅力与智慧。

G451.6

A

1005-6009(2017)47-0073-02

王维婷,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徐州,221000)教师,教授。

猜你喜欢

财商财富道德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
孩子需要财商教育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