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到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去

2017-03-23

江苏教育 2017年47期
关键词:洋洋小明南京

朱 建

【现场】

说到学生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去

朱 建

在班主任工作中,提高师生沟通效率,提升教育效果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设置各种场景,或声东击西,或欲擒故纵,或抛砖引玉……只要教师的语言触动了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教育就能有所成效。

班主任;沟通场景;语言艺术

师生交谈是最常用的教育手段,如何提高沟通效率,提升教育效果,往往需要教师运用智慧,巧妙设置各种“场景”,才能触动学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进而帮助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悟,实现教育的目的。

你抽的是“红南京”还是“一品梅”?

对待犯错的学生,很多时候,我们不可能像警察一样,全部依靠人证和物证来开展工作,但对于学生的错误,我们又必须及时发现、指出,并帮助其改正。可总还是有些学生比较顽固,轻易不肯承认错误,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交谈的方法和策略。

洋洋有抽烟的毛病,老师已经教育过多次,可他就是不能彻底改正,总是一段时间之后又犯老毛病。

听说洋洋又抽烟了,班主任把他找来,问道:“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又抽烟了?说好了再犯就通知家长的,你怎么就是改不了呢?”洋洋死活不肯承认自己抽烟,因为不是被老师当场发现的。

我对洋洋也有所了解,就把洋洋叫到一边。我问:“怎么回事?”

洋洋:“他(指班主任)说我抽烟了,我又没抽,还说这次要通知家长!”

我故意闻了闻洋洋身上的味道,说:“你别骗我,告诉我你到底抽的是‘红南京’,还是‘一品梅’?”

洋洋迟疑了一会儿,说:“他说要通知家长,反正我没抽!”

我说:“通知不通知家长,这要看你的态度。你身上有香烟的味道,我知道,你抽的肯定是‘红南京’,都快月底了,你的钱不多了,是舍不得买15元一包的‘一品梅’,是不是?”

洋洋:“是‘红南京’,我下次一定不抽了,你们别通知家长行不行?”

其实,洋洋为什么一开始不肯承认错误呢?我分析至少有三个可能的原因:洋洋主观上不愿意承认错误;教师不是当场抓住的;教师说要通知家长,他不想让家长知道他的抽烟行为,所以,在没有明确的证据时,他不会妥协。

我要先想办法破解他的心理防线。我抛出了“通知不通知家长,这要看你的态度”这句话,让他自己去琢磨到底怎么办,以占据他的思维空间,让他陷入两难境地,进而分散他的注意力,为我下面的问话铺垫。为了让他心甘情愿承认错误,我一开始还故意在他的身上闻了闻,这给他造成了心理压力。我没有问他有没有抽烟,而是问他抽的是什么牌子的香烟,而且使用“二择一”的询问方法,除非是特别老练的人,一般会陷入应付当前提问的陷阱,即他的第一反应是“我到底该回答什么牌子”,而实际上,不管他回答什么牌子,只要回答了,起码是承认了自己的抽烟行为。为了进一步给他施压,我又强调因为是月底零花钱不多了,所以他一定抽的是“红南京”。在很短的时间内,他的内心一下子暴露出来,于是只好这样说出实情。

学校可不是你想走就走,要来就来的!

部分家境优越的孩子,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体会过艰难,父母又由于工作繁忙而与孩子交流不多,这些常会导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成绩落后,甚至萌生辍学的念头。要重新唤醒他们对人生的忧患意识,需要等待时机,巧妙设置教育情境。

鹏鹏上高二,父母都有各自的经济实体,家里厂房设备等资产几千万元,他从小到大生活无忧。鹏鹏一直觉得“读书可能有用,但不读书照样能有好的前途”。因为他的父母没有上大学,现在事业都干得很好。上个月,他索性准备辍学回家了。

鹏鹏:“老师,我准备不上学了。”

我:“为什么?在学校不是很好吗?”

鹏鹏:“不好!大家都努力学习,就我一个人不学习,太没意思了,不如回家!”

我:“回家你能做什么?帮你爸爸打下手?你太小了,帮得上他们什么忙?”

鹏鹏:“厂里的事情我才不高兴做呢,我要去南京找我的舅舅。”

我:“你南京的舅舅?他做什么的?能帮你什么?”

鹏鹏:“他有一个律师事务所。他认识的人很多,肯定能帮我找到个体面的工作!”

我若有所悟,对他说:“这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你可以去找他试试。”

就这样,鹏鹏决定第二天走,我答应了他。送走鹏鹏,我立刻和他的父母联系上,并告诉他们鹏鹏当前的心理状态,建议他们隆重地送鹏鹏上南京找工作去。同时,要他们和他南京的舅舅联系上,带鹏鹏去人才市场找最“好”的工作。

过了三天,我接到了鹏鹏的电话。

鹏鹏:“老师,我还想回来读书,行不行?”

我:“可是,当初你执意要退学,如今学校已经取消了你的学籍。适当的时候你可以回来领取肄业证书,我会帮你办理好,万一以后有用,至少可以证明你上过高二。”

鹏鹏:“老师,你别办理了,我还要回来读书。这次,我明白了读书真的很有用。我舅舅带我去人才市场了,超市营业员都要高中毕业,运输特别化学药品的驾驶员要本科学历,这可是最差的工作。像我这样高中没毕业的只能做农民工了。”

我:“学校可不是你想走就走、要来就来的……你还是和你的爸妈商量商量,在厂里做点事情吧!”

鹏鹏:“老师,我要回来,一定好好努力学习,你一定要帮帮我!”

思想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描述得再生动、再形象,都还要靠学生自己去体会,去理解。只是这其中,该怎样帮助孩子去体会和理解呢?我同意鹏鹏上南京,是因为以他目前的实力,肯定找不到更好的工作。所以,他找工作必然失败,也就必然回来。我要求鹏鹏父母隆重地送他上南京,要求他舅舅带鹏鹏找最“好”的工作,是为了让鹏鹏形成强烈的心理落差,“期望越高,失望也就越大”,增加对其“不读书照样能有好的前途”的心理底线的冲击力度。鹏鹏回家后打电话申请复学,我不断找了些“莫须有”的借口拒绝他,是为了进一步让他知道学习机会的难得,也就是让他明白“失去了才知道珍惜”的道理。

以后,你也做个老师好不好?

小明家境贫寒,因自卑性格非常内向,我为开导他做了很多的工作,均没有能让他真正抬起头来。到开学收费时,我把欠费的他单独留在办公室里,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我们老家,每年春节,亲朋好友都会聚到一起喝年酒,那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有一次,大家一起喝年酒。桌上有两个差不多大小的小孩,从衣着来看,一个家里有钱,一个家里没钱。桌上有很多菜,可能是两个孩子在一起,吃起来还特别起劲。这时,有人讲话了,他用筷子指着那个有钱人家的孩子说:“到底家里有钱,平时吃惯了,吃起来都挑好吃的吃。”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讲:“到底家里没钱,平时没得吃,吃起来都挑好吃的吃。”那时,两个小孩都在起劲地吃牛肉。

我问小明:“一样的孩子,一样的吃,怎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小明:“因为那个孩子家里穷,人家看不起。”

我:“这是不是孩子的错?”

小明:“是他家里没钱,不能怪孩子。”

我:“是因为他的父母没钱。”

小明:“可是,也不一定能怪他的父母,因为我想他的父母也一定是努力工作的,只是他们挣的钱不多而已……我的爸爸妈妈就是这样的。”

我站起来,站在窗前背对着他说:“谢谢你的理解!那个小孩后来就是你的老师——我!”我告诉他,一切困难都会过去的,老师还遇到过更多的困难。念高三的时候,我的母亲患癌症去世了,家里一贫如洗,所以填报大学志愿时都找不收费或收费很少的填,最后被几乎不收钱的农学院录取了,再后来做了老师。当时,一起参加工作的年轻老师都是家里把电脑、手机、摩托配好了给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来报到时父亲给我的当时家里最好的一套碗筷。

我:“以后,你也做个老师好不好?”

小明:“好的!我也像你一样,争取做个好老师。你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我也一定能!同时,我还要孝敬父母!”

我话锋一转:“做老师不一定是你最适合的工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相信自己、相信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好的大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面貌,活出自己的尊严。”

也许是因为故事容易被学生接受,也可能是因为教师自己的故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我没有告诉他应该怎样,而是给他讲了我面对困难时应对的办法,如家里没钱就填报收费少的大学,告诉他总会有办法来应对困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小明看到我通过努力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那么他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预见自己的未来,从而鼓起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G711

B

1005-6009(2017)47-0007-03

朱建,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西亭初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01)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南通市优秀班主任。

猜你喜欢

洋洋小明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小明照相
洋洋兔 编绘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一鸣惊人
南京·九间堂
做不到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