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若安好,幸福常存

2017-03-23文/吴

金秋 2017年21期
关键词:老婆婆禅师秘诀

文/吴 敏

向一位久仰的百岁老婆婆请教长寿秘诀,她给我五个字:“心静自然良”。老婆婆女儿解释道:“我妈妈说的心静自然‘良’,是良好的‘良’。”

哦,我懂了。老婆婆是说,要想健康良好,心态必须良好!

“心静自然凉”,源自唐朝诗人白居易去拜访恒寂禅师。天气酷热,却见禅师安坐房间。白居易就问:“禅师,这里好热哦!怎不换个清凉的地方?”恒寂禅师说:“我觉得这里很凉快啊!”白居易有所感悟,遂作诗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后来,雍正皇帝追录康熙皇帝的训话而编辑成《庭训格言》,其中有一则训文叫《心静自然凉》,大意是说,只要能做到内心平静,身上才不热。

再后来,人们有了论证,发现“心静自然凉”的确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一个人情绪急躁的时候,大脑会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皮肤表面血流量减少,热量不容易散发。而从心理层面讲,急躁的时候,容易把外界感受放大,本来没那么热也会感到热得难以忍受。因此,需要保持心的平静。心静则心平气和,神清气爽,一切自然都好。

老年人养生,当然需要心静。科学给出的养生法则是,动与静:2∶1。动则养形,静则养神。老人锻炼应该动静结合,每天分配的时间约为2∶1。动,指每周5天,每天30-60分钟运动,推荐走路锻炼。老人运动最重要是把握度,锻炼时感觉不吃力,微微出汗即可。锻炼后,老人会变得精神更好、食欲增加。

所谓静,指静养,包括静坐和静心。静坐能放松神经,缓解压力,可以每天早晚进行,每天约10-30分钟,静坐时可放空心思,或听听轻音乐。此外,看书看报、聊天下棋有健脑作用,也属于静养的一种。在“静养”中,心静却是十分难做到的事情。心静需要不受花花世界的诱惑,不受家长里短困扰,不因经济盈亏焦虑。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方法就是“装聋作哑”。对家庭矛盾“装聋作哑”,对物质诱惑“装聋作哑”,对隔代纠纷“装聋作哑”,对功名利禄“装聋作哑”,对蜚短流长“装聋作哑”。说穿了即是“难得糊涂”。老年人糊涂一点是大智,“装聋作哑”是摆脱。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该放的就得放下。放下了,心才能静;心静了,身体才能健康起来。

喜欢80后新锐编剧丁浩的作品《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更喜欢书中的那些哲理名言:人生,说到底活的就是心情!心情好了,世界才宽阔,阳光才明媚,人生才光明;心情不好,福气走了,平静没了,快乐不见了。一言蔽之,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左右了全部的人生!

不让人生输给心情,关键要善于培养好心情,随时增添新趣味。比如,多点生活情趣,会使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增强生命活力,还能愉悦身心、延年益寿;多点兴趣爱好,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使生活充满朝气和生机,而且有助于消除生活的单调与枯燥,战胜寂寞和烦恼;多点童年乐趣,经常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让那份纯真长存,沉浸于天伦之乐中,忘却烦恼和忧愁;多点老友侃趣,常与朋友相聚,海侃神聊,说古往今来,聊养生秘诀,谈儿孙之孝,聊中寻乐。

物随心转,境由心生,心若安好,幸福常存。老年人的“心静”是一种人生观,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幸福观。不为风花雪月所诱惑,不为儿女情长所拖累,不为世态炎凉所左右,不为家长里短所困惑。只为健康而虑,为长寿所想,配合恰当的运动锻炼,定能活得精彩,活得从容,像百岁老婆婆那样健康长寿。

猜你喜欢

老婆婆禅师秘诀
老婆婆的神奇锅
快乐的秘诀
成功的秘诀
打车秘诀
写人的秘诀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机智的老婆婆
如何走自己的一生
服从
老婆婆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