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压力大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2017-03-23魏开敏

保健与生活 2017年3期
关键词:性格内向嗳气心理因素

魏开敏

最近几个月以来,刘老师常在饥饿时感到上腹部隐痛不适,一直持续到进食后方才有所缓解,进食后则常常感到上腹饱胀和嗳气。去了好几家医院就诊,说法都不一样,有的说是十二指肠溃疡,有的说是慢性胃炎,也有的说是消化不良。无奈,刘老师只好去省人民医院住院检查。经过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也没有发现胃肠道其他器质性疾病,最终明确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医生给予刘老师以抗抑郁药、抗酸剂、促胃肠动力药和助消化药等药物治疗,辅以心理辅导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已知的一些影响因素有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胃酸分泌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异常和精神心理异常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精神心理因素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发挥着主导作用。

医学专家指出,胃肠道是机体唯一由中枢神经、肠神经和自主神经共同支配的器官,其中既分布有感觉神经,又分布有运动神经,这使得胃肠道功能容易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故而胃肠道有“情绪反应器”之称。因此,当人们精神心理压力过大,特别是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时,就会形成对胃肠神经功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的干扰。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胃动力作用减弱,导致胃排空迟缓,使得患者出现早饱、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胃肠神经功能紊乱还可造成胃动素分泌减少,反馈性促使胃泌素和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感觉神经而引起上腹疼痛不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得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容易引起胃肠动力紊乱,从而加重早饱、嗳气和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症状。

由此可见,功能性消化不良往往受到精神心理因素的影响,属于心身疾病范畴。临床观察与研究均表明,患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多具有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及神经质等个性特征,发病多与压力过大、人际关系紧张、遭遇生活事件或应激性刺激有关,常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医生分析刘老师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发现的确是精神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原来,刘老师是一位大学教师,近期在职称晋升时遇到了麻烦,使得刘老师十分沮丧,焦虑不安,心情压抑。另外,刘老师的性格内向,往往将苦恼郁积于心中,难以化解,这也是其发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之一。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不能只看到腹痛、腹胀、嗳气而简单地对症治疗,还必须从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几个方面着手,挖掘深层次问题,了解有无精神与心理问题,有无焦虑与抑郁等精神障碍,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给予药物治疗和精神心理调节,将心理治疗、抗焦虑抑郁治疗和对症药物治疗密切结合起来,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争取良好疗效,改善预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不仅要加强饮食调理,还要特别重视精神心理与性格行为方面的积极调适,以及时消除精神与心理因素的不利影响,降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性格内向嗳气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心理因素,如何影响男性勃起功能
提高性格内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探究
从“三个关注”入手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孩子性格内向就是没出息?我们真的错得太离谱了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祝您健康处方(6) 上腹部饱胀、隐痛、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