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皖南名山齐云山

2017-03-23石柱国

养生月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绝壁道教

◎石柱国

皖南名山齐云山

◎石柱国

齐云山,古称白岳,云岳,矗立于安徽休宁县和黟县之间,距黄山南麓仅7公里,山石却是与黄山绝然不同的水成岩构成,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岩,分布在绝壁幽壑之中,素有“白岳雄胜甲江南”之誉。齐云山它向以幽、丽、奇、险而著称,历来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皖南三大名山。

风光璀丽,天然美景

当人们步入齐云山后,只见群峰入云,峭岩壁立,一泓清莹澄澈的溪水,蜿蜒迂回从山前流出。走过溪上的登封桥,即到齐云山鹿。拾级而上,迎面兀立一峰,正面绝壁上镌有“第一名山”石刻,使人顿觉气势磅礴。再上即到中和亭,登亭四顾,远近峰峦,耸天竞秀,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隐现在苍松翠竹深处的亭榭楼阁,错落有致,是观览山景的好地方。经梦真桥便到气势雄伟的“一天门”,一天门恰如一头俯首汲水的大象,长长的鼻子,伸至崖底。稍走几步,人移景换,“大象”又突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那长长的“象鼻”,又变成了“猛虎”的一条长尾巴。明代诗人朱衡曾来此一游,留有诗曰:“洞门长不锁,赤日午云阴。”便是真实的写照。

再往上走,便是一段开凿在绝壁悬崖的山道,陡绝险峻,人们称之为“天梯”,清代诗人汪善有一诗云:“天梯登山窟,石洞启雷城。仙境由来净,尘襟到此清。霞烟千嶂合,钟鼓半空鸣。不见谈气客,闲云自送迎。”

过了“天梯”,山路又渐缓,经“二天门”“功德堂”;登上“观音岩”绝顶,有一清波泛碧的水池,环卧岩巅,池水终年不溢不涸,它便是齐云山一绝的“天池”。

再依山路,拾级而上,便可一一领略到齐云山的山峰独特景观:“香炉峰”玲珑雅致,仪态端庄,古人有一诗云“山作香炉云作烟”,喻齐云山的香火日夜不断的景象;“独耸峰”拔地而起,绝壁如削;“五老峰”峰顶为五个柱形石峰,酷似五位老汉倚肩而立,憨态可掬,正如明代诗人袁宏道在一诗中赞道:“五老在庭闾,神仙玉洞间。名岩齐四岳,奇不让三山。相邀上牛斗,谈笑拂云还。”

“三姑峰”,一峰分为三列,形似巨大的“川”字,修纤秀削,亭亭玉立;“碧宵峰”立于云雾缥渺之中,时隐时现,景色幽绝,故有“幽境洞天遥,青霞护碧宵”之诗句;“小壶峰”状如一把石雕茶壶,维妙维肖,引人入胜……有人说齐云山峰峰奇特,雄伟多姿,确是名不虚传,美不胜收。

奇岩幽洞浑然天成

齐云山,不仅群峰绚丽多姿,大自然的雕琢和塑造下,还形成了一座座景致殊异的奇岩和散落在丹崖上的幽洞,蔚为壮观。

齐云岩:位地真武观后,宛如一座巨大屏风,倚天而立,令人驻足而视。

独耸岩:高出周邻诸峰,故有独耸之称,岩顶一池,水清碧透,神话传说每年端午前后,常有金鲤出现。

舍身岩:虽高仅百余米,但它兀立在谷地之中,四周绝壁悬崖,云烟环绕,显得更为险峻奇峭。

思退岩:在舍身岩南,其壁如削,下临万丈深渊,使人望而生畏,游人至此,会不知不觉地要后退几步,故称思退岩。

齐云山下的岩洞,也别具一格。比较知名的有“天门”下的真仙洞;展旗峰下的雨君洞;珍珠帘下的师友洞;万峰晴雪的栖霞洞,驯虎洞;骆驼峰下的沉香洞,还有观音洞,八仙洞,罗汉洞,真仙洞,圆通洞,文昌洞……这些洞内均供奉有神像百余尊,形像逼真,栩栩如生,它们点缀在秀峰奇岩之间,为齐云山增添光辉。

齐云山的奇石也是数不胜数,如观音岩上的鹦鹉石,全身碧透,展呈白色,十分逼真;紫霄峰前的鸟石,酷似引颈高鸣的大鸟;龟、蛇二石,并肩而立,戏水于虚危池中;还有一天门下卧伏的犀牛石,罗汉洞门旁的卧龙石,白岳峰下的狮石、羊石、金鸡石等,形态逼真,饶有风趣。

飞瀑美泉高空而下

齐云山峰峰陡峻如削,全山里外,飞瀑幽潭很多。1616年,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三游齐云山,发出这样的感慨“仍越岭,东下深坑,石洞四合,时有深潭,大为渊,小如白,皆云龙井,不能辨其孰为王,孰为九。”

珠帘泉:从空而下,溅珠跳玉,宛如晶莹水帘,直落于碧莲池中。

飞雨泉:从紫霄峰巅流注入太乙池,终年飞泉如雨。

玉龙泉:从玉屏山前飞落,春如悬布,冬若水流。

天井泉:泉流飞泻,轰若雷鸣,势如喷雪,高溅石梁,下冲成潭。

道教胜地源远流长

齐云山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它与江西龙虎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鹤鸣山并称为全国四大道教名山。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早在唐代乾元年间(758年-760年)齐云山就有了道家的行踪,到了明代尤其极受封建帝王的崇奉。明代嘉靖年间,世宗皇帝降旨在齐云山敕建玄天太素宫,钦赐山额。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崇尚自然无为,返朴还真。因此,道教也把优美的自然环境或幽静的山林看作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站立在齐云山望仙台“飞云亭”外,朝北俯视横江两岸,其地形宛如一个天然的阴阳太极图,而横江呈“S”型则是阴阳鱼的分界线。齐云山道教活动中心——玄天太素宫,坐南朝北,它背依玉屏、钟、鼓三峰,面临深谷中突兀的香炉峰。齐云山道教原属全真派。自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祖孙三代先后留驻齐云山开始,形嗣全真与正一派并存而以正一派为主的格局。经历史变迁,现属正一派,尚有道士20余人,其特点可以有家室,虽也斋戒,但非斋期不忌酒肉,授徒传教,父不传子,又称“火居道士”。

猜你喜欢

绝壁道教
在古石绝壁前
来稿选登
飞檐走壁
绝壁深洞引清泉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韦羌山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清流绝壁(书法对联)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