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2017-03-23吴利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习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吴利英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语文教学要把阅读放在重要位置。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可见要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书习惯 阅读能力 习惯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保证阅读的质量,提高阅读的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好”读书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从激发兴趣开始。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讲故事激发阅读兴趣

从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开始诱发阅读兴趣,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孩子们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老师可选择益智、有趣、充满幻想等符合少儿年龄、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动形象的讲述,把他们吸引到书本中来。当孩子读完以后,还可以请孩子讲讲故事的内容并加以鼓励,进一步强化孩子的这种兴趣。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二、读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来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如教《再见了,亲人》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去品词品句,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晒成果激发阅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利用各节日班会定期举办开展阅读汇报,展示阅读成果。例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会、最美的诗篇、新书介绍、评选书虫、读书笔记展示等比赛活动。,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精神鼓励和物质刺激,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与热情.

四、营造良好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学校首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其次,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突出閱读的特色,例如学习园地、黑板报等以宣传读书为主题;然后,是完善班级图书角,对书柜装饰及命名,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充足的资源,并不断补充和更新,使他们能随时进行自由的阅读。让“图书角”成为一眼不断流动汩汩清泉的水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渴望阅读的兴趣,

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要想使读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及习惯。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读书习惯?怎样进行培养呢?

1.教给认真读书的方法习惯

指导孩子耐心地精读教科书,告诉他读书的方法。不论哪一学科的教材,开始都要学会朗读。朗读是最集中注意的阅读,是阅读能力的基本功,朗读要准确(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流利(一句一句读通顺,不慌张,不反复,不结巴)、有表情(读出句子的标点、停顿和语气,文艺故事类课文要读出表情);并从慢速朗读到快速朗读,锻炼眼睛捕捉文字的能力和立即读出句子的能力,这对提高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加强记忆,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有了较好的朗读能力后,要学习默读。默读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有利于记忆。

2.养成带工具书阅读的方法习惯

阅读时碰上生字或不理解字词意思的时候,手头有本工具书该会是多么惬意啊!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着重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教育学生读任何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一定要学会查字典,,让小学生铭记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

3.养成读书笔记的方法习惯

阅读只单纯地去读是不够的,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引导中高年级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学会在书页边写字、做记号,包括提问题、写评语、发感想、表示不同意见等。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并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这样日积月累,增加了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待到用时便能得心应手,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养成边读边思考的方法习惯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在学生阅读前,教师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比如,学习《空气在哪里》这一课,要求学生在读中去了解空气的特点和作用;学习《桂林山水》,边读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学习《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学习《索溪峪的“野”》,想一想“野”在课文中的意思。达到以读促思的境界。

5.养成质疑设难的习惯

古语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有疑而问。如文章为什么这样命题?这样开头、结尾?课文写了什么?怎样写的?这样写好在哪里?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所有这些让学生自己体味出来, 便于掌握文章的精神实质。

6.养成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习惯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运用又是更主动的学习。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三年级学习了《盘古开天地》之后,要求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神话故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四年级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的《灰姑娘》和《海的女儿》。这种延伸性的阅读,不仅能巩固课内知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非一早一夕就能完成,只要我们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培养。

猜你喜欢

习惯培养阅读能力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刍议农村学生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