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经典从西南边陲到世界舞台

2017-03-22袁微

出版广角 2017年1期
关键词:王玉布依族民间文学

【摘 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呈现与演绎,其搜集、编撰和翻译有利于民族文学价值的挖掘和传播。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的出版正是对布依族口头活态文学搜集、编译的成果,是对布依族民间广为流传的玉连的故事进行文本化与国际化的努力,展现了布依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想象,三语书写更是让这个古老的布依族民间故事走出乡野,走向世界。

【关 键 词】《王玉连》;布依族;民间文学;三语书写

【作者单位】袁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气质的表达、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精神的化石。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极富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精神皈依和文化基因。“事实上,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在东亚乃至全球都是极为丰富、极具特色的,堪称亚洲乃至世界罕见的文学”。[1]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生发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已经融入民族的血液与精髓。尽管民间文学不如作家文学那样细腻、精致,但仍然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形象,这些“融会着人民真挚情感的人物形象,在人民中的影响绝不逊色于作家创作中的各类典型形象”。

一、《王玉连》的整理及其文本化

布依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主要聚集在黔南、黔西南及贵州安顺地区。在布依族民间有众多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寓言、诗歌等口头文学,其内容主要是传述古老的民族历史,歌颂人民的勤劳勇敢,表达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寄寓了布依族人民朴素的价值观和愿望,在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独具特色。

布依族民间文学主要是口头活态文学,在布依族人民中代代传唱,其传唱与理解中融入了人民的智慧、情感与认知,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实践的洗礼后,已然成为布依族人民的精神皈依与文化共核。“王玉连征西”的故事就是布依族口头活态文学的代表之一,是根据清末民初的布依族文人王廷彬、王由戬和黄华祥所记“改汉作夷”的故事翻译改编而成。故事以王玉连为主线,讲述他艰辛成长,努力求学,惨遭陷害,被迫从军,征战沙场,囚禁敌国,艰难回国,为官一方,家人团聚的故事。王玉连的一生经历了家仇国恨、兴衰荣辱和人情冷暖,除恶扬善、因果报应、报效国家、奋发自强、责任担当等品质和价值观在这部英雄叙事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已成为布依族人民的文化基因,融入了布依人的民族性格。

玉连的故事传唱度高,版本众多,但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情节不尽相同。口头文学的传唱和传承有诸多不稳定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加上年代久远,手抄本已经残缺不全,因此亟待编撰一个博采众长的完整版本,这也是对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呼唤。于是,玉连的故事再次整理与文本化成为布依族民间文学亟待完成的任务与挑战。由黄镇邦先生编译、袁微先生英译,贵州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的“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经典系列”之《王玉连》对布依族民间文学的传承、保护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布依族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王玉连》的特色和亮点

《王玉连》的编译与出版绝不仅是对民间故事简单的重复,而且充分融入译者的想象和情感。此外,布依文、中文和英文三语对照是该书的另一特色,让这个美丽的民族民间故事不仅在汉文化中得到了传播和推广,还使其有机会走向国际舞台。具体来说,黄振邦编译的《王玉连》有以下亮点与特色。

1.故事更加流畅完整、引人入胜

《王玉连》是编译者根据口头活态文学玉连的故事整理编著的,因此可以看作作家润色下的民间文学。整个故事分为上中下三卷,相互关联,渾然一体。

上卷主要讲述玉连的神奇出生、过人禀赋、被二娘百般迫害、和母亲逃难、偶遇结发妻子、从军打仗路上的艰苦卓绝,以及梦里先父神助等情节。上卷对故事的铺成、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做了铺垫。中卷主要描述玉连作为大将军带兵打仗的英雄事迹。这一卷描写了黄龙关、麒麟关、五鬼关、虎头关和天朋关五大关卡的激烈战斗——搏杀场面激烈,杀敌除恶大快人心,突出表现了王玉连超强的武艺、领导能力和人格魅力。中卷为读者呈现的厮杀场面具有史诗般风格,场面宏大、纵横捭阖、节奏明快,文学价值颇高。下卷是故事的升华与结束,故事逐渐走向尾声,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人物命运水落石出。由于玉连从戎杀敌,母亲和妻子在家里受尽二娘的侮辱和迫害,几乎丧命。婆媳二人相依为命,盼望玉连能早日回家。玉连在西京被公主软禁后,不得已与其成亲,由于惦念母亲和妻子,寻找机会回到故国,并与家人团聚。得知母亲和妻子的遭遇之后,玉连严惩了二娘和二叔,让人拍手称快。《王玉连》的出版不仅是编者、译者在考查各个版本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二次创作的成果,也是口头文学文本化的成功典范。

2.人物形象更加鲜明饱满,富有感染力

作为世传代承的口头活态文学,玉连的故事在传承中未免有不完整或偏颇的地方,作者在最大限度地尊重原作情节和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融入了一定的现代元素和自身的想象。作为第一主角的玉连,他神话般的出生,成长中的每一次逢凶化吉,睡梦中得到先父的神助及沙场上的纵横捭阖,确实让他成为一个神一般的英雄,正如陈玉平说,“王玉连被塑造成布依族古代英雄形象”[5]。然而,玉连并没有被完全神化,他在战场上中了敌国公主三花的陷阱被软禁在吴国皇宫,为了生存不得不与吴国公主结为夫妇,过着郁郁寡欢的生活。他面对妻子的来信黯然落泪,他在最后尽显手足之情饶恕金连和银连,此时此刻的玉连被塑造成一个有弱点有情欲、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这在民族民间文学中是极为罕见的,英雄形象已经被“人化”,这种现代文学观念体现了布依族民间文学的高度。

此外,王二娘是一个典型的恶妇形象,她坏事做尽,丧尽天良,却唯独对自己的儿子疼爱有加,这强烈的反差凸显了王二娘人性中“虎毒不食子”的自私与狭隘。这种反面描写从侧面衬托出了玉连与其妻母人性中的真善美,而王二娘作为故事情节中矛盾冲突的核心人物之一,对其栩栩如生的刻画也使得整个故事情节充满张力。

3.三语书写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在从布依语翻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为了保持布依语原有的韵律和再现民间文学的传唱色彩,汉语译文全部是整齐的七字汉语,体现了编译者高超的双语驾驭能力和文学功底。布依语和汉语的双语书写不仅便于读者从两种不同的语言维度去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而且为布依语学习或汉语学习提供了绝佳的素材。

“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将少数民族创作的作品及时翻译介绍给全国读者和世界读者将成为一种必然”[7]。英语翻译让玉连的故事真正走上世界舞台,把布依族民间文学推介到世界民族文学中去,让全世界得到优秀民族文学的滋养。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译为英语绝非易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考虑到英语译文与布依文、中文之间的形似,也要兼顾英文译文内部的连贯流畅;既要最大限度地再现布依族的民族气质和精髓,又要努力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接受。《王玉连》是国内第一次对布依族玉连的故事的编著,从口头到文本的跨越推动了布依族民间文学的繁荣,布依文、中文、英文对照的多语种书写尝试可促进玉连的故事的多语种传承与全球性传播。

三、《王玉连》的出版意义

“贵州少数民族古籍经典系列”之《王玉连》的出版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王玉连》的出版让布依族民间文学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王玉连》的出版不仅在布依族民间文学界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来说也是一大幸事,它标志着布依族民间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与繁荣。《王玉连》是研究清代布依族文人社会思想的重要史料,是研究布依族文学的一个窗口,也是研究布依族古文字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4]。玉连的故事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其强烈的民族色彩、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健康的人文情怀是布依族人民的文化映射和历史再现。《王玉连》的出版使得这个民间故事得到梳理与重述,实现了从口头到书面的飞跃,完成了从零散到完整的蜕变、由西南边陲到世界舞台的升华,该书的出版使得这个民间故事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与传播。

2.《王玉连》的出版是少数民族口头文学文本化的成功典范

编者、译者在编译此书时做了大量的前期田野调查工作,学习布依族文字,查阅大量古籍文献,分析目前已有的众多版本,博采众长,融入自己的想象,历经了艰辛而漫长的二次创作过程,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终成布依文、汉文、英文三语对照的完整版《王玉连》。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的出版将布依族广为流传的口头活态文学文本化,是文学界将口头文学文本化的成功典范。

3.《王玉连》的出版有利于布依族优秀文化以书籍的形式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民族文学

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浩瀚的世界民族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布依族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优秀的民族文化浸润在广为流传的多形态的民间文学之中。布依族长篇叙事诗《王玉连》宣扬的是中华民族除恶扬善、因果报应、报效国家、奋发自强、责任担当、人性真善美等优秀的品质,其出版有利于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学以书籍的形式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丰富世界民族文学。

四、结语

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民族精神最终与世界普世价值观不谋而合。文学是世间万物一种充满灵性的表达方式,也是跨越时空、地域之后滋润人心、连接人心的纽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歌谣、英雄史诗、神话等题材弥补了汉语文学在种类上的缺失,从而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仍然“养在深闺”,所以我们亟待加强基于田野调查的民间文学的挖掘、编著与传承。《王玉连》的出版为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从乡野走向书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为民间文学从民族走向世界树立了榜样。

参考文献

[1]李子贤. 多元文化与民族文学——中国西南少数民族文学的比较研究[M]. 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2]刘之侠. 试论布依族英雄传说的形象塑造[J]. 贵州文史丛刊,1985(1).

[3]陈玉平. 论布依族地戏的独特价值[J].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2013(2).

[4]黄镇邦. 王玉连[M].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5]黄镇邦. 布依族“改汉作夷”初衷及其价值——以孤本《王玉连》为例[J]. 贵州文史丛刊,2013(3).

[6]肖可. 接触 引进 创新——贵州布依族地戏的传承与发展[D]. 贵州民族大学,2012.

[7]陈玉堂,曾路. 少數民族文库翻译的赫尔墨斯困境——以羌族民间口传文学英译为例[J]. 当代文坛, 2014 (4).

猜你喜欢

王玉布依族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巧设体验活动,助力大孩初中生成长
贵州布依族民歌中女性意识的觉醒——以黔西南布依族《十二部古歌》为例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Computational identifi 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RNAs and their targets inPenaeus monodon*
徽州方言中的“”
布依族古村落平寨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
基于GIS的黔西南布依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