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家“逃学”趣事

2017-03-21刘小兵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私塾西南联大文学史

刘小兵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和汪曾祺都曾是独树一帜的大家。可是,鲜有人知道,他们都曾有个相同的“癖好”——逃学。

出生于湘西凤凰的沈从文,6岁那年被父亲送入私塾。但生性顽皮好动的沈从文一点儿也不喜欢私塾的呆板与严厉,他便时常逃出去玩儿。对儿时的沈从文来说,湘西的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实在比私塾里的功课有意思多了。可好景不长,沈从文逃学的事儿被父亲发现了。父亲并没有过多地责骂和体罚他,而是把管教不严的板子打在了教书先生身上,并决定让沈从文“转学”,把他送到另一家私塾。凑巧的是,沈从文的表哥也在这所学校,而且表哥逃学的伎俩远在沈从文之上。从此,哥儿俩一拍即合,不仅经常“切磋”逃学经验,还一起逃学。由于私塾离家很远,光在回家的路上,就要花费许多时间。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件很郁结的事,但却让哥儿俩很开心。因为,这样没人管束,可以无拘无束地好好疯玩儿一把。在这段逃学的岁月里,沈从文欣喜若狂地亲近着大自然,尽情“饱览”着人情世故。正是这种“阅读”社会“大书”的机会,赋予了沈从文率性、独立而豁达的个性,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增添了汩汩流淌的灵感和才情。

无独有偶,作为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的学生,汪曾祺也是“逃学大王”,而且他逃学的胆量,比起他的老师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西南联大中文系的系主任是朱自清,他的课,汪曾祺也照逃不误。朱自清管得严,每次上课都要点名,下课还要留许多作业。一开始,汪曾祺還“老老实实”的,后来,性子一来,索性溜之大吉,跟朱自清玩儿起了“躲猫猫”。这让朱自清很生气,经常严厉地批评汪曾祺。汪曾祺还经常逃闻一多的课。闻一多从不点名,到了期末考试,却还给这个经常逃课的学生打最高分。有一次,一位学生请汪曾祺代笔,文章交给闻一多后,闻大悦,连赞:“比汪曾祺写得还要好!”汪曾祺唯一不逃的是沈从文的课。汪曾祺大二时选修了沈从文的三门课,当时汪正学习写作,每写出一篇作品,先交沈看。沈觉得不错,就主动把汪的作品推荐给上海期刊界的朋友,并予以发表,这样一来,汪曾祺逐渐引起了文学界的关注。沈从文不仅给汪曾祺的课堂作业打过全班最高分,而且还对人说:“汪曾祺的文章写得比我的还要好。”其实,汪曾祺之所以要逃课,一方面是借着到茶馆喝茶,了解一下当时的民情民意;另一方面,则是借机躲到一边,写他的小说。

由此看来,两位大师逃学,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厌恶学习,不思进取,而是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了自己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思考。正是这种在当时看来有些“离经叛道”的行为,却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思想,主动吸收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最终,成长为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文学大家。

(责编 / 刘博)

猜你喜欢

私塾西南联大文学史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三)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
西南联大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文学史的语言学模式与“话语”的文学史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