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实施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3-21

领导之友·综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全域河北旅游业

2016年10月9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假日旅游“红黑榜”,“十一”黄金周接待134.37万游客的河北“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崭露头角,获评“综合秩序最佳景区”和“旅游服务最佳景区”两个全国“最佳”。这样的殊荣,是河北加快实施旅游供给侧改革,打造全域旅游新样板,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强大引擎的成果。

又“黑”又“重”倒逼经济“多彩”发展

2016年9月,河北历史上首次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保定举行,首个区域联动式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横空出世。河北实施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部署,把旅游业打造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

这是河北经济转型的一次重大调整。多年来,河北GDP全国排位靠前,这样的“成绩”源于历史形成的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结构:钢铁、石化、建材三大资源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半壁江山”,同時也背负了“污染大户”的名声。2014年,河北向国务院立下军令状:到2017年,全省共压减6000万吨钢铁、6100万吨水泥、4000万吨煤、3600万重量箱平板玻璃。

距离目标年份还有一年,去产能任务已完成多半。旧动能逐步减去,新动能从何而来?河北环境有压力,资源有约束,转型关键期,既要坚定不移去产能,更要毫不犹豫发展新动能。

“河北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全国旅游市场广阔。”河北省旅游委主任那书晨说,旅游产业关联性、带动性强:和一产结合,把现代农业园区变成景区,促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发展;和二产结合,带动房车、游艇、雪具等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和三产结合,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行业全面升级。

又“黑”又“重”倒逼河北发展思路大转变,“十三五”期间全省重点重大旅游项目投资将达1万亿元以上。到2020年,致力于“美丽河北”建设,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带动产业结构轻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既“散”且“乱”催生旅游区域联动

河北旅游业长期以来一直鲜有声名。由于没有统一规划,少精品缺质量,“看景游”困局迟迟难解:路难行、住不安、吃不好、休不静、购无物、娱不乐,让很多游客来一次后悔一次。“端着金饭碗讨饭吃”折射出河北旅游的短板效应,“大而不强”的旅游业亟须供给侧改革。

通过筹办史上首次旅发大会,河北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用十几亿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元,在北京西部打造出一个拥有206公里风景大道,串起保定涞水、易县、涞源三个山区县,总面积达6600多平方公里的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它的盛装亮相标志着河北旅游产业迎来革命性变化。

不仅有景看,更要让游客回归“慢生活”。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是河北围绕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出的有效供给:它涵盖了乡村游、山地游、农业游、工业游、商务游、购物游、文化游、康养游、自驾游、研学游等10种新业态、87个新项目,让旅游从观光走向休闲,让游客“来了还想来,住了还想住”。

“十一”假期,河北旅游新业态全面开花。涞水县百里峡艺术小镇七彩浪漫,各种虚拟现实体验让游客大呼过瘾。太行水镇内上百家全国各地的小吃、旅游工艺品和传统民俗演示,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易水湖景区每天下午3点即因达到接待上限停止售票,太行水镇一度出现风味小吃卖光不得不提前打烊……

不久,游客还能坐上从北京西站出发的“京西百渡”号旅游列车,一路欣赏着山水风光直达涞源白石山脚下。

以“点”带“面”汇聚燕赵绿色未来

草原张家口,森林绿承德。不久的未来,一条600多公里的风景大道将串联起张承两地,京北旅游再添新去处。这条可能成为“中国一号风景大道”的旅游综合体,正在紧锣密鼓地规划设计中:路两边建起若干休闲度假区,配套观光铁路和机场,草原天路勾勒坝上连天美景……

瞄准供给侧改革,河北走出一条区域联动、业态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产业化新路,放大“旅游+”业态创新的“魔术师”效应渐露峥嵘。

在占地190公顷的涞水县圣诞四季小镇内,圣诞风情街、圣诞酒店、圣诞老人树、精灵学院等,充满异域风情。当地项目负责人说,小镇正在建设萌萌乐宠物乐园、麋鹿乐园、跑马乐园以及生态农庄、生态观光园等,会让游客亲密接触山水、动物、花草、田园,感受奇缘世界,成为释放童心的狂欢王国。

由点到面,河北还将推出锦绣长城、壮美太行、历史文化、浪漫海滨、坝上草原、冬奥冰雪、红色经典等一批全域旅游景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2022年冬奥会,举世瞩目,对河北旅游发展是难得的机遇。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指出,河北将通过发展精彩旅游,构筑起全方位对外开放大格局。

长期遭受污染之痛的河北,对绿水青山有着更迫切的期待,旅游业井喷式发展必会倒逼生态环境大改善。以旅游撬动经济转型摘掉污染大省帽子,河北虽任重道远,但砥砺前行。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张百新 杨守勇 白 林)

点 评:

旅游产业是拉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力抓手,是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是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发展壮大旅游产业,是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战略选择。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进入新时期,面临“三期叠加”复杂形势,在河北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坚定加快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使河北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和紧迫的环境压力,在人口密集、环境有压力、资源有约束的优化开发区域,如何真正走出一条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的科学新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充分挖掘利用区域和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加快旅游供给侧改革,就是河北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大引擎之一。

旅游业综合性强、带动面广,产业关联度高,具有很强的拉动力、融合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当前,河北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切入点,不仅能创造有效供给,而且通过“旅游+”农业、工业、文化、体育、商贸等,可以形成新业态,提升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旅游+”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互联网等,可以搭建大平台,形成新亮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联动发展与共兴共荣。因此,要牢牢树立大旅游新理念,立足河北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迎接京津冀大市场和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定位把河北建設成“京津养生地、休憩新乐园”,深入挖掘河北历史文化遗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行山精品旅游带、健康养生旅游等系列新产品,促进旅游全域化、产业化、协同化发展。

以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区域联动

以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旅游区域联动是解决河北旅游散、小、弱问题的很好路径。区域旅游合作是指区域范围内不同地区间的旅游经济主体,依据协议将资源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游经济活动。其模式可以采取在一些重点旅游目的地,开展“景区管委会+乡村”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合理划定景区范围,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和运营,实现区域内全域、全景和全产业发展。京西百渡休闲度假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条块分割和行政区划制约,大胆实践、横空出世。她贯穿涞水、易县、涞源三县,形成保定大旅游发展格局,涵盖了乡村游、山地游、康养文化游等10种新业态、87个新项目,让旅游从观光走向休闲,在资源互补、线路连通、产品提供、市场共享上凸显河北太行山区旅游发展优势。其成功树立了旅游业融合发展理念,发挥了旅游业在拉动区域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在扶贫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河北旅游产业发展的重大突破。

创新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全域旅游是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它强调把整个区域作为旅游区进行打造,把全域作为旅游发展的载体和平台,使旅游成为常态化生活方式;从全要素、全行业、全过程、全方位、全时空等角度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旅游景观全域优化、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治理全域覆盖、旅游产业全域联动和旅游成果全民共享。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休闲度假是全民旅游时代的核心产品,只有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供给才能有效满足游客需求。河北从草原张家口、森林绿承德到休闲太行山,由点到面,还将推出锦绣长城、壮美太行、历史文化、浪漫海滨、坝上草原、冬奥冰雪、红色经典等一批全域旅游景区。瞄准供给侧改革,河北已走出一条区域联动、业态引领、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旅游产业化新路,放大“旅游+”业态创新效应凸显,成为转变旅游业发展模式,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优化空间配置、开辟旅游业发展新局面的有效途径。(点评人:祁文辉)

(责编 / 吴耀明)

猜你喜欢

全域河北旅游业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缅甸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重启国内旅游业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梁丛
孙婷婷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