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研究

2017-03-18余丽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预防性脑出血常规

余丽娅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重庆 408300)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增高。本文将在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0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于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随机选取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n=53)与常规组(n=53)。

预防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3例;其年龄在45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81±4.12)岁。常规组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3例;其年龄在46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21±4.17)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一般资料相比,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实施普通护理(包括禁止其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对其血压进行监测等)。对预防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1],告知其将每日摄盐量控制在5 g以下,少进食高胆固醇的食物,多进食高纤维素的食物[2]。督促患者戒烟戒酒,向其讲解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的重要性。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告知其每天进行30min的有氧运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及散步等)[3],按时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血压检测,并指导其掌握进行血压自测的方法。3)护理人员告知患者尽量避免情绪波动,不要用力排便,以防止其发生二次脑出血。嘱咐其保持心情愉悦,按时休息,不要过度疲劳,以免影响其康复。4)

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保持其皮肤的清洁、干燥,以防止其发生褥疮。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定时为其放尿,以促进其排尿功能的恢复。对于存在便秘症状的患者,应使用开塞露对其进行治疗,以促进其排便,并嘱咐其多进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存在发热症状的患者,应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必要时可遵医嘱为其应用解热镇痛抗炎药。5)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康复锻炼(从被动训练到主动训练,从床上训练到站立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和各项SF-36评分(包括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等)[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率的对比

在接受护理期间,常规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二次脑出血,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43%;预防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二次脑出血,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89%。预防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率的对比

2.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预防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83.54±6.16)分、(78.72±5.05)分、(87.86±5.12)分;常规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56.34±7.76)分、(60.27±4.51)分、(56.53±5.76)分。预防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分,±s)

表2 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SF-36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生理机能评分 躯体疼痛评分 情感健康评分常规组 53 56.34±7.76 60.27±4.51 56.53±5.76预防组 53 83.54±6.16 78.72±5.05 87.86±5.12 t值 8.23 7.18 8.77 P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研究发现,发生二次脑出血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死亡率较高。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护理期间,常规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9.43%,预防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为1.89%。与常规组患者相比,预防组患者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接受护理后,预防组患者的生理机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健康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降低其二次脑出血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邓风清,欧阳素琴,苏意心,等.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6(22):1-3.

[2]陈芳,杭从红.舒适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34(17):274.

[3]张辉利.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5(15):102,108.

[4]刘燕.循证护理在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并发症中的临床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0(25):1661-1662.

[5]张洁,孙燕,詹正芳.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长期卧床病人双下肢行空气压力泵的治疗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4(15):2238-2240.

猜你喜欢

预防性脑出血常规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常规之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别受限于常规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