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减少自然分娩产妇产时和产后出血量方面的价值研究

2017-03-18滕春芳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产时满意率出血量

滕春芳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江苏 响水 224600)

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预防产妇发生产后出血。有研究表明,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全面、科学、优质的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其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避免其发生产后出血[2]。为了探讨综合护理在减少自然分娩产妇产时和产后出血量方面的价值,笔者对近年来在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4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进行自然分娩的40例产妇。这40例产妇的纳入标准是:1)其具有进行自然分娩的指征。2)为单胎妊娠。3)知晓本研究的方法和目的,并自愿签署了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产妇的排除标准是:1)患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或精神疾病。2)所孕胎儿为巨大儿。3)存在软产道异常或骨盆狭窄的情况。4)存在中央型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的情况[3]。将这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观察组产妇的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7.15±2.01)岁;其孕周为38~42周,平均孕周为(39.15±0.25)周;其中,初产妇有11例(占55%),经产妇有9例(占45%)。对照组产妇的年龄为20~35岁,平均年龄为(27.23±2.11岁);其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为(39.36±0.21)周;其中,初产妇和经产妇各有10例(各占50%)。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1)在产前,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的监测,若发现其生命体征出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使其了解进行自然分娩的益处和方法。2)在产中,全程陪伴在产妇的身边,对其进行指导和鼓励。3)在产后,及时擦净产妇身上的血迹,为其穿好衣服,并协助其保持正确的体位。同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并鼓励其及早进行康复锻炼。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产前护理。(1)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根据产妇的年龄、性格特点及文化水平等采取适当的手段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使其明确进行自然分娩的益处、方法和在围产期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指导产妇进行体位训练和呼吸训练,并教会其在分娩过程中调节情绪的方法。(2)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多数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在进行自然分娩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心理(如紧张、恐惧、焦虑等),从而可对其分娩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采用安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其进行劝解,并及时解答她们提出的疑问。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产妇,应叮嘱产妇家属时刻陪伴在产妇身边,为其创造一个温馨、和睦、轻松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体贴和关爱,进而使其情绪保持稳定。(3)对产妇进行基础护理。保持产妇病房环境的整洁、舒适、安全,嘱其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指导产妇多食用富含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观察胎儿胎心的变化情况,定时查看胎动的情况。告知产妇保持会阴部清洁,避免发生感染。2)产中护理。在产妇进入待产室后,护理人员要时刻陪伴在产妇身边,用温和的语言对其进行安慰和鼓励,以缓解其紧张、恐惧等负面心理。同时,采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如轻握住产妇的手、轻抚其头部等)对其进行心理支持。在第一产程,认真观察产妇产程的进展情况,同时注意监测其胎心音、宫口的扩张情况、宫缩的情况及羊水的颜色、性状和量等。指导产妇适量地进食,并注意休息,以保存体力。鼓励产妇每隔2~4 h排1次尿,在必要时可为其留置导尿管。在第二产程,指导产妇躺在产床上,双手握住产床的把手。在其出现宫缩时,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然后向下用力屏气,以增加其腹压。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可对产妇的腹部进行适当的按摩,但按摩的力度要适中,避免给其带来不适感和疼痛感。指导产妇在宫缩间歇时放松肌肉,以便为其下一次宫缩保存体力。在第三产程,协助产妇将胎盘娩出,同时检查其会阴是否发生裂伤。在胎儿娩出后,立即遵医嘱为产妇注射适量的缩宫素,以防其发生产后出血。3)产后护理。在胎儿娩出后2 h内,密切观察产妇的血压、脉搏、子宫收缩的情况、宫底的高度、膀胱充盈的情况及其阴道的流血量等,一旦发现异常要立即通知医生。在产妇回到病房后,告知其及时将膀胱排空,同时指导其及早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告知产妇在产后及早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既有助于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又能刺激其子宫收缩,减少其子宫的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比较两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 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调查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24h内出血量的对比

观察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 h内的出血量和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 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对比(ml,±s)

表1 两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 h内的出血量及产后24 h内出血量的对比(ml,±s)

组别 例数 产时的出血量 产后2 h内的出血量 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观察组 20 165.25±13.52 112.03±14.26 298.51±20.36对照组 20 210.36±14.25 203.58±13.65 388.95±20.15 t值 10.27 20.74 14.12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的对比

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对护理满意率的对比

3 讨论

产后出血是指产妇在分娩后24 h内其阴道的出血量超过500ml的一种情况。临床研究表明,产后出血是导致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学者指出,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减少其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4]。过去,临床上主要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但此护理模式的护理内容和护理方法均较为单一,无法从根本上满足产妇的需求[5]。综合护理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一种更具人文情怀和科学性的护理模式。大量的临床上实践证实,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促使其在分娩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和更为有效的宫缩,从而可减少其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避免其发生产后出血。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时的出血量、产后2 h内的出血量和产后24 h内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产妇(P<0.05),其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可见,对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能显著减少其产时和产后的出血量,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1]韦素芬.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中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5,24(a1):200-201.

[2]刘敏,尚丽霞.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价值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2(a2):1139-1140.

[3]雷海英.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妇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6,16(s1):104-105.

[4]尹帮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08-111.

[5]鲍立平.探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应用效果[J].世界中医药,2015,23(a1):704.

猜你喜欢

产时满意率出血量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产时整体护理对分娩正性作用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时、产后出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责任制助产护理模式联合产时体位管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及意义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