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2017-03-18宋丽军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全麻手术室整体

宋丽军

(北京怀柔医院手术室,北京 101400)

对进行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是手术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也是手术成功的必要前提。而在麻醉前、麻醉中及麻醉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麻醉的效果和手术的成功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手术室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1]。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室整体护理应运而生[2]。在本文中,笔者仅就对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北京怀柔医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38例患者。这138例患者均具有进行全麻手术的指征,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138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护理组(C组,n=69)和整体护理组(Z组,n=69)。在C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0例(占43.5%),女性患者有39例(占56.5%);其年龄为18~64岁,平均年龄为(42.2±7.8)岁;其中,ASA分级(美国麻醉师协会麻醉风险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43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6例;其中,进行脑部手术的患者有9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有25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有19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12例,进行其他类型手术的患者有4例。在Z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1例(占44.9%),女性患者有38例(占55.31%);其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为(42.6±8.1)岁;其中,ASA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45例,为Ⅱ级的患者有24例;其中,进行脑部手术的患者有10例,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有23例,进行骨科手术的患者有18例,进行胸部手术的患者有13例,进行其他类型手术的患者有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全麻手术。在此期间,对C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前,向患者讲解进行全麻手术的相关知识,使其对全麻手术有初步的认识。指导患者于术前6 h禁食,于术前4 h禁饮。术中,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麻醉体位,为其开放静脉通路。在为患者输注麻醉药物后,严密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术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积极预防其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对Z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1)术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进行全麻手术的方式、效果、安全性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为其介绍麻醉时的感觉及麻醉的效果等,以提高其对全麻手术的认知度。对存在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其负面情绪,提高其对手术的信心。(2)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疾病史、过敏史及手术史等,明确其在手术前是否服用过降压药、强心药、利尿剂等药物。指导患者在术前禁食、禁饮,告知其将膀胱排空。提前调节好手术室的温度(将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0℃~25℃之间)和湿度(将手术室的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3]。2)对患者进行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认真核对其个人信息,并与麻醉师一同核对其术中所要使用的麻醉药物。协助患者保持正确的麻醉体位,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不要压迫其患肢和神经,不要影响其呼吸功能和循环功能。在搬动患者时动作要轻缓,避免其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为患者开发静脉通路,选择其肘正中静脉或大隐静脉进行穿刺。在穿刺完成后,要用贴膜将针头固定好,避免针头发生滑脱。在为患者输注麻醉药物及进行手术操作时,要严密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术中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其发生寒战等不适反应[4]。3)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术后,及时擦净患者身上的血迹,为其穿好衣服。术后6 h内,帮助患者取去枕平卧位,并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其发生误吸。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积极预防其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胃食管反流、呼吸抑制等麻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如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胃食管反流、呼吸抑制、误吸、全麻苏醒期躁动等)的发生率。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量表共包括护理态度、沟通语言、手术室环境、麻醉效果4项指标,每项指标的分值均为0~10分,满分为4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

Z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7%(其中,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有2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患者有1例,发生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有2例,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有1例),C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6%(其中,发生低氧血症的患者有4例,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患者有2例,发生支气管痉挛的患者有3例,发生胃食管反流的患者有2例,发生呼吸抑制的患者有3例,发生误吸的患者有3例)。Z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313,P<0.05)。

2.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

Z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分,±s)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护理态度 沟通语言 手术室环境 麻醉效果 总分Z 组 69 8.6±1.3 8.6±1.4 8.9±0.6 9.1±0.5 35.3±2.1 C 组 69 6.3±1.1 7.1±0.8 7.3±1.1 8.1±0.4 29.1±1.8 t值 11.219 7.727 8.107 6.973 14.65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赵淼波[5]等指出,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其麻醉的效果与手术的成功与否密切相关。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对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显著提高其麻醉的效果,降低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护理是指以患者为中心,以先进的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努力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护理服务的一种护理模式。本研究的结果显示,Z组患者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组患者(P<0.05),其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高于C组患者(P<0.05)。可见,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对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显著降低其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

[1]张艳.手术室整体护理与麻醉的配合方法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8):267-268.

[2]许颖.手术室整体护理与麻醉的配合体会[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68.

[3]赵淼.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1-112.

[4]桑旭明,刘艳艳,娄翠华.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配合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3):209-210.

[5]赵淼波.手术室麻醉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11-112.

猜你喜欢

全麻手术室整体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