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评价

2017-03-18王秋月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脑梗塞满意率脑梗死

王秋月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的,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失语、感觉障碍、偏瘫等症状,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1],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帮助其建立对治疗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7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旨在探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接诊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选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病情均经CT检查得到确诊,入院时其意识清楚。将其随机分为护理Ⅰ组和护理Ⅱ组(35例/组)。护理Ⅰ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占54.3%),女性患者16例(占45.7%);其年龄为40~78岁,平均年龄(56.60±3.50)岁。护理Ⅱ组3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例(占60.0%),女性患者14例(占40.0%);其年龄在42~76岁,平均年龄(56.80±3.60)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包括为其讲解入院后的注意事项和向其介绍病房环境等。在此基础上,对护理Ⅰ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护理方法是:1)进行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脑梗死的知识(包括此病的发病原因、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常用方案和可能出现的预后等)。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以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2)进行心理疏导。脑梗死患者因发病突然,常会出现明显的负性情绪,从而可影响其对治疗的配合度。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鼓励其倾诉内心的想法,并对其进行安抚,以缓解其负性情绪。3)进行生活护理。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协助其进行洗漱、排便、排尿、穿脱衣服及进食等生活活动训练,以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在患者进食后,及时对其口腔进行清洁。定时协助其翻身,并对其身体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以防止其因长期卧床而发生褥疮。4)进行康复护理。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循序渐进地指导其进行康复锻炼。对于存在语言障碍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通过打手势、写字、画图等方式与其进行交流,鼓励其讲话,以促进其语言功能的恢复。对于存在肢体感觉障碍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定时对其肢体进行按摩,以促进其肢体的血液循环。对于存在运动障碍症状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详细地向其讲解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导其进行关节屈伸训练、桥式运动训练、床上移位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康复训练,以促进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1)患者治护的效果。评价标准[2]是:(1)显效。经治护,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恢复正常,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有效。经治护,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明显改善,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所提高。(3)无效。经治护,患者的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未改善,其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未提高。2)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3-4]。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越高,说明其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越严重。3)患者的精神状态。采用MMSE量表评价患者的精神状态[5]。该量表的分值在0~30分之间。患者的MMSE评分越高,说明其精神状态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治护的总有效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对比

护理Ⅰ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占80.0%),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17.1%),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9%)。护理Ⅰ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7.1%(34/35)。护理Ⅱ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占57.1%),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占22.9%),为无效的患者有7例(占20.0%)。护理Ⅱ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80.0%(28/35)。与护理Ⅱ组患者相比,护理Ⅰ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护效果的对比[n(%)]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的对比

护理Ⅰ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8例(占80.0%),为满意的患者有7例(占20.0%)。护理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35/35)。护理Ⅱ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0例(占57.1%),为满意的患者有8例(占22.9%),为不满意的患者有7例(占20.0%)。护理Ⅱ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0.0%(28/35)。与护理Ⅱ组患者相比,护理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更高(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总满意率的对比[n(%)]

2.3 两组患者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对比

接受护理后,护理Ⅰ组患者的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25.50±2.20)分、(46.60±8.80)分、(45.50±10.30)分,护理Ⅱ组患者的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平均值分别为(17.80±2.80)分、(56.20±9.20)分、(58.80±10.20)分。与护理Ⅱ组患者相比,护理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MMSE评分更高,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更低(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SAS评分、SDS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Ⅰ组 35 25.50±2.20 46.60±8.80 45.50±10.30护理Ⅱ组 35 17.80±2.80 56.20±9.20 58.80±10.20 t值 12.7927 4.4610 5.4280 P 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组织局部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的,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脑梗死患者可出现失语、感觉障碍、偏瘫等症状,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护理Ⅰ组患者和护理Ⅱ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分别为100.0%(35/35)、80.0%(28/35)。护理Ⅰ组患者和护理Ⅱ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1%(34/35)、80.0%(28/35)。护理Ⅰ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和治护的总有效率均高于护理Ⅱ组患者。护理Ⅰ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MMSE评分高于护理Ⅱ组患者,其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护理Ⅱ组患者。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改善其负性情绪。

[1]黄雪仪,叶雪梅,陈俭慰,等.脑梗塞患者康复期心理分析及早期目标性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9):2481-2482.

[2]彭伟胜.神经内科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27):59-60.

[3]华音波.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保健文汇,2017(3):38.

[4]路玉蓉.老年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143.

[5]马晶.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脑梗塞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9):276.

[6]王华琴,吴彩云,路娜,等.心理护理干预在初发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7(3):86-87.

猜你喜欢

脑梗塞满意率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