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的效果分析

2017-03-1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血透体外循环案例

王 榕

(南京市江宁区中医医院血透室,江苏 南京 211100)

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各种中毒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血透室的护理工作是医院护理工作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身体状况较不稳定,在对其进行治护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对血透室的护理工作进行安全管理,对该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与教育,以降低该科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对血透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方面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血透室工作的20名护理人员。这些护士的年龄为22~45岁,平均年龄为(26.21±1.45)岁;其工作年限为1~20年,平均工作年限为(3.2±1.3)年。这些护士均为女性,其中有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2名,有大专学历的护理人员10名,有本科学历的护理人员8名。

1.2 方法

1)我医院血透室于2016年8月建立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血透室的护士长作为该小组的组长,由3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组员。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组长具备以下条件:工作年限较长、工作经验丰富、有良好的护理技能与护理知识、对护理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由该管理小组的成员负责对血透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的视频教育。2)由小组人员对近年来在我院血透室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和记录,将发生率最高的前三位护理不良事件评定为血透室频发护理不良事件,进而设计和制作模拟不良事件案例的视频。这些血透室频发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穿刺失败(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穿刺血管失败)、导致患者发生体外循环凝血(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了体外循环凝血)、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发生了上下机操作的流程错误。同时,将对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件评定为血透室重大护理不良事件。此类不良事件包括为患者使用肝素不当、穿刺针脱落导致患者出血等。组织安全管理小组的组员对上述的护理不良事件及相关的应急措施进行案例设计、分析及情景再现模拟演练。邀请宣传科室的摄影师对演练过程进行全实景拍摄,之后进行剪辑、编辑、链接、配音及配文,制作模拟不良事件案例的视频。视频的时长约为30min,其内容主要为演示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过程、原因及相关的处理措施。在拍摄这些视频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将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发生过程及处理措施作为这些视频的主要内容。2)在拍摄这些视频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对血透室护理应急事件进行处理的细节。3)应根据进行模拟演练的情景对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进行配置。参演人员需在进行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各司其职,认真完成自身的任务。4)在进行模拟演练的过程中,应指导参演的护理人员对发生危险的患者进行初步的病情评估与判断,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完成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视频的制作后,由组长组织血透室的护理人员一起观看视频,并带领她们对视频内容进行分析、汇报,并进行组内讨论(对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处理方案进行重点讨论),然后结合血透室工作的不足之处对抢救方法进行讨论,总结出相应的改良方案,以防止将来出现类似的不良事件。每2个月在科内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模拟不良事件案例的视频教育,让其共同分析个案材料、查询文献资料,总结个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1.3 效果评价标准

在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前后分别观察其在工作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包括使用肝素不当、使患者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穿刺失败等)的情况。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60例在血透室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将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分为很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进行本次教育前相比,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教育后其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使用肝素不当、使患者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穿刺失败的几率均较低,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教育前后其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情况的分析

表2 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教育前后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满意率的分析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尤其是护理风险管理)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缺失。护理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复杂,其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参差不齐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3]。此外,患者或护理人员没有正确意识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其自身的益处,对护理风险管理的配合度较低或没有按照规定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4],也可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研究发现,对血透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根据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经常发生的不良事件为护理人员介绍和讲解相应的预防措施及风险管理制度,可提高护理人员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及对患者进行护理服务的质量与安全性[5],并可显著改善护患关系[6]。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进行本次教育前相比,对本组护理人员进行本次教育后其在护理工作中出现使用肝素不当、使患者发生体外循环凝血、穿刺失败的几率均较低,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血透室护理人员进行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可显著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周丽娟,王素珍,缪阿凤,等.模拟不良事件案例视频教育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6,31(17):5-7.

[2]唐春苑,冯婉娜,钟宇芳,等.血透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3):69-70.

[3]邓凤英,杨雪艳.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4):172-174.

[4]郑慧琳.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3114-3115.

[5]林芝,何萍,王亚文,等.血透室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医药前沿,2016,6(34):249-250.

[6]顾艳.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研究[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295-295.

猜你喜欢

血透体外循环案例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超声对规律血透患者造瘘术后吻合口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