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预防性护理对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2017-03-18水向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皮温预防性患肢

水向梅,许 晴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1300)

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术后的一周内极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主要特征是患肢肿胀、疼痛及皮温降低等。陶望红[2]的研究表明,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对其进行手术的方式、其自身因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等因素均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根据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可明显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37例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75例患者。这75例患者此前均未接受过类似的手术治疗。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有38例患者,B组有37例患者。在A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2例;其年龄在52~8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9.3±4.5)岁。在B组患者中,有男性25例,女性12例;其年龄在51~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8.2±3.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髋关节置换术。同时,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2)对患者进行床旁心电监护和血压监测等。3)记录患者术后24 h内的液体出入量,观察其尿色及尿量。4)控制对患者进行输液的速度。5)观察患者手术切口的情况。6)定时为患者检测血糖。对B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具体的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⑴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告知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及危害,以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⑵告知患者不要进食胆固醇含量高及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清淡饮食。告知患者要多喝水,以确保其排便的通畅。⑶协助患者进行髋部X线、血常规、肝功能等常规检查。⑷遵医嘱,为患者控制血压和血糖,并对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改善心功能的治疗。⑸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早期锻炼,以使其提前适应进行术后锻炼的方式。⑹告知患者在床上进行排便的方法,以免其术后因不适应而发生便秘。2)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⑴将患者的患肢抬高30°左右,以促使其患肢静脉血的回流,防止其患肢的静脉受到压迫。⑵密切观察患者患肢的温度、足背动脉的搏动、肿胀等情况,定期对其患肢的情况进行检查。⑶密切观察患者引流管的情况,防止引流管发生扭曲、堵塞、受压。并记录患者引流液的颜色和数量。⑷让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①护理人员先帮助患者进行踝关节和足踝部的内外翻被动训练,再让其进行踝关节和足踝部内外翻等主动锻炼。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股二头肌和股四头肌进行按摩,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至少按摩2次。③在术后的第3天,让患者进行早期主动功能锻炼,每组动作进行10次,每隔3个小时进行一组主动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患肢各处的周径(踝上周径、髌上周径和髌下周径)、皮温、疼痛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录入到SPSS22.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接受护理后,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患肢各处周径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3天,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患肢的踝上周径、髌上周径和髌下周径均更小(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患肢各处周径的比较(cm,±s )

表2 两组患者患肢各处周径的比较(cm,±s )

注:术前两组患者相比,P>0.05;在术后的第3天,两组患者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踝上周径 髌上周径 髌下周径术前 术后的第3天 术前 术后的第3天 术前 术后的第3天A 组 38 19.3±1.71 21.2±1.80 45.5±1.36 51.2±1.84 37.1±2.93 39.0±2.93 B 组 37 19.5±2.32 19.8±2.43 45.2±1.23 46.1±1.00 36.6±2.53 37.1±2.64 t值 0.6939 4.6295 0.9255 13.7762 2.2243 5.5939 P值 0.4885 0.0000 0.3585 0.0001 0.1321 0.0000

2.3 两组患者患肢皮温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3天,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患肢的皮温更接近正常(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患肢皮温的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患肢皮温的比较(℃,±s )

注:术前两组患者相比,P>0.05;在术后的第3天,两组患者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术前 术后的第3天A 组 38 35.35±0.54 33.95±0.52 B 组 37 34.97±1.16 36.35±1.10 t值 19.7252 3.0009 P值 0.000 0.0030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

在术后的第3天,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

表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的比较(分,±s )

注:术前两组患者相比,P>0.05;在术后的第3天,两组患者相比,P<0.05。

组别 例数(n) 术前(分) 术后3天(分)A组 38 5.01±1.26 8.70±0.81 B 组 37 5.01±1.31 8.12±0.77 t值 0.00 5.1898 P值 1.00 0.00

3 讨论

患者在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其下肢血液的流动性差,而且手术会对其静脉壁造成一定的损伤,故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肿胀、疼痛及皮温降低等均是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前兆[3]。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接受手术后的一周之内是此类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峰期。相关的研究表明,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预防性护理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可促进其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5]。张淑霞[6]的研究表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征兆有:其患肢发生局部肿胀、疼痛及皮温降低。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术后的第3天,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患肢的各处周径(踝上周径、髌上周径和髌下周径)、疼痛评分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均更低,其患肢的皮温更接近正常。这说明,用预防性护理对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预防其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1]林宏.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75-76.

[2]陶望红.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4,(36):308-309.

[3]黄冬莲,钟燕莉.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J].实用临床医学,2014,(12):116-117,139.

[4]郭立华,王春昕,李容杭,等.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8):221-222.

[5]郭立华,王春昕,李容杭,等.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8):221-222.

[6]张淑霞.预防性护理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4,(9):214-216.

猜你喜欢

皮温预防性患肢
阳虚体质大肠息肉患者的红外皮温特征研究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皮温变化的研究
持续皮温监测对断指再植血管危象的预警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