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法和结核菌素试验法诊断肺结核的效果对比

2017-03-1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结核菌素抗结核结核

李 楠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1]。此病的传染性较强。此病发生后,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患者体内的许多脏器。肺部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高发器官。研究发现,当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会立即发病。当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由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患者才会出现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症状及体征。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目前,PPD试验法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法都是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用这两种方法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5年6月至12月期间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的62例肺结核患者。根据这些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1组和实验2组,每组各有31例患者。在实验1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龄为45~71岁,平均年龄为53.2岁。在实验2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44~72岁,平均年龄为54.3岁。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经临床体查、胸部X线检查、痰涂片检查等综合检查被确诊为肺结核。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1.2.1 实验1组患者的检测方法 取本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待其血液标本凝固后进行离心处理。使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胶体金法诊断试剂盒对获取的血清标本进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此试剂盒是由上海奥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在进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严格按照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2.2 实验2组患者的检测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PPD试验。在患者左前臂掌侧以上的1∕3处注射O.1ml(5TU)的结核菌素。48~72 h后,观察患者注射处明显突起硬化区(硬结)的直径。具体的诊断标准是:1)阴性(-):患者注射结核菌素处的皮肤表面无硬结或硬结的直径<5 mm。2)一般阳性(+):患者注射结核菌素处皮肤表面硬结的直径为5~9 mm。3)中度阳性(++):患者注射结核菌素处皮肤表面的直径为10~19 mm。4)强阳性(+++):患者注射结核菌素处皮肤表面硬结的直径≥20 mm或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或坏死。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实验2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实验1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准确率的比较

3 讨论

肺结核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此病的传染性较强。此病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此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其主要的传染源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的病理特点是:在患者的肺部可出现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在病灶处易形成空洞。极少数的肺结核患者可急性发病,多数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呈缓慢性发展。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低热、盗汗、乏力、纳差、消瘦、月经失调(女性)都是肺结核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此病患者的肺部体征随着其病情、肺部病变的变化而有所差异。病情处于早期、肺部病灶较小的肺结核患者缺乏典型的肺结核阳性体征。在对肺部病变范围较广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叩诊时,可发现其肺部存在浊音,其肺泡的呼吸音低、存在湿啰音。晚期肺结核患者的肺部可出现纤维化的表现,其局部肺部可出现收缩,使其出现胸膜塌陷、纵隔移位的情况。临床上将肺结核分为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结核型胸膜炎四种类型。临床上对肺结核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进入人体后,从感染、发病到转归可分为四期,即起始期、T细胞反应期、共生期、细胞外增殖和传播期。

WHO的统计结果表明,在全世界,每年新增肺结核患者800~1 000万。在肺结核患者中,每年约有300万患者死亡。我国是世界上肺结核疫情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如此严峻的肺结核疫情,在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同时,对此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仅依靠此病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结果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误诊率较高。目前,临床上诊断肺结核的方法有很多。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法和PPD试验法是诊断肺结核的两种常用方法。研究发现,进行PPD试验能有效地提高肺结核的临床检出率,并能根据患者肺部病灶的大小判断患者的病情。进行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不受患者既往有卡介苗接种史的影响,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优点,可动态地监测肺结核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从而可减少临床医生主观判断对诊断结果的影响。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对实验2组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对实验1组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P<0.05)。这说明,与用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法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相比,用PPD试验法诊断肺结核的准确率更高。为了提高对肺结核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临床上应将这两种方法联合起来使用。

[1]吴天一,李琰,李万寿,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的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1997,10(3):301-312

[2]杜勇.肺结核病的诊断[J].江苏卫生保健,2005,2(29):29-32.

猜你喜欢

结核菌素抗结核结核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2019年右江区中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怎样评定
结核菌素强阳性患者的预防性治疗效果研究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感染的中医辨治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