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路径表进行药学监护的效果研究

2017-03-18万梅玲吕冬梅王来成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监护药学心肌梗死

万梅玲,韩 强,吕冬梅,王来成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江苏 徐州 22100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是指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严重缺血所致的心肌细胞坏死。AMI是由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所致[1]。在此病患者入院后,临床医师可参照AMI诊治指南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路径(2009版)对其病情进行诊疗。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种疾病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进而按照合理的时间表对患者进行治疗,以实现预定的中期治疗目标和终极治疗目标[2]。在多年前,国内外就发布了关于针对AMI的诊疗指南。但是,临床上关于对AMI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路径模式的研究较少。临床实践证实,只有为AMI患者制定合理的药学监护路径,才能发挥临床药师在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主要探讨为AMI患者采用药学监护路径表进行药学监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20例患者均为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学部心血管内科病房收治的AMI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中国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和《中国2012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推荐的诊断标准。将这些患者分为监护组(n=60)和对照组(n=60)。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查阅本研究中AMI患者的病历,建立《AMI住院患者药历》,在Excel表中录入其数据资料,包括其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体重、过敏史、嗜好)、基础指标(血压、血糖、心率、发生心律失常、感染的情况等)、药学监护指标(进行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谱检测、电解质检测、凝血功能检测、粪常规+OB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脂检测、尿酸检测、BNP检测、彩超检查的结果)和用药方案(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频次、途径、ADR及每次调整用药方案的日期与剂量)。对录入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汇总与分析统计。参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2009版)》中推荐的方法,结合临床情况搜集汇总相关的数据,查阅药物说明书及药动学、药效学资料,明确为患者用药的目的、剂量、品种、禁忌证、引起的不良反应(ADR)与多药之间的相互作用,总结出对AMI患者进行药学监护的计划及要点,制定《急性心肌梗死药学监护流程》及《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药学监护路径表》(适用于病情的第一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详情见图1、图2。图1

1.3 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出院前分别调查其临床疗效、用药的依从性、对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的满意情况、ADR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用药费用及发生用药偏差的情况。将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可以及较差。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监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病情的好转率、用药依从性的良好率、对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的总满意率均较高,其ADR的发生率、用药偏差的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监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较短,用药费用占总治疗费用的比例较低,病情的好转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表3、表4、表5。

图2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路径表

表1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其病情好转情况的分析[n(%)]

表2 两组患者药学监护指标的比较(n=60)

表3 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进行药物治疗的费用及疗效的对比

表4 两组患者对用药的依从性、ADR的发生率及发生用药偏差情况的比较[n=60,n(%)]

表5 两组患者对治疗过程及用药指导情况满意率的比较 [n(%)]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患者进行用药治疗期间,由临床药师对其进行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可使其获得更优的疗效,提高其进行用药治疗的合理性与安全性,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3-4]。

在本次研究中,我们根据《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药学监护路径单》对监护组患者实施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5],结果证实,采用本研究中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学监护路径表对此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药学监护,可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对医疗服务的满意率及其临床疗效,减少其进行用药治疗的费用,降低其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其用药的安全性。

[1]王秀兰,李虹伟,张淑文主译.临床药物治疗学(心血管疾病)[M].第9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8.

[2]Darer J,Pronovost P,Bass E.Use and evaluation of critical pa thways in hospitals.Eff Clin Pract,2002;5:114-119.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7,35(4):295-304.

[4]周佳,蔡和平,王学彬,等.临床药师促进降压药物合理使用的规范化监护流程探讨[J].中国医院,2011,15(10):6-9.

[5]韩强.临床药师对心肌梗死患者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的实践[J].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0):2447-2449.

猜你喜欢

监护药学心肌梗死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