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不同时间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对比

2017-03-18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肠蠕动白蛋白排气

余 伟

(肥西县人民医院外二科,安徽 合肥 231200)

临床研究发现,约有87%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其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可受到严重的影响[1]。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2]。为了比较在不同时间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本文对在肥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肥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进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80例患者中有男性47例,女性33例;其年龄为42~80岁,平均年龄(63.4±5.7)岁;其肿瘤的分期为2~3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早期组和对照组(40例/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分期等基线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术后12 h内开始对早期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在术后48 h开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具体方法是:先经鼻肠管为患者滴注500~1000ml的等渗溶液(滴注速度为30~50ml/h),然后为其滴注500~1200ml的肠内营养液。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为其调整滴注的速度。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和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包括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和术后腹胀不适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术后腹胀不适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平 均 水 平 分 别 为(215.3±34.8)g/L、(29.4±3.1)g/L、(77.2±2.3)g/L;对照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平均水平分别为(186.7±31.2)g/L、(25.3±2.8)g/L、(72.1±2.2)g/L。早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g/L,±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g/L,±s)

组别 例数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血红蛋白早期组 40 215.3±34.8 29.4±3.1 77.2±2.3对照组 40 186.7±31.2 25.3±2.8 72.1±2.2 P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

1)早期组患者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平均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35.6±5.1)h、(57.4±8.8)h,对照组患者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平均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0.3±3.9)h、(65.6±7.9)h。早期组患者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2)在术后,早期组患者中有5例患者发生腹胀不适,其术后腹胀不适的发生率为12.5%;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腹胀不适,其术后腹胀不适的发生率为7.5%。早期组患者术后腹胀不适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各项胃肠功能恢复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胃癌根治术是临床上治疗胃癌的常用方法。但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在术后常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其治疗的效果和预后可受到严重的影响[3]。相关的临床研究指出,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可维持其机体内的氮平衡,改善其机体的免疫力。李威等[4]在临床研究中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患者分别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研究结果显示,肠内营养组患者术毕至肛门首次排气的时间、术毕至进食流食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短于肠外营养组患者;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第7 d其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水平均高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早期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术毕至肠蠕动恢复的时间、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在术后12 h内开始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较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后12 h内开始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其腹胀不适的发生率较高。笔者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在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早期,向其肠道内注入营养物质会刺激其肠道黏膜,从而导致其发生腹胀不适。对于对腹胀不适症状耐受能力较差的患者,临床医生应使用生长抑素对其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在术后12 h内开始对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其各项营养指标,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增强其免疫力。

[1]王晶,聂莉,黎发海,等.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其外周血蛋白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86-90.

[2]朱雪梅.饮食护理干预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73-75.

[3]赵岩,张楚辞,郑国良,等.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胃肠外营养对存在营养风险的胃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术后恢复的临床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9):3693-3696.

[4]李威,夏涛,甘涛,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效果[J].广西医学,2015,37(5):637-639.

猜你喜欢

肠蠕动白蛋白排气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雷火灸干预直肠癌根治术后肠蠕动恢复45例
穴位注射联合艾灸在腹部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芒硝敷脐促进大肠癌术后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有的便秘只是药物的副作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