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折患者手术后用当归补血方进行治疗的效果

2017-03-18孙晓东成玉红杜凤华赵文鹏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管状患肢例数

孙晓东,刘 健,成玉红,杜凤华,赵文鹏

(1.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河北 沧州 061300;2.安新县中医医院,河北 保定 071600;3.定州市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73000)

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患者可出现患肢疼痛、肿胀、畸形等症状。目前,临床上对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但该病患者在术后易出现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升高、患肢疼痛等情况,从而不利于其术后康复[1]。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用当归补血方对手术后的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河北省盐山县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8例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患者。这6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实用骨科手术学》[2]中规定的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的诊断标准,均经X线检查得到确诊,均具有进行手术治疗的指征,且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将这68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34)和当归补血方组(D组,n=34)。在C组患者中,女性患者有14例(占41.18%),男性患者有20例(占58.82%);其年龄为25~50岁,平均年龄为(37.65±4.21)岁;其中,有上肢骨折患者13例(占38.24%),下肢骨折患者21例(占61.76%);有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16例(占47.06%),进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患者18例(占52.94%)。在D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9例(占55.88%),女性患者有15例(占44.12%);其年龄为22~49岁,平均年龄为(36.89±4.04)岁;其中,有上肢骨折患者11例(占32.35%),下肢骨折患者23例(占67.65%);有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14例(占41.18%),进行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的患者20例(占58.8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或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是:术后,将1 g的头孢替安溶于25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2 d。在此基础上,用当归补血方对D组患者进行治疗。当归补血方的药物组成及制用法是:当归6 g,黄芪30 g,党参10 g,红花15 g,桑寄生10 g,炙甘草6 g。水煎服,每天服1剂(约200ml),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用药28 d。在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期间,指导其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用痊愈、好转和无效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痊愈:经治疗,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其患肢的功能明显改善,其血红蛋白的水平恢复正常。好转:经治疗,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明显减轻,其患肢的功能有所改善,其血红蛋白的水平稍低。无效:经治疗,患者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未减轻,其患肢的功能未得到改善,其血红蛋白的水平偏低。总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观察指标

进行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分析法),并比较其检测的结果。进行治疗前后,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患肢疼痛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患肢越疼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的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D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C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6、IL-10及TNF-α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组患者IL-6、IL-10和TNF-α的水平均低于C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组别 例数 IL-6(pg/mL) IL-10(pg/mL) TNF-α(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D 组 34 26.35±4.98 12.41±3.17 35.79±6.80 17.94±7.62 15.24±4.40 7.21±2.15 C 组 34 26.29±4.83 18.68±4.31 36.17±6.69 22.08±6.54 16.13±4.27 11.39±3.32 t值 0.0504 6.8334 0.2323 3.4027 0.8464 6.1621 P值 0.9599 0.0000 0.8170 0.0011 0.4004 0.0000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D组患者和C组患者VA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6.29±0.72)分和(6.39±0.78)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93,P>0.05)。治疗后,D组患者和C组患者VAS评分的均值分别为(2.37±0.32)分和(3.87±0.47)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825,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在用药期间,C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88%(其中,发生腹泻和恶心呕吐的患者各有1例),D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2%(其中,发生腹泻和恶心呕吐的患者分别有1例和2例),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59,P>0.05)。

3 讨论

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但患者在术后易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从而可影响其术后康复。中医认为,四肢闭合性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在术后易出现气虚,从而可导致其无法固摄血液,使离经之血溢于脉外,进而可导致其络脉受损[2]。中医主张采用益气补血、活血通络的原则对手术后的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本研究所用的当归补血方中,当归具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生肌消肿之功效,桑寄生具有补益肝肾、强筋健骨之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之功效,党参具有益气补中、生津养血之功效,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效。上述诸药合用,可共奏益气补血、活血通络之功。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党参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红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发生血栓的风险[3]。桑寄生具有降压、镇静、利尿的作用,能促进骨折愈合。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骨折患者手术后用当归补血方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缓解其患肢疼痛的症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

[1]张凯,邓子辉,薛辉,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Leptin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表达水平及意义[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4):386-388.

[2]蒋一为,朱付平.当归补血方加味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症状28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6,32(5):95-96.

[3]王学谦,张铁良.实用骨科手术学(精)[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6:35-44.

猜你喜欢

管状患肢例数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