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探究

2017-03-18田江平赵艳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胃镜切口腹腔镜

田江平,张 瑜,赵艳波

(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普外科,山西 潞安 046204)

胃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临床调查数据显示,胃间质瘤的发病率约占胃肿瘤总发病率的2%~3%[1]。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但效果不够理想。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较好。为了进一步分析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笔者对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接诊的90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1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在山西省潞安集团总医院接受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的胃间质瘤患者中随机抽选45例患者作为联合组,将同期在该院接受开腹手术的45例胃间质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24例,女21例;其年龄为31~75岁,平均年龄(51.6±6.1)岁;其肿瘤的直径为1~7 cm,平均肿瘤直径(3.1±1.4)cm;其中肿瘤发生部位为胃大弯的患者有9例,为胃小弯的患者有6例,为胃底部的患者有12例,为胃底靠近贲门处的患者有6例,为胃后壁靠近幽门处的患者有3例,为胃体前壁的患者有3例,为胃体后壁的患者有6例。联合组患者中有男25例,女20例;其年龄为30~76岁,平均年龄(52.3±6.6)岁;其肿瘤的直径为1~8 cm,平均肿瘤直径(3.2±1.3)cm;其中肿瘤发生部位为胃大弯的患者有11例,为胃小弯的患者有5例,为胃底部的患者有10例,为胃底靠近贲门处的患者有7例,为胃后壁靠近幽门处的患者有4例,为胃体前壁的患者有2例,为胃体后壁的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全麻。在患者上腹部做一个切口,分离其皮下组织,切开其胃前壁,确定其胃内肿瘤的大小、位置。切除肿瘤及其周围2~3 cm范围内的正常组织。观察胃壁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情况,若存在出血的情况,应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止血处理。缝合胃壁及腹部切口。为联合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对其进行全麻。对其脐部下方进行穿刺,为其建立人工气腹,将气腹内的压力控制在13~14 mmHg之间。将腹腔镜置入其腹腔内,将胃镜置入其胃部。切开其胃前壁,在腹腔镜和胃镜的引导下,确定其胃内肿瘤的大小、位置。使用电钩对切除肿瘤的范围进行浅灼烧定位,使用超声刀对胃壁肌层和浆膜层进行分离,使用抓钳抓起肿瘤,然后对肿瘤及其周围2~3 cm范围内的正常组织进行楔形切除。在确认无胃腔狭窄和胃壁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标准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恢复进食的时间、术毕至拔除胃管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分析本文中的数据。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恢复进食的时间、术毕至拔除胃管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用(±s)表示,采用t检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

联合组患者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术毕至恢复进食的时间、术毕至拔除胃管的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s)

组别 联合组(n=45)对照组(n=45) t值 P值手术的时间(min)术中的出血量(ml)术毕至恢复进食的时间(d)术毕至拔除胃管的时间(d)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h)住院的时间(d)65.3±5.8 55.3±12.6 2.1±0.3 2.2±0.6 18.6±6.2 4.4±1.5 72.2±6.5 121.5±16.5 3.1±0.6 4.0±0.8 27.5±6.8 6.3±1.6 50.707 21.391 10.000 12.075 6.488 5.812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在术后,联合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腹腔感染、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4例患者发生胃腔狭窄、1例患者发生肠管损伤。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4.4%)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间质瘤是发生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此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医生对其病情进行诊断时易发生漏诊或误诊。近年来,随着无痛胃镜、超声波胃镜等检查技术的不断完善,胃间质瘤的早期诊断率也逐渐提高[2-3]。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但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有研究指出,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患者胃内的肿瘤,从而可缩短其手术的时间,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5-6]。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姜宝飞,葛恒发,于仁,等.腹腔镜联合胃镜在36例胃间质瘤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7):668-669,671.

[2]沈娣,冯玉阳,茆勇,等.胃镜或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胃间质瘤[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6,33(3):771-774.

[3]金鹏飞,王卫军,邵春法,等.腹腔镜联合胃镜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7,40(1):27-30.

[4]黄洋,邵永胜,胡伟,等.胃镜引导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22例[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4):268-269,273.

[5]张广钰,田小林,钟漓,等.腹腔镜结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12):1244-1246.

[6]余细球,刘锦涛,陈旭辉,等.手术室内胃镜联合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6例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4):232-235.

猜你喜欢

胃镜切口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