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两种方法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对比

2017-03-18季永胜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3期
关键词:出血点溃疡内镜

季永胜

(启东市中医院消化内科,江苏 启东 226200)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此病的发病率较高。此病患者若未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因上消化道反复出血而死亡[1]。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和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法都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用这两种方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的效果,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其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63.8±1.6)岁;其Forrest分级为Ⅰa级的患者有5例,为Ⅰb级的患者有6例,为Ⅱa级的患者有14例,为Ⅱb级的患者有15例;其发病原因为胃溃疡出血的患者有16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患者有17例,为吻合口溃疡出血的患者有3例,为贲门黏膜撕裂出血的患者有2例,为患有dieulafoy病的患者有2例。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其年龄为24~80岁,平均年龄为(64.4±1.3);其Forrest分级为Ⅰa级的患者有6例,为Ⅰb级的患者有7例,为Ⅱa级的患者有12例,为Ⅱb级的患者有15例;其发病原因为胃溃疡出血的患者有14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患者有19例,为吻合口溃疡出血的患者有3例,为贲门黏膜撕裂出血的患者有3例,为患有dieulafoy病的患者有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2 诊断标准[2]

1)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排黑便、心率加快、血压水平下降等周围循环衰竭的症状及体征;2)进行内镜检查未发现食管、胃底存在静脉曲张,在上消化道内发现出血病灶。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3]: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标准;通过内镜检查可对出血点进行定位;首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自愿参加本次研究。2)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4]:由静脉曲张引发的上消化道出血;重要器官出现衰竭;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女性;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1.4 治疗方法

使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法为对照组患者止血。具体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在内镜下对其上消化道血管的残端或出血点注射浓度为1:10000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每次注射量为2~3ml,总注射量不应超过12ml。使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为观察组患者止血。具体的方法是:在内镜活检道插入钛夹推送器,释放金属钛夹。让金属钛夹对患者破溃血管的两边进行加压、收紧,然后离断钛夹,使钛夹截断发生出血的血管。为每例患者最多使用5个钛夹进行止血。2~5min后,若患者的出血点不再出血可终止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尽量吸净患者胃内的血性潴留液,并对其出血部位进行冲洗,以使其出血部位的视野清晰。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5]

1)观察在两组中即时止血的患者数。即时止血:治疗结束后,经胃镜检查发现患者的上消化道停止出血。2)本次研究的疗效评定标准是:(1)显效。在治疗后的24 h内,患者无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和体征。(2)有效。在治疗后的24~72 h内,患者的上消化道停止出血。(3)无效。在治疗后的72 h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及体征仍然存在,患者需要再次进行止血治疗或转入外科进行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止血的总有效率、即时止血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止血效果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即时止血率的比较

3 讨论

研究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是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发人群。此病患者在进行内科治疗无效后通常选择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在内镜下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的方法包括金属钛夹止血法、高频电凝刀止血法和局部注射药物止血法。在本次研究中,分别为两组患者在内镜下注射药物进行止血和使用金属钛夹进行止血。肾上腺素、生物蛋白胶及凝血酶都是临床上常用的止血药。使用上述止血药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上消化道黏膜或出血点进行喷洒或注射,均可起到止血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浓度为1:10000的肾上腺素进行止血。肾上腺素能够使此病患者上消化道黏膜下的血管出现收缩,可促进此处血管内血小板的聚集。研究发现,局部注射肾上腺素后,可使黏膜下的组织出现肿胀,压迫此处的微小血管,进而使出血点停止出血。此方法对于治疗直径较小的血管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如果患者出血部位的血管较粗,使用肾上腺素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文献报道指出,在我国,有43.4%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其病灶属于高危溃疡灶[6]。此类患者的病灶具有较高的再出血率。临床上对此类患者通常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进行止血。在使用金属钛夹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时,金属钛夹不会夹取其出血部位周围较多的组织,同时也不会使患者的上消化道出现溃疡灶,安全性较高。大量的临床研究都证实,使用金属钛夹对破裂血管的直径在3 mm以下的局灶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的效果显著[6]。此方法适用于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及同时伴有失血性休克和心肺疾病的患者。在本次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进行止血。研究发现,在内镜下使用金属钛夹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的1~3周后,钛夹可自行脱落,经粪便排出体外。在使用金属钛夹对此病患者进行止血的过程中,可对其出血点进行准确的定位,能够直接阻断其出血血管内的血流,具有显著的止血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与用内镜下药物注射止血法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止血的效果相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法对其进行止血的效果更理想。

[1]韩登科,陈先社.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7,22(3):385-387.

[2]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等.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9):931-932.

[3]牛佳宁,何夕昆.内镜下金属钛夹与注射止血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探讨[J].饮食保健,2017,4(14):37-38.

[4]傅鑫,李川,王河,等.内镜下钛夹联合黏膜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1):116-117.

[5]刘文平,黄彩云.国产奥美拉唑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3,13(6):723-727.

[6]贺永锋,殷鹏飞.胃镜下喷洒超微大黄粉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574-2575,2576.

猜你喜欢

出血点溃疡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都是“溃疡”惹的祸
Mutually Beneficial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敛疮散治疗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20例
中西医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