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说初中作文中巧设悬念的应用方法

2017-03-17徐文慧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7年1期
关键词:羚羊误会钢笔

徐文慧

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的作文读来味如嚼蜡。有语言平淡、构思单一、素材老套等问题。为了使学生的作文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可以试着教给学生们一些方法,在这里主要讲的是设置悬念的方法。

一、悬念的含义和作用

1.悬念的含义

悬念,即所谓的“卖关子”,是作者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去制造某种气氛、矛盾、疑团的一种写作技巧。一般用于叙事作品中。它能唤起读者的注意力,通过不寻常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神态或一个场景等,激发他们继续往下探索的欲望。

2.悬念的作用

从悬念的含义中我们也能看出悬念的作用,首先,在作文中设置悬念能抓住读者的心,每个人都有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如果在作文的时候能抓住读者的这一特点,那作文就成功了一大半。其次,引起读者对事情的发展、变化、结果,对人物或事物的处境、结局产生关切的心理。最后,有悬念的文章能使文章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从而更具引人入胜的独特魅力。

二、初中作文中巧设悬念的应用方法

(一)开头设置悬念的方法

1.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

实例展示:学生作文——《拥抱》。

“学校三令五申说不准带手机到校,你们家长为什么老是纵容孩子,不与学校保持一致呢?”老師最后几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满含不满与责备。妈妈小心翼翼地赔着不是,那神情那态度是她平常的样子吗?

实例分析:文章开篇就用老师强硬的话语来营造紧张的场面,刻画妈妈的谦卑姿态,与平时截然不同,来引出下文对妈妈的回忆,从而抓住读者的心,引领读者继续探索文章。这就是作文成功的开头。

2.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环境

实例展示:学生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寒假开学后,我的座位调到了教室南部靠近窗户的位置。每当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就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感到心情格外舒畅。可是,这种好心情没过多久就被破坏了。

实例分析:冬天坐在教室南部靠窗的学生是幸福的,因为有温暖灿烂的阳光洗礼。小作者原本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怡然自得,但是转笔就写到这样的好心情被破坏了,不禁让人产生疑问,究竟为何事?整个事件由此揭开,增加了文章的曲折性。

3.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事物

实例展示:《羚羊木雕》开头。

“那只羚羊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

实例分析:《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中的一篇经典课文,悬念这一方法的运用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是非常典型的。它先声夺人,就像《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一样,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羚羊木雕》的节奏相对明快,开头就以一个疑问句扣住读者眼球,紧接着作者交代了羚羊木雕的来历,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

4.显示一个故事或人物的结局

实例展示:以《空间》为话题的作文开头内容。

“李沐雨自杀了!

“什么?不是吧,他平时那么开朗,学习成绩又这么好,怎么可能自杀呢?”

“对呀,他爸爸妈妈还那么关心他……”

在下文的论述中小作者追叙了李沐雨自杀的具体原因及经过,在小作者的记叙中,我们才知道一个学生自杀的原因原来是极度渴望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自由的心灵空间。

实例分析:这篇文章作者直接交代了人物的结局,用“自杀”这个词眼立马吸引读者注意,扣人心弦。因此,读者自然就会迫切的想知道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自杀”,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悬念不仅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凸现了文章的层次感。

(二)正文设置悬念的方法

在正文设置悬念的方法有欲扬先抑法、制造误会法以及倒叙法,这几种方法都是常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欲扬先抑法和倒叙法课本中都有实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就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羚羊木雕》用的是倒叙法,但误会法比较少,在此笔者举一个学生习作的误会法作文的片段。我们先说说什么是误会法。

其实,误会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有意识地设置误会,把生活中的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件事件、一个细节误设为另一行为、现象、事件、细节,把读者的思维引向相反的方向,从而造成悬念,到文章结尾时才点明真相。我们看一个实例,来体会一下误会法的用法。

实例展示:学生作文——《钢笔》。

“真郁闷,我的钢笔不见了”一回家,我就对妈妈开始抱怨了起来。

“你平时就丢三落四,好好找找,是不是自己弄丢了。”妈妈平静地对我说。

听了妈妈的劝,我仔细的找遍了我的房间,还是没有。那可是爷爷送我的钢笔啊,丢了可怎么办?

带着丢钢笔的“忧伤”又开始了第二天的学习。就在下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的小名也有一支这样的钢笔。于是我开始了“侦探”生涯,为了“刺探”消息,我“买通”了小名的同桌,让他旁敲侧击去打听钢笔的来历,很遗憾、未果。于是,我想只能亲自出马了,那就是借小名的钢笔用一用,在用的过程中看看到底是不是我的钢笔。但是以什么借口借钢笔呢,还真是没想好,不然回家想出妙计再借吧。

到底用什么样的计策呢?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心不在焉的。

“老爸,你回来了,给我带礼物了?”

“带了,还能忘记我宝贝闺女,在行李箱自己去拿吧”

丢钢笔的烦忧好像瞬间没有了,想到有礼物,我直奔老爸的卧室。

在打开行李箱时,钢笔竟然静静的“躺在”老爸的行李箱中。

原来我误会小名了!

实例分析:这样的一个小误会使文章产生戏剧性的效果,随着爸爸出差的归来,误会慢慢揭开。这样的作文才能令读者读来感受到浓浓的趣味性。

(三)标题设置悬念的方法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标题在这儿就起着“眼睛”的作用,拟一个好标题是写好一篇的文章开始。标题设置悬念,可以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实例展示:《午夜铃声》。

实例分析:“午夜”是深夜时分,人们休息、熟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铃声”绝不会在此时响起,而文章用此为标题,不仅渲染了一种恐怖、紧张的气氛,而且制造了悬念,让读者迫切地想去探寻究竟。

【参考文献】

【1】王永昌.设置悬念,启人深思——作文开头技法之设置悬念【J】.好家长,2014(35)

【2】余杰.为何“朱颜”总不改【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猜你喜欢

羚羊误会钢笔
小羚羊的疑问
误会
两只猎豹
钢笔没有耳朵
猎豹与羚羊
寻找失踪的少女
《你误会了》等
SUPPOSE SOMEONE GAVE YOU A PEN假如给你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