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

2017-03-17王正坤廖发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宜昌市督导

王正坤+廖发桥

近年来,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高举文化强教大旗,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创建了一大批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品位高雅、益智怡情的校园,促进了全区教育内涵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高起点规划,精心勾画学校文化建设路径

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夷陵教育部门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重要抓手,纳入全区教育整体发展规划,与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创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成立了区教育局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教育文化艺术联合会,统筹组织、规划、指导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台了《加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确定了校园文化建设总思路,即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文化强教、整体推进、特色发展”核心理念,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校园环境改造升级相结合,与传统文化传承相结合,与高效课堂创建相结合,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相结合,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相结合,按照“积淀性、长远性、独特性、全员性、融合性”原则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校制宜、形成特色”的总要求,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以打造“文明、书香、平安”校园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重点抓好环境、制度、精神、行为、课程五项文化建设,力争经过3—5年的时间,构建具有夷陵地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体系,形成城乡一体、百花齐放、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办学格局,整体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乐天溪初中位于著名的“中国奇石之乡”乐天溪镇,是一所整体迁建不久的现代化学校。在学校迁建规划设计的同时,校长李广东便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之中,与校舍建筑、校园景观、设施设备、绿化美化等同步建设。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出发,确定文化主题。

大手笔投入,全面优化学校文化育人环境

教育部門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标准化、现代化学校创建相结合,与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省市示范高中创建等工作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五年来,夷陵区每年投入近亿元,按省级标准先后新(迁、改、扩)建了上海中学、乐天溪初中、下堡坪乡中小学、樟村坪中小学、樟村坪镇向阳小学、三峡高中、东湖初中以及20所公办幼儿园。投入过亿元实施“五改”工程和“舒心校园”建设,全面完成全区所有中小学的厕所、厨房、水电、床铺改造,实现了学生吃、住、洗、饮城乡一体化。校园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在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全覆盖,所有学校消除了D级危房,建成了塑胶田径运动场,标准化篮球场,完成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如今,走进夷陵区的每一所校园,都能让人感到清新质朴,整洁和谐,总有一抹书香的气息,一股奋发向上的力量。校园里,一班一室,一墙一廊,一花一木,一盆一景,处处彰显出文化魅力。7所学校被评为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9所学校被评为宜昌市“花园式学校”,10所学校被评为宜昌市“美丽校园”,3所学校被评为宜昌市首批“诗意校园”,18所学校、幼儿园被评为宜昌市“绿色学校”,18所学校学生宿舍被评为宜昌市“文明宿舍”。2014年荣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示范区”,并被确定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区。2015年4月,作为全国中部地区仅有的县市区应邀出席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

多举措实施,稳步推进学校文化融合发展

组织专题研讨。为保证学校文化建设有序推进,教育部门采取专题研讨、定期评比、全面提升、逐步沉淀等方法,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五年来,区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研讨6场次,各校面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召开征求意见与建议会,累计100多场次。地处偏远农村的分乡南垭小学,结合地域特点,以“敬耕善读”为理念,以“敬农—爱农—学农—品农—绘农”为思路,确立了“耕读”文化主题,致力于培养师生爱农村、爱农民、爱农业的感恩情怀;培育自主不自私的自然人,合作会分享的社会人;打造融德育、体艺、校本、乡土地域特色为一体的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忧患意识。

实施校本培训。每年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校长、教师年度校本培训计划,通过专家讲座、典型交流、现场观摩等形式,提升校长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打造理念先进、情趣高雅、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

开展交流分享。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教育部门定期组织校际间、区域间学校文化建设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2013年以来,夷陵区教育部门组织开展校风、教风、学风、班风、校训“四风一训”展示评比2次,召开校园文化建设推介会5次,组织校长参观考察4次,在夷陵教育网专栏展播优秀校徽校旗校歌,指导15所城乡学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智慧联盟”,实现城乡联动,共同推进。

举办素质展示。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以体验促内化,展示促发展。每年举办一届师生综合素质展示周活动以及读书节、体艺节、科技节,师生全员参与,举办课改论坛、道德讲堂、优秀学生社团评比、优秀校本课程评选,将写在墙上的“文”化入师生内心、融入师生生活。学校学生社团方兴未艾,丝竹、书画、腰鼓、足球等,百花齐放。

狠抓特色创建。教育部门持续开展德育品牌学校、行为规范示范学校、文体艺特色学校、家校联育特色学校、课改特色学校“五校”创建活动,引导学校特色发展,形成品牌。东湖高中、太平溪初中、鸦鹊岭梅林小学分别被国家教育部门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小溪塔三中被省教育部门评为“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实验小学、梅林小学和下堡坪中小学被命名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

严督导考核,充分激发学校文化建设活力

建立学校文化建设督导机制。教育部门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谋划、督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学区的中小学校,帮助学校开展顶层设计,指导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品牌创建、课程开发、活动设计等。教育督导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责任督学专项督导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印发督导通报。

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考评机制。教育部门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核和教育督导评估,切实将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定期对各校创建情况予以通报,宣传正面典型,表彰奖励先进;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力、进展滞后的学校,予以通报批评。有效的评价有力促进了学校文化建设。冯家湾小学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师生行为活动为重点,以环境、制度、风貌、标示等为表现形式,用行动展示“雅言雅行、博学笃学”的学校文化精神,学校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黄花初中立足“生本”教育思想,确立了“走好每一步,为一生做准备”的办学理念和“人生如棋,步步为营”的校训,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师立足专业成长,走成就职业梦想之路;学生立足终身发展,走成人成才之路。“走正每一步、走实每一步、走健每一步、走雅每一步、走勤每一步”,正是该校“足迹文化”的核心。

(作者单位:宜昌市夷陵区教育局)

(责任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宜昌市督导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第21题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务实创新 开拓奉献——湖北宜昌市第三批援藏干部援助西藏加查两周年扫描
我国青少年五人制足球推广研究——以宜昌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