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提醒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

2017-03-16郑开化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脑卒中

郑开化

【摘要】 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采用感知提醒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感知提醒疗法治疗。治疗前采用CBS评分、ADL评分分别评定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行为状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治疗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CBS评分、ADL评分及恢复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B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轻度、中度、重度单侧空间忽略患者明显比观察组多,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知提醒疗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认知障碍,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感知提醒疗法; 脑卒中; 单侧空间忽略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02-03

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患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主要因右脑损伤引起。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脑部神经受到严重损伤,使患者不能感知对侧触觉、视觉、听觉的刺激,从而形成USN。患者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计算障碍、书写障碍、穿半侧衣物、对半侧刺激无反应等,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临床治疗USN主要采用感觉输入、注意力训练、右眼遮蔽、运动疗法、口头回忆疗法等进行康复治疗,通过长期对USN研究发现,感知提醒疗法对脑卒中后USN患者的疗效明显,患者的满意度较高。本文就感知提醒疗法的具体方法及对USN疗效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USN的治疗提供借鉴经验,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4年3月-2016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后USN患者,其中男50例,女32例,年龄39~76岁,平均(51.3±3.6)岁;病程10~45 d,平均(26.9±5.5)d。其中左侧USN 67例,右侧USN 15例。采用隨机分组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USN诊断标准,患者有脑卒中病史,经头颅CT、MRI检查明确诊断;(2)病程均低于2个月;(3)GCS评分大于8分,患者意识清醒,无交流障碍;(4)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严重器质性病变;(2)恶性肿瘤患者;(3)神经系统疾病;(4)合并有失语症、严重感染、意识障碍患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运动康复治疗,引导患者用患侧进行运动,如穿衣、负重、进食等。将物品放在患者忽略侧,引导患者使用健侧手取物品。提高患侧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刺激大脑恢复神经功能。每天运动60 min,训练2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感知提醒疗法,具体内容有:(1)用冰块、热水、辣椒等刺激性物体进行忽略侧活动,通过刺激忽略侧肢体提高患者对忽略侧的感知能力。(2)在光线较弱的地方引导患者追视光线较强的物体,如在忽略侧放置打开的电筒。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提醒,增强患者训练信心。(3)每天在患者忽略侧播放音乐、闹钟、朗读文章,刺激听觉中枢,提高患者的听觉能力。(4)引导患者用忽略侧观察事物,并不断调整事物与视线的距离,将物品从忽略侧移至身体正面,提高患者的感知能力。(5)将不同颜色的图片或成套的拼图放在桌上,引导患者进行颜色区分、组装拼图,并对患者区分错误的颜色或拼图部分进行重新整理,指出患者的优缺点,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视觉能力。(6)引导患者对刚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忆,或者将一件事情的经过分为几个阶段,让患者模拟当时的场景,逐渐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能力。(7)让患者重视感知训练,配合医护人员开展工作。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感知提醒的作用,在日常生中尽量使用忽略侧去活动、感知事物。对于经常忽略的事件要多提醒患者,如不要忽略穿上两只袜子、两双鞋子等,一旦患者忽略另一种鞋子或袜子时,让患者注视两只脚的情况,或踩泥巴、踩水来感知穿与不穿的区别。患者家属在与患者交流或摆放物品时要在患者忽略侧,刺激忽略侧神经中枢发挥功能。每天训练3 h,训练2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包括CBS评分、ADL评分、康复率,CBS评分主要用于评估USN严重程度,包含10个评分项目,得分越高程度越严重,共0~30分,分为4级(无USN:0分;轻度USN:1~10分;中度USN:11~20分;重度USN:>20分)。ADL评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BS评分、ADL评分

经过2个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S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提高,但是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变程度

观察组无USN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多(P<0.05);且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USN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USN病因机制复杂,临床关于USN病因学说有注意力不均衡、激活意向缺陷、感觉对消、认识缺陷、两侧半球竞争学说等[2]。脑卒中后USN主要因脑损伤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感觉性或运动性输入障碍,导致患者大脑受损的对侧对刺激无反应,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为右侧半球损伤造成的左侧空间忽略。

随着脑卒中的康复,部分USN患者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痊愈。所以,临床对中轻度USN患者主要采取运动功能训练或自然修复治疗。但是部分重度USN或脑卒中恢复效果不佳的患者自然修复速度慢,容易引起运动、认知、日常生活功能力障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通过临床对USN治疗研究发现,感知提醒疗法在脑卒中后USN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感知提醒疗法通过引导患者利用忽略侧去感知事物,刺激视觉、听觉、触觉发挥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感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4]。感知提醒疗法中利用刺激性物品、光束、声音、颜色刺激忽略侧产生反应,恢复忽略侧的正常感知能力。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对患者进行感知提醒,并对其表现的不足及时纠正,可以让患者加强记忆,优化治疗效果。感知提醒的训练内容因人而异,通过对患者讲解感知提醒法的作用及内容,提高患者的配合度[5]。在每天运动康复60 min基礎上再坚持感知训练3 h,强化了治疗效果,有效地降低患者USN程度。在治疗过程中,训练难度应由易到难,引导患者循序渐进的恢复正常感知功能。

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病变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CBS评分降低幅度更大,说明感知提醒疗法对患者病情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常规运动康复。因此,对于脑卒中后USN患者建议推广感知提醒疗法治疗,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林桦,胡永善,顾亚萍,等.针刺结合个体化作业治疗对脑卒中单侧忽略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0):775-778.

[2] 田洋,李卓明,范小艳,等.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配合作业治疗改善脑卒中后半侧空间忽略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4):184-186.

[3]马兰,陈芳,冯玲,等.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12):1189-1190.

[4]杨永红,王凤怡,黄秋月,等.感知提醒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11):817-820.

[5]纪小凤,郑丽维,梁水华,等.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1-6.

(收稿日期:2016-10-14)

猜你喜欢

脑卒中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与脑卒中类型及预后关系探讨
“三位一体”急救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救治和预后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