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观察与护理效果

2017-03-16蒙爱英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感染血液透析护理

蒙爱英

【摘要】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及总结分析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随机抽取7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22例)和未感染组(56例),另外再选取22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者作为观察组,分析置管感染原因;其中感染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根据分析得出的感染原因给予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置管部位、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换药频率、营养状况、护理依从性高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股静脉置管、浓肝素封管、换药频率(每2天1次或每3天1次)和护理依从性差及留置时间≥28 d是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感染組(P<0.05)。结论: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多样,及时分析感染原因,根据感染原因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置管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感染; 护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67-02

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可将体内代谢产物和毒素进行有效清除、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酸碱平衡紊乱等,成为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有效方法[1];然而在透析期间,血管通路的建立与良好维持是保证透析顺利开展与充分的必要前提条件[2];近年来,随着深静脉置管技术的不断发展,此种方法已经成为血液透析中最为常用的血管通路,但是长期置管所致的感染风险已成为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本文试图对血液透析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观察且采用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随机抽取78例血液透析者,符合文献[4]《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中有关颈内静脉置管和股静脉置管标准,行相应的常规置管术;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23~72岁,血液透析时间3 d~24个月,置管时间5 d~24个月;原发疾病分类:糖尿病肾病43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7例、良性小动脉型肾动脉硬化5例、其他3例;根据深静脉置管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22例)和未感染组(56例),另外再遵循对照匹配的原则,选取与感染组患者一般资料相匹配的22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者作为观察组,感染组和观察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置管方法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精神疾病、认知障碍以及语言沟通障碍;(2)存在细菌性心内膜炎等严重合并症;(3)本次研究前即出现感染迹象;(4)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系统疾病。

1.3 研究方法

回顾性观察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资料,结合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制作《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观察表》,由专人负责且加强督促指导,对表中项目予以逐条记录与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表中主要项目含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现病史、置管部位、置管时间、换药频率、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护理依从性等。并根据分析得出的感染原因,予以观察组患者相应护理方法且评价其护理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处理分析,单因素分析中计数资料采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字2检验,多因素分析中因素作为自变量采取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定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单因素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单因素后,结果显示两组置管部位、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换药频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护理依从性高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2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为因变量,以置管部位、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换药频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护理依从性高低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股静脉置管、浓肝素封管、换药频率(每2天1次或每3天1次)和护理依从性差及留置时间≥28 d是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高危因素,见表2。

2.3 感染组和观察组护理效果比较

结果显示针对分析出的置管感染原因,予以相应的护理对策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感染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深静脉置管作为快速建立血管通路的常用方法,在临床中被得以肯定,然而在护理过程中,置管感染成为影响护理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降低了护理满意度;尤其是近年来,血液透析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率已高达5%~26%[5],所以积极筛查与分析导致血液透析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相关原因,从而予以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护理措施对降低感染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等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随机抽取78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者,比较感染者与未感染者相关因素,以期筛选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感染原因,从表1结果可知置管部位、留置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换药频率、营养状况(血红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护理依从性高低是导致感染的原因;结合表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90 g/L、白蛋白<30 g/L、股静脉置管、浓肝素封管、换药频率(每2天1次或每3天1次)和护理依从性差及留置时间≥28 d是导致深静脉置管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例如合并糖尿病时,患者组织细胞内血糖水平升高,糖代谢异常,其内环境较为适合细菌的生长与繁殖,所以血糖升高是导致置管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而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下降,提示患者营养不良,机体功能低下,抵抗力下降,因此易成为感染的对象;而长时间的置管使得导管口周围被血凝块所覆盖,导管内则会沉积大量的纤维蛋白而形成纤维膜,所以有助于微生物的寄生等[6]。

针对上述感染原因,本文将相应的护理对策运用于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防护中,其效果满意,满意度达100%,明显高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且有助于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包括,(1)强化无菌观念、加强消毒管理、规范护理操作及定期评估感染风险,例如护理操作时佩戴无菌手套、换藥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及时清除血渍、分泌物、胶带痕迹等;(2)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对其存在的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积极疏导,同时加强患者家属的教育,争取最大的社会支持;(3)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包括深静脉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封管方法及置管感染的常见原因及处理对策;(4)饮食及运动护理指导,保证患者足够的蛋白质[1.2~1.4 g/(kg·d)]和热量(125.6~146.5 J/d)、限制钠的摄入(每日以3~5 g为宜),慎食用富含钾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类食物等;指导患者选择诸如散步等运动方式,嘱咐其在活动时避免上肢负重或参与激烈运动以免置管滑脱;(5)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导管,一旦脱落不可再次送回;同时加强导管口及其周边皮肤的常规消毒护理,每日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置管口的干燥与清洁;若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处理,必要时拔出导管并予以细菌培养;(6)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注意事项,提高其护理依从性。

总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原因多样,及时分析感染原因,根据感染原因予以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置管风险,减少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陈桂华.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0,28(6):64-65.

[2]李宁霞,沈霞,钟慧琴,等.改进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护理方法对导管感染控制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350.

[3]邹毓媚,吴益芬,李俊儿.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665.

[4]陈香美.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4-45.

[5]孙桂玉,李家花,臧运香.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疗前沿,2012,7(6):79-85.

[6]宋艳玲,丁殊节,邹玉峰,等.护理干预减少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感染率的临床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2):1443-1445.

(收稿日期:2016-10-18)

猜你喜欢

感染血液透析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