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X线片及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7-03-16宋希根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肠梗阻超声诊断

宋希根

【摘要】 目的:对比评估CT、X线片及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疑似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X线片及超声对肠梗阻病变的诊断率,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绞窄诊断符合率差异。结果:肠梗阻诊断率方面,CT与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肠绞窄诊断方面,CT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片及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最为确切,其次为超声及X线片。为提高临床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性,应优先选用CT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 肠梗阻; CT; X线片; 超声; 诊断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49-02

The Diagnosis Value of CT,X-ray and Ultrasound 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SONG Xi-gen.//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49-50

【Abstract】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diagnosis value of CT,X-ray and ultrasound on intestinal obstruction.Method:In our hospital,50 cases of outpatients from January 2015 to June 2016 with suspected bowel obstruc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With surgical biopsy a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diagnosis,the result of CT,X-ray and ultrasound on diagnosis rate,obstruction position,obstruction reasons,as well as intestinal strangul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The diagnosis rate of bowel obstruction aspect,CT and ultrasound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os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X-ray examination results(P<0.05);the obstruction position,obstruction cause,intestinal strangulation aspect,CT coincidence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X-ray and ultrasound coincidence rate(P<0.05).Conclusion:CT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has the most exact value,followed by ultrasound and X-ray.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clinical diagnosi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CT examination method should be preferred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T; X-ray; Ultrasound; Diagnosi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Center Hospital of Suining City,Suining 629000,China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外科腹部疾病,有物理性肠梗阻与机能性肠梗阻之分。本病患者临床典型症状以阵发性或持续剧烈腹部疼痛为主,部分危重症患者还可能伴随恶心呕吐感、腹部胀痛、停止排便排气等。既往资料表明,肠梗阻具有病情发展速度快、治疗时机短等特点,若对本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不及时,则可能导致患者并发肠穿孔、休克等危重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临床提高对肠梗阻疾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尽早明确肠梗阻部位与梗阻原因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2-4]。为对比评估CT、X线片、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研究收集筆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疑似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CT、X线片、超声三种方法进行检查,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将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门诊部在2015年1月-2016年6月就诊疑似肠梗阻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1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平均(51.3±1.6)岁;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纳入标准:(1)最终病理检查确诊为肠梗阻;(2)年龄20~80岁;(3)患者志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2)伴有可能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状况;(3)严重心、肝、肾损害影响药物代谢。

1.2 方法

对本组50例患者分别行CT、X线片、超声检查。具体方法如下:(1)CT检查。检测仪器为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受检对象取仰卧体位,自膈顶至耻骨进行全腹扫描,扫描间距、扫描层厚均为1.5 mm,根据情况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2)X线片检查。受检对象提前进行胃肠减压处理,检测仪器为柯达7500 DR,患者分别取仰卧、站立及侧卧体位拍摄X线片片,由2名医师共同读取诊断结果。(3)超声检查。检测仪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工作频率为5~12 MHz,受检对象取仰卧体位,自右上腹部开始沿顺时针方向扫描整个腹部,明确梗阻部位后进一步记录观察肠内积液、扩张、血流量变化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比CT、X线片及超声对肠梗阻病变的诊断率、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及肠绞窄诊断符合率差异。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纳入50例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为肠梗阻。梗阻部位方面:结肠梗阻13例,小肠梗阻37例;梗阻原因方面:肠道粘连23例,肠道肿瘤18例,腹膜炎6例,肠扭转3例;肠绞窄方面,肠绞窄检出20例,未检出30例。

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超声、CT、X线片诊断肠梗阻的准确性进行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见,肠梗阻诊断率方面,CT与超声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肠绞窄方面,CT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片及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肠梗阻属于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死亡率高达20%~30%,多数患者因诊断不及时导致治疗时机被延误,从而发展肠穿孔、休克等危重并发症致死[5]。既往研究中认为,在肠梗阻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患者病理、生理过程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有部分单纯性肠梗阻患者在病情进展期间可能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有部分不完全性肠梗阻也可能发展为完全性肠梗阻[6]。而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及完全性肠梗阻而言,上述两类病变均具有手术适应证,若手术治疗时机被延误可能会导致患者继发肠穿孔等不良症状,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因此,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临床诊断把握肠梗阻患者的手术时机,已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的课题 [7]。

以往临床多采用X线片进行本病诊断,由于X线片诊断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等优势,故得到了有效推广。但也有报道指出:由于腹部器官组织构成复杂,X线片诊断下常出现影像重叠问题,分辨率偏低,导致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偏低[8]。本研究中对比X线片、超声、CT三种诊断方法对肠梗阻的诊断效果差异。结果显示:肠梗阻诊断率方面,CT与超声检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结果(P<0.05);梗阻部位、梗阻原因、肠绞窄方面,CT符合率均显著高于X线片及超声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CT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最为确切。其优势在于:CT检查能够对受检对象全腹情况进行观察,并通过增强扫描及工作站图像重建的方式为临床确诊提供更加全面与详尽的信息,且能够有效剔除肠管积气等因素对诊断结果的干扰与影响,在判定梗阻部位、明确梗阻原因、筛查肠绞窄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既往也有报道指出,CT扫描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能够充分显示梗阻肠段、邻近肠系膜组织,乃至腹膜腔的解剖结果,从而在有关肠梗阻病因的诊断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是操作者可以根据移行区的薄层扫描进一步清晰显示肠梗阻病因,故在诊断肠梗阻病因方面的准确率高,该研究结论与本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可靠性[9-10]。除此以外,CT影像学诊断还对肠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尽早判断肠梗阻患者是否具有手术指征,以把握手术时机。在CT扫描,尤其是增强扫描过程中,肠绞窄的主要影像学改变为闭曲受累肠壁异常强化,肠壁明显增厚(多在5.0 mm以上),邻近肠系膜弥漫性或局限性充血肿胀,部分患者也可见系膜血管改变,有大量腹水等特征性异常症状。CT增强扫描下出现上述症状可重点考虑肠绞窄性肠梗阻病变的可能性,同时CT还可通过对肠腔外液体回声、肠蠕动情况等关键指标作为鉴别诊断机械性肠梗阻与功能性肠梗阻的重要依据,以此作为判断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依据。

综上所述,CT诊断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最为确切,其后分别为超声及X线片。为提高临床对肠梗阻诊断的准确性,应优先选用CT检查方法,以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程益荣.多排螺旋CT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56-2358.

[2]陈恩龙,赵振国,谢秀海,等.胆石性肠梗阻MSCT、MRI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1):49-51.

[3]卢娴,张同华,陈建新,等.CT扫描冠状位重建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31(35):79-80.

[4]郑建民,周韶斌.低剂量MSCT扫描后处理技术对肠梗阻诊断的增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5,26(4):280-282.

[5]潘春球,武钢,周望梅,等.超声、腹部X线平片、双源CT诊断结肠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8):1221-1224.

[6]夏从羊,冯晓强,张峰,等.螺旋CT/X线摄片在老年精神病患者合并腸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2):87-89.

[7]刘莹,李剑,魏梦绮,等.双源CT增强扫描对肠梗阻梗阻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6):937-939.

[8]李雪娜,李娜,杜补林,等.18F-FDG PET/CT显像对胃肠肿瘤术后肠梗阻病因学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5):422-425.

[9]王建立,吴仁昌,卢贺峰,等.64层螺旋CT对粪石性小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3):3187-3189.

[10]张敏,孟晓岩,陈念钧,等.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与单气囊小肠镜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4,26(27):51-52.

(收稿日期:2016-10-20)

猜你喜欢

肠梗阻超声诊断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临床评估和处理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与胆囊改变的关系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