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性治疗效果分析

2017-03-16马韬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心内科治疗诊断

马韬

【摘要】 目的:评估对心血管病施行冠脉介入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将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实施治疗的97例心血管病患者划分成试验组、参照组,分别施予心内科冠脉介入性治疗、常规内科治疗,并评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42例,占85.71%;参照组总有效27例,占56.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参照组,但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践行冠脉介入性治疗法,能取得较佳疗效,值得推荐及积极应用。

【关键词】 心内科; 冠脉介入性; 诊断; 治疗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005-03

Effect Analysis of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MA Tao.//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7,15(5):5-7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Method:97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y were treated with heart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respectively,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wo treatment methods and appraisal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42 cases were effectiv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ccounting for 85.71%,27 cases(56.25%) were effectiv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wo groups(P<0.05).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hospitalization cos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The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cardiovascular patients can obtain the better curative effect,and active application that is worth to recommend.

【Key words】 Cardiovascular internal medicine; Coronary inter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onghe State,Mengzi 661199,China

临床中收治的心血管病患者占比较高,其伴有心血管方面的一种或多种病变问题[1]。心内科医师对这类疾病展开治疗时,通常要考虑诸多高危诱病因素,疾病类型有:脑卒中、高血压、心脑血管阻塞、冠心病等[2]。病症表现以头部晕眩、心慌悸动、呼吸不畅等居多[3]。为进一步探知心血管病的优质、科学内科疗法,本文在掌握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的条件下,将2015年4月-2016年5月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实施治疗的97例心血管病患者划分成试验组、参照组,两组分别运用心内科冠脉介入性疗法、常规内科疗法开展治疗,进而评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现将本次调研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择2015年4月-2016年5月入笔者所在医院心内科实施治疗的97例心血管病患者,首先以系统化检查手段掌握其各项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然后将全部患者划分成试验组、参照组,试验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52~89岁,平均(69.40±13.97)岁;当中含有稳定型心绞痛者1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2例、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2例、非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1例;病程2~15年,平均(8.20±3.19)年。参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53~89岁,平均(69.80±13.99)岁;当中含有稳定型心绞痛者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者11例、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2例、非ST段心电图抬高型心肌梗死者10例;病程2.5~16年,平均(8.40±3.2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疾病诊断 鉴别心血管病具体类型的医疗工作一般需要借助多种仪器、手段,例如,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胸部CT、内皮细胞指标异常实验、血常规检测等。经综合性的检查后,在掌握病学及临床数据资料条件下开展相应内科治疗。此次调研活动中,既对患者施行各项体征/指标(血压、血脂、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流量等方面指标值)的实时监测,同时还慎重分析其各项具体的病症表现,进而确认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

1.2.2 治疗操作 参照组参照各例患者的详细检查资料及体征表现,确认不同心血管病类型以后,尽早予以个体化、针对化的内科治疗药物。例如,心律紊乱者施予抗心律失常性药剂;血管形成血栓者施予抗血小板过量凝聚的有关药物;血脂高者施予降脂类药剂;血压高者施予降压类药剂;血糖高者施予降糖性药剂。用药期间,注重监测每例患者相应体征指标的浮动状况,并依照变化调节药物种类及使用量。

试验组参照各例患者的详细检查资料及体征表现,确认不同心血管病类型以后,以冠脉介入性治疗法开展对症医疗操作。治疗前3 d,向患者予以适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方法给药);治疗取股动脉或者桡动脉为入路实施穿刺,并围绕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周围施予麻醉药物,局部麻醉完后,置桡动脉鞘或股动脉鞘,沿鞘送入导引钢丝及造影导管,造影导管至冠脉开口处,行冠脉造影探寻到冠脉最狭小位置,以透视设备为导向,换用PCI导引导管,置冠脉导丝达血管远端,球囊导管沿冠脉导丝送达狭窄病变处,实施加气增压,球囊局部扩张病变,然后再放置冠脉支架。冠脉施行介入性治疗前,桡动脉途径总计予8000 U肝素钠,股动脉途径总计予6000 U肝素钠经动脉鞘管注入(低体重患者予100 U/kg)。治疗期间及治疗完毕以后,医务人员密切探查患者各项体征/指标。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期间及治疗完毕后,探查两组各例患者各项体征/指标,并系统评估病情归转程度。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都彻底消除,试验检查指标显示阴性,视作显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部分消除,试验检查指标显示弱阳性,视作有效;如果患者在治疗以后,临床体/病征并无消除或出现加重迹象,试验检查指标显示阳性,视作无效。总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21.0版统计软件对本次所有相关的调查数据予以整合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经治疗以及系统评估知,试验组总有效42例,占85.71%;参照组总有效27例,占56.2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组别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 例(%)

试验组(n=49) 22 20 7 42(85.71)

参照组(n=48) 14 13 21 27(56.25)

2.2 兩组治疗后不良反应、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指标情况

试验组49例患者住院时间6~17 d,平均(9.14±3.71)d。住院费用3748.91~287 164.14元,平均(34 891.71±3284.95)元。

冠脉介入性治疗后,49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压低、1例伤口出血、1例心律失常,没有冠状动脉穿孔、冠脉支架脱落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参照组48例患者住院时间9~24 d,平均(14.20±2.47)d。住3328.15~264 164.23元,平均(32 868.34±4584.57)元。治疗后,48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血压低、2例心律失常,没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参照组,但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血管病属心内科中相当多见的病症,此类疾病在国内的病发率相对较高。患病者既受到疾病因素的很大困扰,而且还承担着较重的就诊医疗经济负担。心内科常规疗法以口服药物为普遍手段,目标在于缓解、控制各种体征及症状,尽量避免病情恶化发展。然而,常规用药法仅能起到控制、延缓病情进程的作用,难以达到根除疾病的效果[4]。

此次调研活动选取心内科收治的心血管病病例为评估对象,在综合鉴别心血管病具体类型的前提下,运用两种不同的心内科治疗方法开展医疗工作。疾病鉴别中借助多种仪器、手段,涉及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胸部CT、内皮细胞指标异常实验、血常规检测等,既对患者施行各项体征/指标(血压、血脂、动态心电图、冠状动脉血管流量等方面指标值)的实时监测,还慎重分析其各项具体的病症表现,以确认患者所患的疾病类型。对心血管方面出现异常病变的患者施予冠脉介入诊疗,是当前较为先进的医学技术手段之一,此法基于人体构造特性,运用环绕股动脉、桡动脉等穿刺的方式实施“微小通道式”治疗,即“开辟”小型冠状动脉通道,并将微细导丝、球囊导管以及支架等传送抵达心脏部位,于血管内实现医疗救治的具体操作[5]。从这一角度上讲,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具备了外部创伤小、创面愈合快、致残或致死率低等运用优点,为此,一些临床研究学者将其视作根除心血管病的新型科学手段[6]。

在施行介入治疗的各项具体操作前,医疗人员务必秉持“对症评估、科学治疗”的准则,反复测定各种生命指标,用以正确反馈患者的病情信息,进而选用最佳方案开展冠脉介入方面的治疗[7]。对冠心病或心绞痛较稳定的患者,必须于治疗前反复确认其心肌缺血状况,不可随意开始介入性治疗。对心绞痛较不稳定或病情发作突然的患者,要尽快确认介入性治疗的日期,以消除病死风险。治疗流程中,医师随时掌握患者的心律状况及体征变化情况,嘱咐患者及时反馈不适反应,通知护士备好应急药品、用物等,并对导管位置开展重点监测。治疗完后施行全天候心电及血压监护,谨防心律紊乱、心肌供血不足等问题出现。治疗后马上按压受穿刺的位置,时间约20 min,再用弹力绷带施压裹扎,达到完全止血状态[8]。

此次调研结果表示,试验组心血管病患者中总有效42例(22例显效、20例有效),占85.71%;7例无效,占14.29%。参照组心血管病患者中总有效27例(14例显效、13例有效),占56.25%;21例无效,占43.75%。评比发现,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费用略高于参照组,但平均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上述报道,相比常规心内科疗法的效果情况来讲,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践行冠脉介入性治疗法,能取得更好疗效。冠脉介入疗法既可显著缓解疾病痛苦,又可提升预后医疗成效,值得进一步推荐与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松,林茴,张东辉,等.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血管内超声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3,21(1):37-39.

[2]魏雪梅,朱庆华,谷世奎,等.不同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氯吡格雷抵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15):1729-1731.

[3]韓雅君,王海峰,赵平,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梗死相关血管病变斑块组织成分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6,31(1):45-49.

[4]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等.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26-529,533.

[5]魏静,张明哲,纪红,等.血管内超声评价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1(7):530-533.

[6]钟志安,廖洪涛,陈旦红,等.冠状动脉 CT 血管成像及血管内超声诊断冠脉钙化病变的比较[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5,24(3):313-316.

[7]邓伏雪,王小娟,胡云凤,等.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首次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6(1):135-140.

[8]张蛟,段媛媛,刘惠亮,等.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综合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6):658-661.

(收稿日期:2016-10-26)

猜你喜欢

心内科治疗诊断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