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凯他的灿烂刚刚开始

2017-03-16张雨虹

东方电影 2017年2期
关键词:伪装者王凯喜剧

文/ 张雨虹

王凯他的灿烂刚刚开始

文/ 张雨虹

过去一年,王凯始终坐稳了“爆款”,各种标签都纷至沓来,镁光灯聚焦下的他体会了人生的高低起落。在灯光与日光的交界处,王凯以“旁观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事业,他说人生不可能永远都是上坡或下坡,既然变化才是永恒,人生的有趣与新鲜会是他一直追寻的目标。不论是怎样的道路,王凯始终都会用内心的激情去迎接下一处风景。

新的一年从喜剧开始

最近让王凯感到苦恼的问题,是如何拿捏喜剧电影的人物分寸。反倒是观众都为他担心的动作戏,并没有被王凯列入需要苦恼的列表。电影《铁道飞虎》里他要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骑马,还要尽可能和一旁行驶的火车保持匀速。虽然他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说当时的情形很容易跑着跑着就被卷到火车下,但他还是照旧把一手拉缰绳,一手开枪,同时注意表情说台词的戏份完成得足够完美。面对同剧组演员桑平“他屁股都磨破了,椅子都只能歪着坐”的调侃,王凯一挑眉毛表示,“这都是小事”。

所有这些复杂又危险的戏,都抵不过电影《铁道飞虎》对演员本身的喜剧要求。这是王凯第一次出演喜剧片,影片里的范川浓眉大眼,是个神枪手,一个故作高冷的神枪手。高冷很简单,王凯演惯了这样的角色,但故作高冷,就有很多一言难尽的意味了。喜欢一言不合暗讽他人,怎么演?明知对方正确,可自己偏要“死鸭子嘴硬”,怎么演?导演要求配合擅长幽默搞笑的成龙、王大陆、黄子韬,怎么配合?

“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拍的喜剧片,我一直认为喜剧其实很难演,它需要两个关键点,一个是演员的表演技巧;一个是演员天生骨子里要有喜感。我不属于后者,所以我只能靠技巧,但是我又没有相关的经验,好在丁晟导演和成龙大哥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小荧屏和大银幕在对表演的要求上还是有区别的,大银幕需要更加准确、精确、饱满,虽然说同样是抗战题材,《伪装者》就和《铁道飞虎》的人物形象完全不一样。范川这个人物带有喜剧色彩,通过他对我在喜剧方面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后我能更大胆地去接喜剧类的戏。”

不过,在剧组就住在王凯隔壁的丁晟就一下戳穿了他“我没有幽默细胞”的说法。“王凯谦虚了,他是自带喜感的,我们在剧组住的时候,我们俩是邻居。因为房间隔音比较差,我经常听到他从进房间到睡觉,全程一直在笑,看来他看了无数的笑话。”听到导演对自己的“控诉”,王凯当场发出“哈哈哈哈”的魔性笑声,“我就是笑点低”。

大概是还没能彻底调动起自己的喜剧细胞,拍摄《铁道飞虎》的第一场戏,王凯还独自停留在“慢条斯理”的世界里。成龙笑着回忆那场让他哭笑不得的戏,“我们第一场拍的戏是王凯坐在马上,然后我要很快地问他‘你要不要加入我们?’结果真的开始拍了,他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悠悠地回答‘好……但是,让我想一想。’然后我们所有演员都在马下目瞪口呆看着他,我就偷偷跑去和丁晟说能不能让他说快一点。”说到这,王凯再次哈哈大笑。

王凯不得不承认自己其实看着严肃,但真的非常容易笑,“我不会所谓‘中间的笑容’,我会微微一笑,然后就直接大笑了,没有中间的过渡。”能够挖掘出这位“老干部”的幽默细胞,其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王凯本人也很高兴,一次新鲜的尝试成功了,喜剧并没有难住他。

我不知道我的局限在哪儿

王凯想尝试的角色,既要有趣,又必须新鲜,两者缺一不可。他至今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制服装扮,《伪装者》《北平无战事》里的军装,《他来了请闭眼》《如果蜗牛有爱情》里的警服,《欢乐颂》里的白大褂,当他冷静自持的脸配上笔挺的制服,每个造型都可以让“制服控”们来回看上好几遍。

虽然依旧有很多声音希望王凯继续为广大影迷创造“视觉福利”,但王凯自己却觉得这是个危险的信号,“目前找我的角色更多的是警察、医生,我在《欢乐颂》《如果蜗牛有爱情》等里演的就是这一类角色。现实往往就是,你如果演了一个比较深入人心的某一类型的角色,后面就有很多人来找你演同类的角色,这是一定的。你看我当年演完《丑女无敌》后,那么多人来找我演类似的角色。”

拍电视剧《琅琊榜》时,给胡歌印象最深的就是王凯。胡歌一度十分好奇,几年前还在《丑女无敌》中扮演“娘娘腔”的王凯,怎么忽然变得这般沉稳?“直到我看到他拍摄的《知青》《北平无战事》,看到和他合作的演员和导演,我就明白了。”在某网络平台票选年度最美表演的短视频《病房里的心跳》中,绑满绷带,全程没有开口的王凯,奉献了一段用眼睛完成的表演。比起几年前还有些不知如何走入人物内心的他,这个躺在病床上的消防队员,眼睛里有狡黠、害羞,充满了故事。这大概就是时光给予的馈赠。

“每个演员都有局限性,我不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在哪儿。所以我现在多尝试,我不尝试就不知道哪个适合我,哪个不适合我”,在入行十年之后,王凯将自己变成了几乎什么都能演的演技派。王凯说他现在想演特别接地气的一些角色,那种可能真的需要通过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才能演好的角色。“我现在演警察这样的角色,基本上没有什么可能到警队去和警察一起工作几天。所以我就想演那种可以走到生活中,很容易进行实地观察的角色。这样的角色演起来看似容易,其实挺难的。为什么?因为这样的角色演出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去评判,因为生活中到处能找到类似的人。你演得是否准确、生动,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而不像我现在演的大部分角色,古装戏也好,年代戏也好,这些角色其实都是自己创作出来的,观众也无从考证这些人物平时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就觉得,往更高的表演造诣上去演的话,角色一定会越来越接地气。”

时间是生命送我最好的礼物

虽然去年也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屡次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但王凯最喜欢谈论的话题,始终是表演。一年前,因为两部电视剧《伪装者》和《琅琊榜》的热映,王凯仿佛被推上了加速的过山车,切身体会了一把跌宕起伏、风口浪尖的滋味。许多标签涌来又散去,掌声再热烈,欢呼再高亢,他知道这些都有期限,唯有表演不会辜负自己。

这一年里,他总在反复强调“细水长流”,不过他也不惧怕得到后再失去,“我本来就是从‘一无所有’到‘有’。比较晚才得到大家的关注,好处就是我经历过没火的状态,而且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你有上坡,就肯定有下坡,你不可能一直在山顶上待着。在顶端看风景的确是最美的,会不舍得离开,但你会冷,总得下来加件衣服吧。”

王凯说,他初中的时候就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一名演员,不过那个时候他以为演员是天生的,更不知道有戏剧学院、电影学院的存在。在进入中戏之前,18岁的王凯按部就班地去了新华书店上班,有一晚值夜班,突然来了一大卡车书,他一个人,提着一捆捆用牛皮纸扎好的书,从车上卸到店仓库里,来来回回走了无数趟。天亮后,他捏着酸麻的胳膊走出书店,那一瞬间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固定的搬运工,好像一眼就看尽了20年后的生活。那一刻的王凯感到非常的孤独和悲伤,为此,他想要拾回梦想。后来他知道了有专门的演员培训学校,但是不知道它们在哪儿,只能到处去问有没有培训班。“现在想想那会儿就是横冲直撞没办法,因为我的热情被点燃了。”

这热情一燃就是十年,在此期间,王凯坐过冷板凳,学会了烧菜,会苦中作乐了。经历了蛰伏和低谷,人们也许会把发生在他身上的经历看成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但是让王凯自己说时,他轻轻挥挥手,摇摇头说:“一切都是经历。”当他站在北京电影学院的演讲台上,他向年轻的“演员储备军”们讲述时间送给自己的礼物,“等待获得属于自己的角色的过程是相当艰苦的,但是很奇怪,我每天都是乐呵呵的,更为庆幸的是,你会觉得这个漫长的拍摄,包括漫长的等待,并不是很无聊,而且还有惊喜发生。我从14岁开始等,等了那么久,而且经常抱着失败的想法,我总是把结果想得很坏。我从来没想过,我可以走到今天这样。我很喜欢李安导演的一句话,他说:任何东西要感人、要成立,本身是有自然的力量。生长本身是需要孕育的,年轻人要准许自己被孕育。我觉得这是在教我们这些后辈,其实人跟万物一样,要遵循自己应有的生长规律。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需要你等待的。而且李安导演还幽默地说,他36岁才开张,我今年34岁,所以我觉得一切来得不早不晚,刚刚好。”

王凯有一段获奖感言流传了很久,他说如果没有在等戏拍的日子坚守住自己的内心,他可能体会不到这种被时间孕育所带来的回报。也许他会放弃,也许大家也不会在后来的《琅琊榜》《伪装者》中看到他。“我还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我自己。我要感谢这十年中的我无论遇到怎么样的困难和挫折,我,坚持过来了,我,未曾放弃。”

等待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收获意外的过程,因为你可以思考,可以憧憬,还可以体验酸甜苦辣,每一个坎坷,都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而一部好戏和一道好菜的差别也许并不大,可能就像王凯在剧组等拍戏时和剧组成员一起买肉烧菜一样,正做着菜呢,有人说,“王凯,轮到你了”,他说,“好,你们接手,我先去。”

猜你喜欢

伪装者王凯喜剧
“初创”杯喜剧大赛
大自然中的“伪装者”
伪装者: 找找我在哪……
王凯:既然老天眷顾,那就不要辜负
大自然的“伪装者”
杯具们的喜剧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一种轻量化自卸半挂车结构设计
FM818王凯生日会 王凯向粉丝致谢
爆笑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