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海西州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推广对策

2017-03-15赵青山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810016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海西州柴达木绒山羊

赵青山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810016

青海海西州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推广对策

赵青山 青海省家畜改良中心 810016

柴达木绒山羊是青海省的地方品种,也是主要的绒山羊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体格匀称、产绒多和绒质好的特点。柴达木绒山羊分布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境内,中心产区在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及周边地区,属绒肉兼用型山羊,是当地的珍贵畜种。柴达木绒山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紧凑,侧视体形呈长方形,后躯稍高,四肢端正而有力,面部清秀,鼻梁微凹。公母羊均有角,公羊角粗大,向两侧呈螺旋状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扭曲伸展。母羊角细小,向上方呈扭曲伸展。柴达木绒山羊体尺较为平均,周岁公羊体高48.01cm、母羊体高46.01cm,育成公羊体高50.41cm、育成母羊体高52.42cm,成年公羊体高62.71cm、母羊体高54.48cm。该品种山羊具有产绒量高、适应力强、抗病力强的特点,成年公、母羊产绒量分别为487g和397g,育成羊分别为340g和378g。被毛自然长度10cm以上,成年羊体侧部绒层厚5cm以上,细度13.61~14.49μm,净绒率在60%以上。成年羯羊胴体体重17.3kg、屠宰率 46.8%,1.5岁羯羊胴体重 9.6kg、屠宰率48.3%。成年公羊体重35.86kg、母羊体重27.16kg,育成公羊体重19.23kg、母羊16.24kg。近几年,海西州发展和巩固开发柴达木绒山羊及其产品,对农牧民增收、提高牧民生活水平,以及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 柴达木绒山羊的发展现状

柴达木绒山羊品种培育自1983年开始,从辽宁省盖县引进辽宁绒山羊种公羊,与柴达木山羊母羊进行杂交改良。经过20多年的努力,经历了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选育提高等阶段,2001年柴达木绒山羊被青海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青海省畜禽新品种。此后,为了巩固提高品种羊的生产性能,实施了“柴达木绒山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柴达木绒山羊综合配套技术推广”等相关项目建设,使绒山羊的繁活率提高了13.6个百分点,品种羊个体产绒量提高了30g以上,绒纤维平均细度保持在15um以内,养殖绒山羊的牧民家庭60%的收入来自绒山羊。2009年,农业部品种资源委员会的专家经现场鉴定后认为,柴达木绒山羊经过多年的系统选育,品种羊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群体数量大,在高寒、干旱和荒漠半荒漠放牧条件下表现出了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绒纤维细度优于其他山羊品种,成为独立的品种体系。2013年底,全省绒山羊存栏数达到80多万只,呈现了较高的增长态势。产业发展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形成了以德令哈市怀头他拉、尕海、宗务隆,乌兰县茶卡、铜普、赛什克、莫河畜牧场,大柴旦行委柴旦镇等乡镇为主的绒山羊产业带和以都兰县香加、宗加、巴隆等乡镇为主的产业基地;二是个体产绒量有了提高,年产绒量达到191吨;三是羊绒品质有了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绒毛细度15um以下,细致结实,粗细均匀,抗张力强,伸张率大,弹性好,达到了国际市场的要求。由于该品种羊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和产绒量高等显著优点,深受牧户及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2 发展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1)个体质量差异显著。个体平均产绒量不高,个体生产性能差异大,平均差异为300~700g左右。优良群体平均产绒量600g以上,是普通柴达木绒山羊的3倍多,并且有些非常优良的个体产绒量在1kg以上。

(2)饲养管理水平低。多年来绒山羊的饲养大多采用传统的放牧方式,结果造成一年养羊半年长的状态,使品种的优良性状未能充分体现。加之近年来草原退化、沙化严重,草原的载畜能力降低,使羊采食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且传统养殖缺少绒山羊生长不同阶段的补饲标准、饲料配方、饲料添加剂、流通体制和疫病防制体系等,使绒山羊业发展缓慢。

(3)改良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海西州就开始探索品种改良,利用繁殖控制技术(如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开展改良工作。但是因缺少先进的综合配套技术,阻碍了绒山羊的发展。

3 发展推广重点

柴达木绒山羊的经济较益和社会较益十分明显,绒山羊已经成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了提升柴达木绒山羊产业发展水平,必须进一步挖掘内部潜力,加强产业发展中的各环节。

(1)种公羊培育体系建设。柴达木绒山羊选育提高的关键在于种公羊的选留培育,因此在柴达木绒山羊种畜场和农户重点育种群中通过生产性能、绒毛品质和体型外貌等的测定,通过严格选育种公羊,加强系谱档案管理,规范种公羊质量标准,提高种公羊质量,将培育的优良公羊投放到选育群,对其后代严格选留培育,以达到选育提高和扩群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提高种羊质量,规范种公羊供求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出售种公羊,能够增加牧民收入。

(2)提高选育技术。在一般育种群和改良群中选择生产性能高、体型外貌符合柴达木绒山羊标准的品种羊组建核心选育群,利用选育的优良公羊进行选育选配,巩固提高柴达木绒山羊的生产性能,扩大品种数量。通过绒山羊整体生产水平和山羊绒质量的提高,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3)配套设施建设。由于种畜场缺乏配套的饲草基地,饲草、饲料生产能力严重不足,种畜来源规模小,不能满足推广需求,直接影响了种畜场饲养规模的扩大,严重制约了全省绒山羊改良的进程。因此,建设并扩大绒山羊良种繁育是柴达木绒山羊发展的必备条件。同时,扩大绒山羊良种繁育,又可以弥补全省绒山羊优良种畜严重不足的局面,对于发展地区经济乃至全省特色畜牧业具有重要意义。

[1]武学峰,杨秀本.都兰县柴达木绒山羊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29卷第10期.

猜你喜欢

海西州柴达木绒山羊
新华指数 新增岢岚绒山羊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柴达木映画
辽宁绒山羊产业现状及市场分析
秋冬季节绒山羊的管理注意事项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饲养管理措施
通过物流一体化促进海西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